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聖言主日

教宗方濟各欽定常年期第三主日為天主聖言主日。

教宗方濟各宗座牧函

《開啓他們的明悟》手諭
為設立天主聖言主日

1. 「耶穌遂開啟他們的明悟,叫他們理解經書」(路二四 45)。這是復活的主在祂升天以前所行的最後幾項事蹟之一。耶穌顯現給群聚的門徒們,和 他們一起擘餅,開啟他們的明悟,叫他們理解聖經。在他們心中恐懼,充 滿困惑時,祂向他們揭示逾越奧蹟的意義:即按照天父永恆的計畫,祂必 須受苦並從死者中復活,為能帶來悔改與寬恕(參閱:路二四 26、46~47)。然後祂允諾要派遣聖神,使他們有能力為這救恩的奧蹟做見證。(參閱:路 二四 49)

為確立我們基督徒的身分,復活的主、信友團體和聖經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沒有主開啟我們的明悟,我們不可能深入理解聖經。反之亦然:沒有聖經的記載,我們也難以了解耶穌於傳教生活中和祂在此世建立的教會內所發生的諸多事件。因此,聖業樂才義正辭嚴的主張:「不認識聖經就 是不認識基督。」(《依撒意亞先知書詮釋》,序言:PL 24,17B)

2. 在慈悲特殊禧年閉幕時,我曾經建議另外設立「一個主日,完全奉獻給天主聖言,從而體味到天主及其子民的持續對話裡,無窮盡的寶藏」(《慈 悲的主與可憐的罪人》,7)。將禮儀年中一個特定的主日奉獻出來給天主聖 言,能夠使教會重新經驗復活的主如何為我們開啟祂聖言的寶庫,使我們能在世人前宣揚其中尚不為人知的玄奇寶藏。在此,我們謹記聖義範(Saint Ephrem)的教導:「上主,有誰能夠了解,祢的一句話中,所蘊藏的一切寶藏?」在其中我們所不了解的,要比我們所了解的還要多。我們好像那口渴的人,自水泉中汲取。祢的聖言含有許多不同層面,一如那些研究它的人有許多不同角度。上主以各式各樣的美,賦予祂的聖言不同的色彩,為使那些研讀聖言的人們能默觀觸動他們之處。祂在祂的話語中,藏有一切 寶藏,使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默觀之中,尋得其中一份。(《四部福音 合參》,1,18)

藉由這封信函,我想要回應許多天主子民向我表達的請求,即全教會目標 一致地共同慶祝「天主聖言主日」。基督信仰團體另闢時段,以思索天主聖言如何為日常生活極為重要,現在已經非常普遍。地方個別教會都在積 極採取行動,使聖經更為信友所接受,並增加他們對這份大禮的感激之情,又幫助他們每日努力活出天主聖言,為聖經的教導作出見證。

梵二大公會議所頒布的《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鼓舞人重新發現天主聖言。這份文件值得一再閱讀及引用。本憲章清楚展現聖經的本質,它世世 代代的傳承(第二章),它跨越新約和舊約(第四、五章)的屬神啟示(第 三章),以及它對教會生活(第六章)的重要性。為深入這項教導,教宗 本篤十六世於 2008 年召開世界主教會議,主題為「天主聖言在教會的生活和使命中」,並於其後頒布《上主的話》宗座勸諭,為我們所屬的團體而言,[1] 一直是絕不可少的根本教導。這份文件特別強調天主聖言在禮儀中的效能性,因為在禮儀行動中,它的聖事特性獲得展現。[2]

天主從不厭倦和祂的新娘述說生活的聖言,唯有如此,她才有可能在愛和 忠誠的見證中成長;天主子民的生活,若能持續地以這份具有決定性的關係為其特色,是極為合適的。

3. 因此,我在此宣布常年期第三主日將奉獻於天主聖言的慶祝、研讀和傳播。此一天主聖言主日可成為禮儀年當中的適當時日,鼓勵我們加強我們和猶太民族的聯繫,並為基督徒的合一祈禱。這不僅只是一個時序上的巧合:慶祝天主聖言主日具有大公主義的精神,因為對那些聆聽的人來 說,聖經指出通往真正團結合一的途徑。

不同的團體將找到各自的方法,鄭重慶祝此一主日。然而,重要的是,在 舉行感恩聖祭時,應高舉天主聖言經書,將會眾的注意力集中在天主聖言給予規範的價值。在本主日,特別適宜凸顯宣報天主聖言的重要性,並在 講道中強調它應得的尊榮。主教們可以舉行讀經員任命禮,或舉行聖言宣 讀員委派儀式,以彰顯在禮儀中宣報天主聖言的重要性。在這方面,我們應重新努力給予信友們必要的訓練,一如已在培訓輔祭和非常務送聖體員所實施的方式,使他們成為真正的聖言宣報者。牧者亦可設法授予聖經或 聖經中的一部書給全體會眾,以表示讀經的重要性:學習如何閱讀和賞析 聖經、並透過操練聖言誦禱,每日用聖經祈禱。

4. 以色列人民原本流徙至巴比倫,在返回故鄉後,公開宣讀聖經中法律書的那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在聖經厄斯德拉(下)中,對此有感人的描述。人民聚集於耶路撒冷,在水門的廣場前,靜聽法律書。他們曾在流徙時被 驅散,如今他們「成為一體」,群聚在法律書前(厄下八 1)。人民都「側 耳靜聽」(厄下八 3)法律書,並且心知肚明,他們將在一字一句之間,逐漸發現他們過去一切經歷所蘊藏的意義。宣讀法律書時,人民情緒激昂, 淚如雨下:「[肋未人]讀一段天主的法律書,即作翻譯和解釋,如此民眾 可以懂清所誦讀的。乃赫米雅省長和厄斯德拉司祭兼經師,並教導民眾的 肋未人,向民眾說:『今天是上主你們天主的聖日,你們不可憂愁哭泣!』因為全民眾聽了法律的話,都在哭泣。為此,乃赫米雅又向他們說:『你們應去吃肥美的肉,喝甘甜的酒,且贈送一部分,給那些沒有預備的人,因為今天是吾主的聖日;你們不可憂愁,因為喜樂於上主,就是你們的力量。』」(厄下八 8~10)

這番話蘊含了重大的教導。聖經不能僅僅傳授給某些人,更不只是為了少數特權人士的利益而存在的一套叢書。聖經屬於所有那些受召在它的話語中聆聽訊息,並從中認出自己的人。有時,偶而會發生將聖經予以壟斷的趨勢,即將之侷限於某些圈子或被挑選過的團體中傳布。實在不應該如此。 聖經屬於天主的子民,他們在聆聽以後,將從分崩離析逐漸轉變到合而為一。天主聖言結合所有信眾,使他們成為一個子民。

5. 在出於用心聆聽而產生的這合一中,牧者首先有責任解釋聖經,幫助每 個人瞭解聖經。既然聖經屬於天主子民,那些受召為天主聖言服務的人員,必然感受到亟須使聖經容易被他們所屬的團體所接受。

尤其是彌撒中的講道,具有特別功效,因為它具有「相似聖事的特性」(《福 音的喜樂》,142)。司鐸透過使用簡單和適當的語言,幫助人們更深地進入天主聖言;這能使司鐸們助人發現「上主為鼓勵善行而採用的圖像的美」(同上)。這是一個牧靈機會,不應錯過!

因為對我們信眾當中的不少人而言,這是他們得以把握到天主聖言之美,並得知如何在他們每日生活中予以實踐的唯一機會。因此,應投入足夠的時間準備講道。對讀經的詮釋不能即興發揮。我們作為宣講者講道不應冗 長、深奧,或者方向偏離、進入不相關的其他主題。當我們花時間以聖經 章節做祈禱和默想時,講道就能發自內心,並觸動那些聆聽我們的人的心,傳達能結出果實的根本之道。但願我們永不厭倦於獻上時間用天主聖言祈禱,使人們在領受它時,「並沒有拿它當人的言語,而實在當天主的言語領受了。」(得前二 13)

要理老師也應該在他們幫助人們增進信德的職務中,感受到迫切需要透過熟習聖經,使個人獲得更新。這將幫助他們在慕道者和天主聖言兩者之間,促成真正的交談。

6. 復活的主與閉門不出的門徒們相遇,開啟他們的明悟使他們理解經書(參閱:路二四 44~45),之前曾顯現給兩個要從耶路撒冷啟程前往厄瑪烏的門徒(參閱:路二四 13~35)。根據聖史路加記載,這一切發生在祂 復活當天,正是一個主日。這兩個門徒還在討論不久前所發生的諸多事件,都和耶穌的受難和死亡有關。他們一路上對祂悲慘的死亡倍感哀傷和失望。他們原本指望祂就是默西亞,使他們獲得自由;但他們現在卻必須面 對十字架的恥辱。復活的主親自溫柔地走近他們,與他們同行,然而他們 卻沒有認出祂來(參閱:路二四 16)。祂在路上問了他們一些問題,發現 他們還不明白祂受難和死亡的意義,於是祂感嘆道:「唉!無知的人哪!你們的心竟是這般遲鈍!」(參閱:路二四 25)。然後,「祂從梅瑟及眾 先知開始,把全部經書論及祂的話,都給他們解釋了」(參閱:路二四 27)。 基督成了第一位釋經者!不僅舊約預告了祂將要完成的一切,基督自己也 希望能忠於經書上的記載,好能彰顯在祂之內完成的整部救恩史。

7. 基督口中的經書,即聖經,宣認祂必須受這些苦難,才進入祂的光榮(參 閱:路二四 26)。整部聖經都在講論基督,不僅止於其中一個部分而已。如果沒有聖經,祂的死亡與復活將無法正確地被人瞭解。因此,信仰宣認最古老的版本之一,特意強調「基督照經上記載的,為我們的罪死了,被 埋葬了,且照經上記載的,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現給刻法」(格前十五 3~5)。由於聖經裡處處講論基督,使我們得以相信祂的死亡與復活並非神話,而是歷史,並位居祂的門徒們信仰的中心。

聖經和信友的信仰之間有深刻的關聯。信仰是透過聆聽而來的,所聆聽到 的奠基於基督所說的話(參閱:羅十 17);信友們不論是在禮儀進行中,或是在他們個人的祈禱和省察中,必定要仔細地聆聽天主聖言。

8. 最後,復活的主和前往厄瑪烏的門徒一起吃飯。這位神祕的同路人接受了他們執意的邀請:「請同我們一起住下吧!因為快到晚上,天已垂暮了」(路二四 29)。他們坐下來吃飯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那時,他們的眼睛開了,這才認出祂來。(參閱:路二四 31)

這個場景清楚地顯示聖經和感恩祭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正如梵蒂岡第二 屆大公會議所教導的:「教會常常尊敬聖經,如同尊敬主的聖體一樣,因 為特別在神聖禮儀中,教會不停地從天主聖言的筵席,及從基督聖體的筵席,取用生命之糧,而供給信友們。」(《天主的啟示》,21)

定期性地閱讀聖經並參與感恩祭,使我們視自己為彼此的肢體。身為基督信徒,我們是一個子民,經由歷史,走出我們的朝聖之路,天主親自臨到我們當中,扶持我們,又對我們發言,滋養我們。天主聖言主日,不該只是一個一年一度的活動,應該全年慶祝,因為我們迫切需要增進對聖經和復活主基督的認識與愛;祂繼續向我們發言,並在信友團體中擘餅。為此,在我們和聖經之間需要發展出一份更密切的關係;否則,我們的心依舊冰冷,我們的眼仍然緊閉,一如我們本身,被諸多不同形式的盲目所遮蔽。

因此聖經和聖事是不可分割的。當聖事由天主聖言所引介並受其光照時,它們的目的變得更加清楚;透過聖事,基督開啟我們的意志和心靈,承認祂救贖的工程。我們應該常常將默示錄的教導默存心中:主耶穌站在門口敲門。如果有人聽到祂的聲音,並為祂開門,祂會進去同他們坐席(參閱:默三 20)。耶穌基督正在聖經中的字裡行間敲我們的心門。如果我們聽到祂的聲音,敞開我們的心思意念,祂將要進入我們的生命,永遠與我們同在。

9. 聖保祿在弟茂德後書裡──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他的靈修遺囑──敦促他那忠實的同工要不斷地從聖經中尋求援助。保祿宗徒深信「凡受天主默感所寫的聖經,為教訓、為督責、為矯正、為教導人學正義,都是有益的」(弟三 16)。保祿對弟茂德的勸諭,是大公會議憲章《天主的啟示》關於聖經啟示方面教導的基礎,強調聖經救贖的目的、靈修的層面和其固有 道成肉身的原則。

首先,《天主的啟示》回顧保祿對弟茂德的勉勵,強調「我們理當承認聖 經堅定地、忠實地、無錯誤地、教訓我們真理;天主為了我們的得救,希望這真理能被揭示至聖經中」(《天主的啟示》,11)。這聖經憑著那在基督耶穌內的信德(參閱:弟後三 15),以得救的眼光教導,因此其內所蘊含的真理,有益於我們的得救。聖經不是一套歷史叢書或一部編年史,其整體的目的是為了人能完全的得救。聖經昭然若揭的歷史背景,不應使我 們忽略其首要目的,即:我們的得救;萬事萬物都被導引至此一目的,為 聖經的形成皆是不可或缺。聖經的型態是一部救恩史,在其中天主藉著發言和行動,和所有的男人和女人相遇,以救他們脫離罪惡與死亡。

為達到此一令人得救的目的,聖經經由聖神的工作,使得以人的方式所寫下的人性話語成為天主的話語(參閱:《天主的啟示》,12)。聖神在聖經中扮演創始者的角色。沒有聖神的工作,聖經可能永遠僅只限於人手所書的篇章而已;如此所展開照本宣科的讀經方式,卻應該予以避免,否則我們就違逆了聖經所具有的啟示性、活潑性和靈修性。聖保祿宗徒提醒我們:「因為文字叫人死,神卻叫人活」(格後三 6)。因此,聖神使得聖 經成為天主生活的聖言,令祂聖潔的子民在信德中,予以經驗並傳承。

10. 聖神的工作,不僅成就聖經的編排,在那些聆聽天主聖言的人身上,也產生作用。參加大公會議的神長們所說的話能啟迪人心:聖經「既由聖神寫成,就該遵照同一的聖神去閱讀去領悟」(《天主的啟示》,12)。天主的啟示,在耶穌基督內達致滿全;儘管如此,聖神仍不停地工作。如果將聖神的工作,侷限在聖經中屬神的啟示和各部書的作者身上,的確是予以削弱了。我們需要對聖神的工作有信心,因為只要當教會教授聖經、教會訓導權純正地予以詮釋(參閱:同上,10),且每位信徒將之當作他(或她)的靈修準則時,祂繼續以祂的方式給予「啟示」。由此,我們可以明白耶穌對祂的門徒們所說的:「凡成為天國門徒的經師,就好像一個家主,從他的寶庫裡,提出新的和舊的東西。」這是當耶穌的門徒告訴祂,他們現在明白祂所說的比喻之後,祂又對他們說的。(瑪十三 52)

11. 最後,《天主的啟示》清楚指出「因為天主的言語,用人的言語表 達出來,相似人的言語,恰像往昔天父的聖言,在取了人性軟弱身軀之後,酷似我人一般」(參閱:《天主的啟示》,13)。我們可以說:取了人性的永恆聖言,透過人類歷史和文化,具體表達出天主的話和我們人的語言兩者之間的關聯,並給予意義。這是聖傳的起源,它也是天主的聖言(參閱:同上,9)。我們可能經常分開聖經和聖傳,而 沒有瞭解到兩者同是天主啟示的來源。前者雖以書面文字記載為其特

色,卻絲毫不減其完全是生活聖言的事實;同樣的,教會生活的聖傳,持續將此聖言世代相傳,它保有聖經,視之為「教會信德的最高準繩」(同上,21)。此外,聖經在以文字記載以前,是以口相傳,並因著一個民族的信德,保持活潑;這民族在眾多民族之中,承認它是他們的歷史,也是他們身分的本源。對聖經的信德,奠基於生活的聖言, 而非經書本身。

12. 聖經是由聖神所寫的;在同一聖神的光照下閱讀時,永遠常新。舊約永遠不舊,它成為新約的一部分;經由啟發它的聖神,一切都得到轉變。整部聖經,對於所有受天主聖言滋養的人們,具有先知性的功能,不在於預見未來,而在於指出當下。耶穌親自在祂開始傳教時清楚地說明了:「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四 21)。那些每日從天主聖言汲 取食糧的人們,如同耶穌,成為與他們所遇到的所有人的其中一個:他們不陷入誘惑,沉湎過去而於事無補;也不夢想尚未來到且超脫現實的烏托 邦。

聖經首先在那些聆聽它的人們身上,完成它先知性的行動,其中既甜又苦。我們想起厄則克耳先知在接受天主的命令,吞下書卷時,所說的話:「這卷書在我嘴裡甘甜如蜜」(厄三 3)。聖史若望在帕特摩島,呼應厄則克 耳先知吞書卷的經驗,又繼續說:「它在我嘴裡甘甜如蜜;但我一吃下去, 我的肚子就苦起來了。」(默十 10)

天主聖言的甜蜜引導我們去和在此世相遇的所有人分享它,並宣報其中所蘊含的確切希望(參閱:伯前三 15~16)。反之,它的苦澀,經常來自於因為我們領悟到要持續不斷地生活出天主聖言,有多困難!或者,我們個人也有過經驗:目睹天主聖言不被接受、並被認為不能給生命帶來意義。我們不應該把天主的聖言視為理所當然,反而要讓自己受它的滋養,好能承認並完全地生活出我們與天主和我們與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

13. 另一個由聖經所引發的挑戰,必須以愛來面對。天主聖言不斷地提醒我們天父的愛是慈悲的,祂召叫祂的子女在愛中生活。耶穌的生命是這份神聖的愛最完美的展現:這份愛不求回報,且將自己奉獻給所有人,毫無保留。在拉匝祿的比喻中,我們找到一份頗有價值的教導。當拉匝祿和富人兩個都死了以後,富人看到窮人拉匝祿在亞巴郎懷抱裡,請天主打發拉匝祿到他兄弟們那裡去警告他們要愛近人,否則他們也會和他一樣經歷痛楚。亞巴郎的回答是刻薄的:「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路 十六 29)。聽從聖經並踐行慈悲:這是我們在生活中所要面臨的極大挑戰。

天主聖言具有力量,開啟我們的眼目,使我們放棄封閉和貧乏的個人主義, 展開分享和精誠團結的嶄新途徑。

14. 在耶穌與門徒們的關係中,其中最具重大意義的時刻之一,是在耶穌顯聖容時。祂與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到山上祈禱。聖史們告訴我們,耶穌的面容和衣著變得雪白發亮,有兩個人同祂談話:梅瑟和厄里亞,分別代表法律和先知;換言之,就是聖經。伯多祿看到這副景象的反應是歡喜驚嘆:「老師,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們搭三個帳棚:一個為祢,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路九 33)。那時,有一片雲彩遮蔽了他們,門徒們就害怕起來。

耶穌顯聖容使我們回想到那些被流放的以色列人民自巴比倫返回家鄉以後所慶祝的帳棚節,當時厄斯德拉和乃赫米雅向他們宣讀經書;同時,它預示耶穌的光榮,也預備門徒迎接耶穌的苦難:那籠罩門徒的雲彩,是天主臨在的標記,象徵天主的光榮。類似的轉變,也發生於聖經中;當天主聖言滋養信徒們的生命時,它超越自身。正如宗座勸諭《上主的話》提醒我們的:「在重新探索聖經不同含意間的相互作用時,我們必須把握由文字過度至精神的過程。這並非一個自然而然的過度;而是必須超脫於文字以 上。」(《上主的話》,38)

15. 在我們迎接天主聖言進入我們心中的道路上,有上主的母親陪伴我們。她被稱為是蒙受祝福的,因為她相信天主對她說的話會成就在自己身上(參閱:路一 45)。瑪利亞的榮福先於耶穌所宣講的神貧的人、哀慟的人、溫良的人、締造和平的人和受迫害的人所有的真福,因為那是其他每樣真福的必備條件。神貧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神貧才有福;如果他們像瑪利亞那樣相信天主的話必會成就,他們就成為有福的。聖奧思定身為耶穌偉大的門徒,精通聖經,曾經寫道:「有人在群眾中滿懷熱誠的大聲喊叫 說:『懷過祢的胎的人是有福的!』而耶穌回答:『那聽了天主的話而實行的人,才是有福的。』彷彿是在說:『我的母親,你們稱她有福,而她的確是有福的,因為她實行天主的話。並不是因為在她之內,天主聖言成為血肉,居住在我們中間,而是因為她將這創造她、並在她的腹中成為血肉的同一天主聖言,予以實行』。」(《若望福音詮釋》,10,3)

願天主聖言主日幫助天主子民增進對聖經的虔敬態度及精讀熟記。一如舊約作者的教導:「其實,這話離你很近,就在你口裡,就在你心裡,使你遵行。」(申三十 14)

教宗方濟各
發自羅馬拉特朗大殿
2019 年 9 月 30 日,聖業樂逝世 1600 週年紀念日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1]參閱:《宗座公報》102(2010 年),692~787。

[2] 「聖言的聖事特性,可與基督在已祝聖的餅酒形下的真實臨在作類比。我們走到祭台前分享感恩聖宴,實在 領受基督的體血。要在禮儀中宣布天主聖言,就必須承認基督親自臨在,並向我們說話,而且祂願意被人聆 聽。」(《上主的話》,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