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夢想,而這夢想已經成為事實,就是無法計數的天主子女,身為普通市民來聖化自己,分享他們同儕的理想和努力。』(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20)
教宗強調了福音的普世幅度:天主揀選一個人,是為了到達所有人身邊;召叫絕非特權,而是為了服務。
教宗從《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出發,強調當今的世人和社會也需要基督的宣講。我們基督徒必須常懷喜樂,我們的宣講才能使人信服。
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讚許天主的婢女瑪達肋納・德爾布雷爾是福傳熱忱的榜樣,並解釋了她的「自行車靈修」:唯有前行,信仰才會平穩;一停下來,就會丟失信仰。
教宗強調“信仰必須本地化,文化必須福音化,總應如此”。
教宗讚許聖富高是使徒熱忱的見證人, 為耶穌「失去理智」,選擇定居在撒哈拉沙漠的圖阿雷格人中間,從聖體聖事那裡汲取宣揚基督訊息的力量。
教宗以黑奴聖女柏姬達為使徒熱忱的榜樣,指出她這份熱忱的基礎是寬恕的意願。
教宗強調:“人應能完全有尊嚴地選擇移民或不移民。”
教宗論述了非洲大陸的使徒聖金邦尼的見證,強調在福傳工作中人人都應參與,都是主角。
教宗鼓勵眾基督徒以真福何塞·額我略·埃爾南德斯為榜樣,投身於今日重大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弄髒雙手”,締造和平。
教宗說,他“在蒙古見到了一個謙卑卻喜樂的教會”,那裡的人民“感受到受造界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