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羅馬主教,慈悲是我必須傳達的訊息

「每個人都必須記得,自己需要寬恕和耐心;慈悲的秘訣即在於此:在寬恕中獲得寬恕。」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瑪五7)教宗方濟各3月18日在宗座大樓圖書館裡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從這段福音經文出發,展開要裡講授。教宗表明,我們領受了天主的寬恕後,「遂能給予寬恕」。因此,自身的卑微不幸和義德不足,成了向天國、向天主的慈悲敞開心扉的良機。

慈悲是基督信仰的核心。若我們的信仰旅程並不通往慈悲,就是走錯路了,因為「慈悲是每個靈修旅程真正且唯一的目的地」,「憐憫是愛德最甜美的果實」(參閱:《天主教教理》,1829號)。貝爾格里奧教宗回憶起,他就任後的第一次三鐘經祈禱活動便選擇以慈悲為主題。他說:「身為教宗,慈悲是我必須日復一日不斷傳達的訊息。」慈悲是我們的福樂。「天主的慈悲令我們獲得自由與福樂。我們的生活仰賴慈悲,它是我們呼吸的空氣。我們需要寬恕他人,因為我們需要獲得寬恕」。

寬恕與被寬恕的相互性在《福音》中反覆出現,不只是在山中聖訓裡。教宗強調,「慈悲乃是天主的心腸」。《路加福音》記載,耶穌說:「你們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六37)《雅各伯書》寫道:「憐憫必得勝審判。」(二13)我們也誦念《天主經》,祈禱說:「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教宗解釋道:「施予的寬恕與領受的寬恕,二者之間密不可分。然而,許多人難以寬恕他人。人受到的傷害有時嚴重到無法寬恕,寬恕宛如攀爬高山,極其費力。一個人會認為自己辦不到,做不到寬恕。而慈悲具有相互性,這一事實表明,我們需要轉換角度。然而,單憑一己之力,我們做不到這點:我們需要天主的恩寵,必須祈求這份恩寵。事實上,倘若真福八端的第五端許諾了找到慈悲,同時我們誦唸《天主經》,懇求寬恕罪過,那麼這意味著,從本質上來說,我們都身負罪債,必須找到慈悲。」

人人都犯下罪過,得罪了寬宏大量的天主和弟兄姊妹。在扮演父親、母親、丈夫、妻子、兄弟、姊妹的角色上,我們或多或少有不稱職的時候,需要得到憐憫。眾所周知,就算我們沒有作惡,也總會在行善上有所疏漏。而「我們的匱乏恰好成了寬恕的力量」。每個人都要記得自己需要施予及領受寬恕,需要耐心。「慈悲的秘訣即在於此:在寬恕中獲得寬恕」。

要理講授結束後,教宗提醒,本週五、週六將舉行「24小時獻給上主」活動。這是四旬期的重要活動,好能祈禱並親近修和聖事。教宗說:「不幸地,由於新冠疫情造成的緊急狀態,在羅馬、意大利和其它國家,今年不能按照往年的形式舉行這項活動。」在問候講意大利語的信友時,教宗提到,教會將於隔天慶祝大聖若瑟瞻禮。教宗鼓勵信友「始終懷著信賴之情呼求大聖若瑟的轉禱,尤其是在艱難時刻」;信友們要「把自己的生活託付給這位偉大的聖人」。

此外,意大利主教們為了當前的醫療緊急危難,推動了全國祈禱時刻。為此,教宗呼籲說:「每個家庭、每個信友、每個教會團體,人人都要在明天晚上九點同心合意誦唸玫瑰經光明五端。我將從這裡陪伴你們。讓我們一起懇求聖母瑪利亞格外守護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家人,特別是病患和照顧病患的人,也就是:醫生、護士、志工。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從事這項服務。」

(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