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亞的一生(十):逃往埃及

他們懐著對故鄕緬懐之情,過著默默工作和艱辛的日子,但同時也喜悅地看到耶穌能遠離他們已逃離的危險,健康和強壯地成長。

賢士離開白冷不久,「上主的天使托夢顯於若瑟說:『起來,帶著嬰孩和他的母親逃往埃及去,住在那裡,直到我再通知你,因為黑落德即將尋找這嬰孩,要把他殺掉。』」(瑪2:13)瑪利亞因著那些確定她兒子是默西亞的顯貴人士造訪而獲得的喜悅馬上就被轉化為憂傷和痛苦。經常擔心他人會搶他王位的巴勒斯坦老國王的殘酷無情,是眾所周知的。從幾件歷史事件中我們知道,他層把自己的幾名兒子和一些他視爲威脅的人暗殺掉。是故,危險真的是很大。可是暴君的野心和邪惡是無法阻止天主的拯救計劃的。祂沒有作出驚人的奇蹟,但卻依靠著那些對祂忠心的人的合作。是故,賢士們「在夢中得到指示,不要回到黑落德那裡,就由另一條路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瑪2:12)

若瑟毫無疑問地「起來,星夜帶了嬰孩和他的母親,退避到埃及去了。」(瑪2:14)這就開始了耶穌基督在世上歷史中所遭受的第一次迫害,無論是反對他自己或是他的奧體成員。

前往埃及的主要道路有兩條。較容易的一條也是較多人走的;它穿過加沙,然後沿著地中海海岸向南行。另外一條因爲少人使用,所以較為謹慎的的就是經過赫貝龍和貝爾舍巴後,穿越依杜默雅沙漠,然後進入西奈半島。無論選那條路,都是需要花十到十四天的時間行走超過數百里的漫長旅程。

他們在出發穿越沙漠前可於赫貝龍或距離白冷約四十里的貝爾舍巴採購糧食。在旅程前段,幸好他們可以與一小隊商旅共行,否則單獨在那段路途前進,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爲酷熱,缺水和來自土匪的危險,都使他們不能靠自己越過沙漠。歷史學家普魯塔克(Plutarch)在公元前155年寫道,羅馬士兵在出行同一路線前往埃及戰場時,他們對在沙漠要面臨的艱辛的害怕,遠超過接下來的戰爭。

按照那很可能是真實的傳説,瑪利亞雙臂抱著嬰孩,坐在由若瑟牽著韁繩的驢子上。然而,杜撰作者們充滿幻想的創造把他們的逃亡散播成無數的傳說:棕櫚樹把它們的葉子彎下為這幾位徒步旅者提供陰涼處,野獸變得溫馴,土匪變得仁慈,噴泉湧出泉水為他們緩解口渴……雖然這種種通過繪畫和詩歌來表達對自天主眷顧的美化,薰陶了老百姓對天主的虔誠是值得嘉許,但是實際上,這次避難就跟一般逃亡一樣,給他們帶來的是身體上的苦楚以及那害怕隨時被士兵遞捕的恐懼。只有當他們到達巴勒斯坦和埃及邊境的Rhinocolura城時,他們才感到安全。

與此同時,在白冷附近,兩歲及以下的嬰孩從他們母親的臂中被搶走和殺害。聖瑪竇寫道:「在辣瑪聽到了聲音,痛哭哀號不止;辣黑耳痛哭她的子女,不願受人的安慰,因為他們不在了。」(瑪2:18)毫無疑問,這段經文很難理解,有時對許多人來說是個絆腳石。天主怎麽會允許無辜者,特別是嬰兒遭受苦難?這個問題的回答要建基在兩個重點:天主不會把人當作木偶;祂尊重他們的自由,即使它是被利用來作惡。同時,天主以他的智慧和旨意,可以化腐朽爲神奇地把人們因為自己的目的而扭曲的線條寫直。無論如何,這個疑團只有根據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才能解答。救贖是藉著這位義人,優秀的無辜者的苦難得以完成,他希望屬於他的人類分享他的犧牲。

傳統並不確定聖家是居住在埃及的甚麽地方,也許是在孟菲斯(Memphis),赫利奧波利斯(Heliopolis即今埃及開羅)或萊昂托波利斯(Leontopolis)。很多的猶太人團體在這廣闊的尼羅河三角洲找到容身之所,雖然仍是貧窮,若瑟卻可在那裏找到一份恰當地照顧他家庭的工作。一般相信他們留在埃及至少一年,直到天使告訴若瑟返回巴勒斯坦。

他們懐著對故鄕緬懐之情,過著默默工作和艱辛的日子,但同時也喜悅地看到耶穌能遠離他們已逃離的危險,健康和強壯地成長。圍繞他們的是無數對那些帶著野獸面孔的奇特埃及神靈的偶像崇拜現象。可是瑪利亞知道耶穌來到世上也是爲要拯救那些人,因爲他們也是被注定救贖的。因此,瑪利亞以其慈母之心擁抱他們。

J. A. Lo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