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不會從你的環境中帶走,也不會將你從世上移走,或職場中,或高尚願景中,遷走…但,在哪!祂要你成聖!。』(聖施禮華《鍊爐》362)
教宗籲請信衆繼續為伊拉克祈禱,期許伊拉克人民成為友誼和兄弟情誼的編織者,使人類互相殘殺的戰爭消亡,普世和平臨於全世界。
教宗提出了「為什麼人必須被天主所愛呢?」這個問題。
每時每刻都適合與天主對話,隨時隨地都是與祂交談的大好良機。我們不必回顧過往或設想未來,卻要專注於今時今日。
公開禮儀與聖事乃是達致與基督相遇的「具體媒介」,基督「透過聖事的標記臨在於聖神內」。
《聖經》是取之不盡的寶藏,為“有名有姓的男女”寫成。誦讀聖言並非機械式地予以重複,而要當作與天主相遇的場所。
“在這嚴重困窘的時期更需要祈禱,讓合一勝過衝突。急需要放下本位主義,以便促進公益”。
即使處於人生的黑暗時刻也要讚頌天主,因為上主是忠實的朋友,祂從不遺棄我們。
我們活著首先是因為我們獲得了生命,我們每個人誕生在世上是因為有人對我們的生命有了渴望。因此,我們不可忽視感謝的恩典。
天主在耶穌身上為我們降生成人,我們得以擺脫疫情帶來的「悲觀心態」,默觀「為人類生命和整個歷史意義賦予意義的光芒」,從而彼此親近。
基督徒為他人轉禱,特別是為傷害自己的人祈禱,是擁有一顆與天主仁慈相一致的慈悲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