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提醒自己的責任是成聖。成為一個聖人,它不是做些希奇古怪的事情:它是每天內在生活之奮鬥和大丈夫氣慨完成所必須的,止於至善。』(聖施禮華《鍊爐》60)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9年8月15日《救主的監護人》勸諭(Redemptoris custos),論聖若瑟在基督及教會生命中的位格和使命。
教宗籲請信衆繼續為伊拉克祈禱,期許伊拉克人民成為友誼和兄弟情誼的編織者,使人類互相殘殺的戰爭消亡,普世和平臨於全世界。
教宗提出了「為什麼人必須被天主所愛呢?」這個問題。
教宗2021年3月祈禱意向
文告籲請信友們「更新我們的信德,汲取『希望的活水』,並以開放的胸懷接受天主的愛」。
每時每刻都適合與天主對話,隨時隨地都是與祂交談的大好良機。我們不必回顧過往或設想未來,卻要專注於今時今日。
公開禮儀與聖事乃是達致與基督相遇的「具體媒介」,基督「透過聖事的標記臨在於聖神內」。
教宗方濟各於2020年12月8日公布《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以紀念教宗比約九世奉聖若瑟為普世教會主保一百五十周年。宗座牧函全文的中文版。
《聖經》是取之不盡的寶藏,為“有名有姓的男女”寫成。誦讀聖言並非機械式地予以重複,而要當作與天主相遇的場所。
“在這嚴重困窘的時期更需要祈禱,讓合一勝過衝突。急需要放下本位主義,以便促進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