概括
1. 成為聖人是什麼意思?
2. 誰可以成為聖人?
3.人如何能成為神聖的?
4.誰是教會的聖人?
1. 成為聖人是什麼意思?
成為聖人是蒙福的、是一種洋溢著幸福和喜樂的恩寵。聖德是天主的恩賜,成全人類內心所有的渴望;基督徒生活得以圓滿,在於與基督合一;在聖神的恩典下,學習以完美的愛德,活出天主子女的模樣。
「聖德,是基督徒活出與基督合一的圓滿標誌:活出祂的奧蹟,讓祂的榜樣和思言行為在我們身上顯揚。聖德的衡量標準,是看基督在我們身上內化的程度,以及在聖神的助佑下,我們如何用整個生命去效法基督。就是要成為基督的肖像,像耶穌一樣,正如聖保祿所說的:『因為他所預選的人,也預定他們與自己的兒子的肖像相同。』(羅 8:29)」(本篤十六世,2011年4月13日公開接見)。
與聖施禮華一起默想
• 聖德正是與天主結合;與主更加親密,更加聖潔。(《熱愛教會》5)
• 你發現了多少新鮮事物啊!有時,你會天真地想:你已經看到了一切,你早已知道了一切。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你將能以你的雙手觸摸到天主特有的獨一無二及無盡的寶藏。祂會時刻不斷地顯示給你嶄新的事物,只要你懷著愛心,體貼敏感地對祂以心換心。那時,你會恍然大悟:原來你不過是剛剛開始。因為聖德,就是與天主同化。而我們所同化的天主,是無限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犁痕》655)
• 不要以為聖人永遠不會跌倒,只是他們跌倒後,常會謙卑堅強地站起來。(《天主之友》131)
2. 誰可以成為聖人?
成聖是一種普世的召喚,針對所有的人。因為經上記載:「你們應是聖的,因為我是聖的。」(伯前1:16)祂的聖子也提醒我們:「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5:48)
「任何身份與地位的所有基督徒。都被號召走向基督生活的飽和點及愛德的成全境界;藉著此種聖德,也要在現世社會內,促進更人道的生活方式。」(《教會憲章》40)「是那些藉洗禮加入基督奧體的人,他們組成天主的子民……,奉召執行天主賦予教會在世界上要完成的使命。」(《天主教教理》871)
教宗方濟各解釋說:「我們全體都蒙召成聖,以愛德生活,且在我們所作的一切事上,並在我們身處的任何地方,以特有的方式為主作證。你是獻身生活者嗎?那麼你的成聖之道就是喜樂地活出你的奉獻。你是已婚者嗎?那麼你的成聖之道就是愛護和照顧你的丈夫或妻子,一如基督怎樣愛了教會。你正在為謀生工作嗎?那麼你的成聖之道就是正直稱職地完成工作,為你的兄弟姊妹服務。你是別人的父母或祖父母嗎?那麼你的成聖之道就是耐心教導子女跟隨耶穌。你是掌權者嗎?那麼你的成聖之道就是努力爭取公益,摒棄私利。」(《你們要歡喜踴躍》14)
我們或許會問,那些尚未領受洗禮的人能成為聖人嗎?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天主愛祂所有的受造物,祂的恩慈也臨於眾人。因此,若一個人雖未能領受洗禮之恩,卻依照良知與愛德的準則、正直地生活,他也能藉著天主的公義和仁慈,與天主的愛達到圓滿的結合。「由於基督是為所有的人而死的,而人最終的召叫,實際上又只有一個,就是天主的召喚。因此,我們必須說,聖神給眾人提供參加逾越奧跡的可能性,但其方式只有天主知道。」(《天主教教理》1260)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在聖教會內,我們找到了那達到救恩、成聖、奔赴天堂,必不可缺的方法和途徑。
與聖施禮華一起默想
•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聖人,它不是少數人的特權,也不在於完成非凡的壯舉,而是以愛履行每一天的小責任。「你真的想做聖人嗎?履行每一刻細微的責任:做你該做的事,聚精會神地去做。」(《道路》815)
• 「偉大的」聖德,在於履行每一刻的「小責任」。(《道路》817)
• 只要想一想,世上雖然眾多男男女女,但師傅卻沒有放棄召叫任何人。祂召叫他們度基督徒的生活,度聖德的生活,度被召選的生活,度永恆的生活。(《鍊爐》13)
• 你們或會認為我所講的只涉及一小撮被選的人,你們且莫被懦弱或好逸惡勞的品性蒙騙了,試試去感受吧!天主催迫你們每一個人成為另一個基督,基督祂自己ipse Christus!簡而言之,天主要求我們的行為和信德所要求的相符合。我們竭力達到的聖德,可不是次等的,最主要的是我們要實踐愛德,這原配合我們的本性;「愛德是全德的聯繫。」(哥3:14)實踐愛德便要像主吩咐我們那樣:「你要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一點也不保留,這就是成聖所要求的。(《天主之友》6)
3. 人如何能成為神聖的?
要成為聖潔,就必須敞開心扉、謙卑地接受天主的恩典,並努力配合,讓自己被祂轉化。不同於完美主義者追求特定的目標,聖德是努力讓每一天的生活與天主更緊密結合。這樣,我們所有的行為、思想和願望,就能傳承耶穌對愛德的教導:「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瑪22:37,39)
這條誡命是基督徒受召成聖生活的總結,要達到成聖的一般途徑可在聖教會內找到,教會中存有救贖的全部方法。透過聖言和聖事,我們得以實踐它,就是那「圓滿的得救方法」。我們就在她內,「藉著天主的恩寵而獲得聖德。」(參考《天主教教理》824)
「每位信友,為了使愛德像優良種子一樣在心內生長結實,應該欣然傾聽天主的聖道和天主的意旨,靠著祂的聖寵,見諸實行;又應多多參與聖事,尤其聖體聖事,以及其他善工:還要恆心專務祈禱、克己,為弟兄服務,修練各種德行。原來愛德就是全德的聯繫,也就是法律的圓滿,統馭著各種成聖的方法,賦與生氣,並導向目的。」(《教會憲章》42)
換句話說,天主引導我們成聖的方向,在遵循祂的旨意與道路時,我們需要恩寵的助佑,因為人憑自身的力量是無法達成的。恩寵是藉由聖洗、聖體聖事、堅振及修和等聖事而獲得的,並幫助我們活出愛的誡命。基督徒要成為神聖的,必須要有愛德,時刻不忘以真誠的愛,去愛天主和近人。這份愛、即愛德,具體體現在祈禱中與天主的交往;服務近人時無私的奉獻,和美德的實踐。「所以愛天主愛人便是分辨基督徒的標記。」(《教會憲章》42)
與聖施禮華一起默想
• 我放在你們面前的目標,即天主為我們劃下的,並非是虛妄或不能達到的理想。我可以引無數普通的男女為例,在他們生命日常的十字街頭,他們遇見暗地裏經過的耶穌quasi in occulto,遂決定跟隨祂,樂意地背起每天的十字架。(《天主之友》4)
• 鼓起勇氣!你能做到的。你難道沒看見,天主的聖寵如何改變了那個貪睡、膽小且否認祂的伯多祿……又如何改變了那個狂熱又冷酷,且迫害祂的保祿?(《道路》483)
4. 誰是教會的聖人?
教會裡的聖人,是天主的愛在人間的見證,具有改變人心、轉化社會的力量。
「冊封一些信徒為聖人,就是隆重地宣布那些信徒曾英勇地修德行,並曾忠於天主的恩寵而生活過。教會藉此承認在她內的聖德之神的能力,並支持信徒們的望德,給他們提供聖人作為模範和代禱者。聖人和聖女,常是教會歷史最困難的時刻中,革新的泉源和起點。」(《天主教教理》828)
歷年來,在聖教會裡,有無數的男女聖人可以做為教友們的榜樣。他們在愛德和聖德上的卓越見證,更是教友們效法、崇敬和為我們轉求的對象。
與聖施禮華一起默想
• 聖人並非畸形的人;他們不是現代主義醫師研究的病例。他們曾是,現在還是正常的人:和你一樣有肉體。而他們卻征服了肉體。(《道路》133)
• 我主號召我們在我們的現有境況中分享祂的生命,努力修德成聖。我知道,修德成聖聽來有些空泛。人們大多以為這是高不可攀,是靈修神學的一套東西,是脫離生活現實,而不敢問津。然而初期的基督徒並不這樣想。他們常常很自然地彼此以「聖徒」相稱,例如:「問候……眾聖徒。在基督耶穌內問候各位聖徒。」(《基督剛經過》96)
• 你覺得驚奇,我為什麼贊同在你從事使徒工作時不要「一律化」。我對你說:要合一,也要多元化。你們要各有不同,正如天堂的聖人各自都有他獨特的本質。同時,你們也要彼此相似,好像聖人那樣,假如他們每個人都不與基督相似,他們就不會是聖人了。(《道路》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