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美德和超性美德

主耶穌透過祂行動和教訓,向我們提倡自然及單純這兩個人性美德,而它們也正是我特別喜愛的。……一般的情形是當人習慣了平凡、普通的生活,不知不覺地就想追尋浮誇、虛假的東西。

節錄自載於《天主之友》書中,聖施禮華於1941年9月6日題為《人性美德》的講道,三部分中的第三部分。

平凡的道路

我們一直在談人性美德,或者你們會問:這樣的生活是否要我脫離普通的生活環境,或和日常生活的世界格格不入?當然不是,基督徒並不需要遠離世界。主耶穌透過祂行動和教訓,向我們提倡自然及單純這兩個人性美德,而它們也正是我特別喜愛的。

我們要記著我主像每個人一樣進入世界,祂在巴勒斯坦的一個村莊渡過祂的童年及青少年,祂過著和其他村民一樣的生活。在祂的公開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主在納匝肋生活的迴響;祂談及工作,關心門徒是否有足夠的休息(參閱谷6:31),接見所有的人,從不拒絕和人傾談,又曾告誡門徒叫他們不要阻止兒童接近祂(參閱路18:16),有時,祂更會用孩子在市集玩耍的比喻(參閱路7:32),這比喻可能和祂兒時的記憶有關。

這樣的生活不是極正常、自然和直截了當嗎?不就是普通的生活嗎?一般的情形是當人習慣了平凡、普通的生活,不知不覺地就想追尋浮誇、虛假的東西。你如我一樣,一定見過這樣的人;就像有時你看到新摘下來的玫瑰,嬌艷欲滴,正要讚美時,冷不防有人說:「哇!美得無懈可擊,一定是假的!」

自然、簡僕,這兩種美妙的人性美德可以使人易於接收基督的訊息,但所有纏繞不清、複雜的東西,或在個人問題上兜兜轉轉,都會形成一道屏障,阻擋人聽到主的聲音。還記得基督對法利塞人的責備嗎?他們自困於迷宮似的世界,為了捐獻十分之一的薄荷、茴香和蒔蘿,卻放過了法律上最重要的公義、仁愛與信義;他們濾出蚊蚋,卻吞下了駱駝(參閱瑪23:23-24)。

正當的生活,包括未認識基督的人(不是故意不去認識祂)和基督徒,都不應是怪異的。今天我們談及許多的美德:真誠、忠貞、老實、勇敢、節制、慷慨、鎮定、公正、勤奮、忍耐等等,承認人是有人性的,以上的美德可能難以達到,但並非怪異。如果有人覺得奇怪,那是因為他們視力變得模糊了,他們被隱藏的懦弱及猶豫不決蒙蔽了。

人性美德和超性美德

當一個人勉力增進他的人性美德,他的心已十分接近基督。如果他是基督徒,他會明白天主恩寵帶給他屬神的信、望、愛三德及其他的美德,實在是鼓勵他不要忽略了如此美好的品質,而這些品質他是要和其他人分享的。

我強調所有人性美德都是超性美德的基礎,它們不斷鼓勵我們行事有如正人君子。不過,單擁有這些美德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要實踐「學習行善,Discite benefacere。」(依1:17)我們要習慣實踐每種美德;真正做到誠懇、老實、平衡、冷靜及忍耐……因為愛要由行動証明,我們可不能只是口頭上說愛主,「而要用行動和事實。」(若一3:18)

當一個基督徒奮力爭取這些美德,他的靈魂已在準備接受聖神豐富的恩寵。他的美德因著護慰者在他靈魂內的行動而加強了,護慰者是聖三的第三位,是靈魂甜蜜的訪客[1],祂帶來以下的禮物:上智、聰敏、超見、剛毅、明達、孝愛和敬畏上主(參閱依11:2)。

因此這人就有喜樂和平安(迦5:22),喜樂的平安,一種內在的喜樂,和人性歡愉這美德一起出現。當一切都像在眼前崩潰,但我們卻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天主,你是我的勇力。」(詠42:2)如果有天主在我們的靈內寓居,那所有重要的東西,都只是過眼雲煙,而我們在主內,卻能恆久地站穩。

透過虔敬孝愛這份恩賜,聖神幫我們肯定自己是天主的兒女。既是天主的兒女,我們為何憂愁?憂愁只應是自私的後果,如果我們要為天主而活,我們就不缺歡愉,就算覺得自己常常犯錯,潦倒不堪也仍然歡樂。因為歡愉是祈禱生活的一部份,我們會禁不住歡唱,因我們是活在愛之中,而歌唱是沐浴愛河中的情侶必做的事!

若我們能如此生活,我們就會為世界帶來和平,會使服務天主這種工作充滿魅力,因為「天主愛樂捐的人。」(格後9:7)基督徒是平凡的人,但他們的心充滿喜樂,藉著聖寵,他們不斷去承行天父的旨意,而喜樂就在於此。基督徒不會覺得自己是受害者、被低估了或行動處處受到制肘,反之,他們可以抬起頭來行走,因他們是人,又是天主的兒女。

信德使我們更明白人性美德的意義,其實沒有人應忽略它們。基督徒是不折不扣的凡人,因著天主的恩寵追隨了基督(非憑他們的功勞,而是靠天主的聖寵),他們可向周遭的人傳達這份真正的快樂,那是一份真正服務他人的精神,只有透過我們救主的心,祂是真天主又真人,perfectus Deus,perfectus homo,才能獲得的。

讓我們轉向聖母瑪利亞,天主最卓越的受造物,求她使我們向善,那我們的人性美德就可和聖寵的生命結合,因而更好地和世上的同工合作,為所有的人帶來平安和快樂。

© Fundacion Studium

備註

[1]聖神降臨繼抒詠

Ryoji Iwata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