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行動:智慧之心

審慎是辨別是非,並選擇最佳途徑。本文是關於美德系列文章之一,靈感來自聖施禮華的講道《人性美德》。

聖施禮華將審慎描述為「心靈的智慧」,一種對善的清晰承諾,包括花時間深思熟慮、懂得何時尋求幫助、不畏懼挑戰、盡快將善意付諸行動、承擔錯誤的責任、全身心投入關愛他人,以及熱愛天主的旨意(參見《天主之友》85-87)。對於一項美德而言,這包含了許多特質。

審慎並非最重要的美德(最重要的美德是愛德,即愛本身),但它貫穿其他一切美德。它能分辨何謂「是」,並選擇最佳的途徑到達那兒。

當你的朋友身處危機時,你會更堅定照顧他的決心,並幫助你判斷,「此時此刻」是嚴肅的建議更有幫助,還是一個可笑的消遣更有用呢?當你自己身處危機時,它能幫助你看到隧道盡頭的曙光,並開始朝著它前進,無論是爬行、跺腳還是溜滑著前行。

在《大衛‧科波菲爾》大約四分之三處,有一個名叫安妮的角色,她的童年好友試圖說服她,她愛的是他,而不是她的丈夫。她承認,如果從未遇到現在的丈夫,或許會嫁給他,但她也說,他們在一起會很痛苦。「如果我對丈夫沒有其他感激之情,」她說:「那我至少應該感謝他,因為他讓我那顆未經約束之心,免於被最初的衝動所蒙蔽。」(第45章)

她說,這番話是在她做出了一些英勇而謹慎的決定之後才說的,這些決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關鍵在於,這些話一直縈繞在大衛心頭(他曾因缺乏自律之心,而做出一些人生重大的抉擇),它們啟發我們去思考如何以切實可行的方式培養謹慎之心。

未經自律的心與智慧的心截然相反。從缺乏自律的心走向智慧的心,兩個關鍵步驟是:學會聆聽--首先是聆聽天主的聲音,其次是聆聽值得信賴的人,他們能幫助你深思熟慮地做出決定,並鼓勵你繼續成為你想成為的那種人;以及接受自己的錯誤。

在做決定時,先思考什麼是正確的,然後再考慮如何克服相關的困難,這一點也十分有益。在善惡、關懷他人和愛天主等問題上,難度不應成為決定性因素。

聖若望自稱是耶穌所愛的使徒,他是主業團青年培育計畫的守護聖人之一,因為他全心全意地追隨耶穌。他不僅是最年輕的使徒,也是唯一與瑪利亞一同站在十字架下的使徒。這也是審慎的體現:明白天主的旨意,並毫不猶豫地將愛付諸行動。


簡而言之:

  • 定義:審慎是指看清什麼是正確的,並選擇最佳途徑去實現它。
  • 年輕的聖徒:聖若望(最年輕的使徒,也是唯一站在十字架下的使徒)向我們展示了審慎的真諦:明白天主的旨意,並毫不遲疑地將愛付諸行動。
  • 書籍與電影:在《大衛‧科波菲爾》中,安妮反思說,是她的丈夫讓她免於因「一顆放縱的心」而犯下大錯。與之相反,一顆智慧的心會聆聽、反思,並深愛他人。
  • 聖施禮華說:「謹慎之人並非從不犯錯,而是會改正錯誤……他會承擔自己決定的風險。對失敗的恐懼不會讓他放棄行善的努力。」(《天主之友》88)更多內容請點擊此處
  • 實用建議:
    • 花時間深思熟慮,聆聽天主和你所信任之人的指引。
    • 迅速將善意付諸行動。愛在召喚,何必等待?
    • 不要讓困難成為不做正確之事的理由。
    • 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瑪麗亞·沃爾格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