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美德(二)

主耶穌透過祂行動和教訓,向我們提倡自然及單純這兩個人性美德,而它們也正是我特別喜愛的。……一般的情形是當人習慣了平凡、普通的生活,不知不覺地就想追尋浮誇、虛假的東西。

節錄自載於《天主之友》書中,聖施禮華於1941年9月6日題為《人性美德》的講道,三部分中的第二部分。

認真努力、勤奮

努力、勤奮其實可以是合二為一的美德,因為它們幫人善用天主給我們的天賦,使我們可恰當地完成工作,從一九二八年開始我常提醒信友,工作不是咀咒,也不是罪的懲罰。創世紀早已說明,工作在亞當的反抗之前就已存在(參閱創2:15),工作按上主的計劃是人的一部份,因通過工作,人可參與創造的工程。

勤奮的人會善用時間,因時間不是金錢,而是天主的光榮!他做應做的事,做事時也很專注,絕不會敷衍了事或只為了打發時間,工作是他細心思考的結果。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勤奮。勤奮,diligent一字的拉丁語根來自其動詞diligo,而後者有去愛、欣賞、細心考慮後才抉擇的意思,所以勤奮的人可不會匆匆忙忙,他做事前一定思考過,做起來也滿有愛心。

主作為完美的人,在世時選了木工這行業,而且一直敬業樂業地對待祂的工作。祂和其他村人一樣以勞力謀生,這件事足以顯示日常的工作、活動可不是毫不重要的,相反,它們倒是成聖的途徑,因藉著智力或勞力的工作,我們可接觸天主、讚美祂及榮耀祂。

可靠及公義

要實踐美德,必須要不斷努力,因為面對危機時,人很難保持正直及忠誠。現在的人是否已放棄了可靠這美德?是否它已被「妥協、哄騙、擺姿勢」取代了?一般人都害怕面對真理,他們往往藉詞其他人都放棄了真理、訴諸偽裝及謊言,所以他們也要這樣作。

幸好事實並不是他們說的那樣糟糕,很多人,包括非基督徒,都願意為了真理而犧牲名聲及榮譽,其中也包括不是常常那麼熱中及尋找舒適的人,這些人因為愛真理,做錯了事就會樂於糾正,但那些一直在撒謊的人,卻以真理是高不可攀的理想為藉口,去掩飾他們的劣行,也從不肯為自己的過失作補救。

如果我們信實,我們便會履行正義。講到正義,我可以說個沒完沒了,但現只稍談它的特徵,因為我要說的原是真正的內在生活必須以人性美德為根基。公義要求人人各得其份,但我認為這也不足夠,我們要給更多,因為每個人都是天主創造的精心傑作。

實踐愛德的最佳標準是超過公義對我們的要求。暗行愛德,多不會為人所知,但在天上、地上都會結果實。當談到倫理的美德,我們不能用「中庸」這字眼,因為「中庸」代表不夠好或未盡全力,我們要達到的應是過度和不及之間,其實應是高峰:即智德告訴我們最佳的行為表現。至於信望愛亦無中間路線可言,我們不會信望或愛得太多,因我們被召無限地愛天主,因而也愛我們周遭的人,滿有慷慨、諒解及愛心。

節制的賞報

我們應有足夠的能力去節制;不是凡身體或靈性感受到的我們便要做。同樣,有能力去做的事也不等於應該做的事,跟隨所謂自然衝動很容易,但這條路往往會使人自困於愁苦、悲傷之中。

有些人不肯否定胃口、眼睛及雙手之慾,也不肯聽人勸告過潔淨些的生活。他們濫用了天主給他們參與創造的尊貴、偉大的生育能力,並沒有用它開展新的生命,反之以其作為達到自己自私目標的工具。

我不想談不潔,卻寧願談節制帶來的酬報,我希望男人是真正的男人,而不是廉價、閃爍東西的奴隸,就像蒐集者收集廉價飾物一樣,一個有男子氣概的人,就算沒有了這些足以傷害他靈魂的東西,也知道如何自處,而他也明白,所謂犧牲其實只是表面的。因為在生活中充滿犧牲的精神,其實是使自己不受許多東西的束縛作其奴隸。反之,在他內心深處,卻充滿了天主的愛。

生命中有很多灰暗地帶,缺乏節制會使這些地帶更灰暗。我們知道自己有能力照顧他人的需要,有能力和別人分享一已所有,有能力為偉大的理想奉獻精力,節制使靈魂更清醒、更謙遜、更能明白事理,節制使人更謹慎,而謹慎之所以吸引人因為它代表明智的節制,節制不是狹隘,相反它顯示了靈魂的偉大。一顆缺乏節制的心充滿了匱乏,因它放棄了自治,誰先搖著那小小可憐的牛鈴來叫它,他就立刻成了來者的奴隸。

心靈的智慧

「有慧心的人,被稱為哲人。」(箴16:21)如果我們誤認明智為懦弱及缺乏勇氣,那我們就大錯特錯了。明智使人常常選擇適當的做法,讓人看到後果,因而使人找到適當的方法去達到目的。

不過,通常明智不被人看好,我們要常問自己:為什麼要選擇明智呢?其實,也有所謂假的明智—— 狡猾是也。這種假的明智常被用來服務自己的私心及達到那些心術不正的目的,如是這樣,聰明及敏銳都只會使人的性情變得更壞,這樣的人,就像被聖奧斯定在講道詞裏責罵的一樣:「你是否想歪曲天主正直的心意?使其配合你的剛愎自用?」[1]假的明智使人以為人可以靠己力而自救。聖保祿也曾說:「不可自作聰明。」(羅12:16)又說:「因為經上記載:『我要摧毀智者的智慧,廢除賢者的聰明』。」(格前1:19)

聖多瑪斯指出聰明這德性有三方面要考慮:尋求勸言,判斷正確,下定決心[2]。要明智第一步是承認自己不能事事都知曉,這是謙遜。很多時在作好的決定前,我們也無法兼顧所有要考慮的因素。為此,便得聽別人的意見,但不是隨便找個人來問就算,我們得找個合適的人,一個像我們一樣真誠地愛主及忠心跟隨主的人。隨便找個人問是不行的,一定要找個有真知灼見,而又能給予無私忠告的人。

其次是判斷,因為明智要求我們作適當的決定,而且要儘快,當然,明智有時要求我們先齊集所有可以影響決定的因素才拍板,但如果看到要做的遲遲不去做,尤其看到別人的利益瀕於險境,這時再拖延就屬不明智了。

如此的慧心,如此的明智,斷不會淪為聖保祿在羅馬書所講「肉性的切望」(參閱羅8:6),或是那些所謂聰明人的明智,他們聰明,但卻不曾利用這天賦去愛主及覓主。一個真正明智的人常注意天主給他的提示,他守候、他靜聽,因此他的靈魂會得到天主的許諾和救恩。「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了給小孩子。」(瑪11:25)

心靈的智慧指導、管治其他的美德。一個明智的人會變得勇敢,但卻不魯莽。他也不會因懶惰而藉詞不努力跟隨天主的計劃去生活。明智的人自制,但卻非麻木不仁或憤世嫉俗;他公正但不苛刻,他忍耐但卻不是低聲下氣。

一個人明智不是由於他從來不犯錯,反而是他常常樂於糾正自己的缺點,他寧願二十次都射不中紅心,但卻不願採取「甚麼都不做」的消極態度。他不會愚蠢地草率了事或貿然行事,反之,作決定前會先想及所有的危機,失敗的恐懼也未能竭止他行善的努力。在人生中我們會碰到客觀、懂得衡量輕重的人,他們不會被熱浪沖昏了頭腦,或一味只考慮有利自己的因素。直覺上,我們會信任這些人,因為他們不造作、安靜低調,時常正直地行事。

這心胸廣闊的美德是基督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不過,明智的最高目的可不是為了贏取社交和諧或避免磨擦而得到平安,明智背後最基本的動機是承行天主的旨意;祂要我們坦率、不要孩子氣、與真理為友、不惶惑、不膚淺。「明智人的心,必獲得學問。」(箴18:15)天主的愛給了我們這學問,這最終的學問會救贖我們,為所有的受造物帶來明暸及平安的賞報,也為所有的靈魂帶來永生。

© Fundacion Studium

備註

[1]聖奧斯定,Enarrationes in Psalmos,63,18(PL 36,771)

[2]聖多瑪斯,Summa theologiae,II-II,q. 47,a. 8

Ryoji Iwata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