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不厭倦地重申:我們應當是身在世間,心在默禱:我們是化工作為祈禱的靈魂。』(聖施禮華《犁痕》497)
教宗說, “靈性生活也有自己的密碼:這些詞語觸動心靈,因為它們觸及我們最敏感的地方”。
祈禱戰勝恐懼,天主“從不離棄我們”,即使我們有時會離開祂。
教宗強調了天主如何在突發、偶然事件中來實行祂的工程。
新一輪的要理講授主題為分辨。教宗指出,為了學習選擇對我們生命最好的事物,我們需要與天主的親密關係。
教宗最後一次談論關於老年價值主題的省思,同時也反思了聖母瑪利亞是如何向我們揭示了在死亡中天主預許的新生命。
年長者的見證能令兒童和青年信服,因為這見證展望“我們最終歸向的願景”,即永生。
老年是為期待基督作出“令人感動、令人興奮的見證”的大好時光。
加拿大原住民長者因同化政策而失去子女,有如一記耳光,但是「我們理當正視我們的錯誤、我們的罪過」。
“耶穌的門徒總是前行,無論健康好與壞、身體能否自理,跟隨耶穌才是重要的:總是要跟隨耶穌,步行或跑著也好慢速和坐輪椅也罷,但總是要跟隨祂”。
老年人該當是所在團體關注的中心。兒童與祖父母的交談至關重要,能避免一代人在沒有過去,沒有根基的情況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