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嘉斯蒙席:「主業會的門為所有人而開啟!」

費南度•奧嘉斯蒙席是個神學家,亦是主業會的總區代表,此次Zenit的訪問是藉著主業會被立為自治社團25週年的紀念之際所進行。

Zenit (天主教新聞社) 在此次因著主業會被建立為自治社團 (目前唯一存在的自治社團) 25週年紀念所進行的訪問中,主業會的總區代表解釋這自治社團與教區之間的關係,並說道所謂「主業會」的「勢力」不過就是自福音而來的能力。

奧嘉斯蒙席是物理學及神學博士,他出版了許多有關哲學及神學的著作,特別是在歷史哲學和基督學方面。他自1986年以來是教會信理部的參議員,他亦是宗座神學院的成員,並自1994年4月23日以來擔任主業會的總區代表。

* * * * * * *

主業會的誕生,是在為平信徒各自的日常生活中協助他們。平信徒是否真的為主業社團的一部份,亦或是社團僅是為那相對而言為數少的主業會司鐸們而設的?

奧嘉斯蒙席:主業會的誕生正是要提醒每個人---包括司鐸與一般人,那普世成聖的召喚。正如聖施禮華自1928年以來的教導,這召喚是普世性的。天主召喚每個人,是指所有正當的人性現實境況---包括了職業工作、家庭和社交關係,都是可以亦應該是已被聖化的、以及可聖化的。

當主業會的創辦人被冊封聖品時,若瑟‧拉辛格樞機說道:「聖施禮華的訊息,有助於更正一個錯謬的思想,認為成聖只是專為「偉人」而設定的。其實成聖的意思是成為天主之友,讓祂主宰、行動,因祂是那位唯一能令這世界美善和喜樂者。

主業會的平信徒,男與女、己婚或單身,都是社團的整體,一如被任命為神職人員的司鐸般。這些神職人員與信眾的關係是依照教會的規範。

每位平信徒亦同樣如任何其他天主教徒們一般,隸屬於他或她所居住的地區。正如若望保祿二世,在不少場合中特別針對主業會所說的:神職人員的公務司祭職與信眾的普通司祭職合一,且相連於一致的聖召和管理,在其監督的指導下,來履行社團的福傳使命。

目前主業會是唯一的自治社團,您有否收到其他有意成為自治社團的教會組織的諮詢?

奧嘉斯蒙席:是的,目前它是唯一的自治社團。然而,在教會內有其他教會的機構,為了不同的牧民需要,而界定為是針對於個人(而不是區域性)的。例如,有些國家存在一些使徒性的教區去照顧東方禮儀的信眾、軍中教長區,及數年前在巴西建立為個人而設的宗座署理區。

只有宗座才能建立自治社團。再者,教會法規定,相關的主教團也應被諮詢。建立自治社團是個牧民決定,目的是在一個穿流不息的世界中,去推廣教會的使命。例如:在主教會議後面世的宗座勸諭Ecclesia in America(美國的教會)及Ecclesia in Europa(歐洲的教會)中,若望保祿二世提到對於那些有需要特殊牧民照料的人們,特別是針對移民者,自治社團可能是解決這問題的方法。

另一可能性是,正如發生於主業會的,聖神的德能啟發特別的使徒工作,需要有自治社團的結構來迎合牧民需要。

我沒有留意到,主業會是否曾收到其他組織詢問有關成為自治社團的可能性的諮詢。然而,在一些會議、牧民聚會等等…主業會會員,有時是會被要求分享社團歷年來所得的經驗。

主業會之所以聲稱為“獨立” —如你喜歡用“自治”這名詞—  是源於法令下它是一個自治社團,這是否為實呢?

奧嘉斯蒙席:事實正好恰為相反,建立自治社團正是意味著「獨木難立」。它的意思是將一部份依存於牧民性的基督徒置於教會聖統制中的一員。稱之為獨立或自治實不合理,因為相反地,主業會正是依靠、信賴著於由教宗所委任的監督。

在教宗至高的權威下,依照教會的普世法律及宗座為社團所建立,載於規章中的特定法律,監督及他的代表們,履行與其他牧者同等的教會權力。

我想,從主業會存在於世界各地的許多教區中的經驗,應該可以為人所理解。再者,若從實際角度來看,由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所引入的自治社團,並不會傷害個別教會組織的合一,相反地,自治社團的目的,是在教會的一般福傳使命上,去服務這些個別教會組織團體。

正如本篤十六世於現任監督--蔡浩偉主教50週年晉鐸紀念時致函說道:「當你培育你的司鐸和平信徒,激勵他們渴求聖化個人及使徒工作的熱誠時,你不單看到託付給你的羊羣壯大,你還為教會在現今社會迫切的福傳工作,作出了實質有效的幫助。」

若說有一些「主業會主教們」是否正確?

奧嘉斯蒙席:那要看你說這句話的含意為何。當有時候,社團的神職人員中的一位司鐸被教宗徵選於主教團時,一如與發生於任何一位教區司鐸的情形一樣:雖然他繼續接受社團所給予的靈修輔助,他不再受制於他原來所屬自治社團。他一如其他主教般具有同樣的法定地位。

顯而易見地,主業會的監督沒有任何權力干預這些主教們在主教團的使命。

我猜想,你在主業會沒有看到任何因達文西密碼現象而帶來的「之前和以後」。

奧嘉斯蒙席:的確沒有。一本如此的小說若具有歷史性的衝擊,大到足以使主業會有衝擊影響的「之前和以後」是與理不合的。

但是,它可能確是會對一些人造成影響,我們不能忽略這類著作是可以令一些讀者迷失方向的。然而,我亦知道有許多人正因它所提供關於主業會的訊息,而決定親自去接觸社團及它所辦的基督徒培育活動,藉此冷靜客觀地消弭這本書的錯誤之處。

此外,有許多例子可看到在記者們、作家們、及其他一直密切留意這話題的人方面,他們所表現出與主業會休戚相關、還有教會展現出令人讃嘆的精誠團結。在這段非常時期,人們真正可以感受到教會是一個家庭。

有時會聽聞人們談及主業會的「勢力」,你認為為何會造就此形象呢?

奧嘉斯蒙席:雖然我們個人的能力有限(我們並非,亦從未看待自己為「一班之長」),天主卻祝福了主業會的工作,賜予了豐富的使徒工作果實。若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有些人可能將此看作為「勢力」或「力量」。

但是事實上,主業會是教會的一小部份,而它的「勢力」是來自它的源頭:來自福音,也就是正如聖保祿寫道的:「為有信德的人,救恩的力量來自天主」。主業會會員的工作成果,是藉著聖神、在教會內及通過它而所致的。

任何參與主業社團所安排使徒性活動的人 —它的門為所有人而開啟— 得到對基督徒生活寬闊的願景。任何人如果來到主業會,是想尋求人脈或任何與靈修目的無關的,並不會久留的。他只會聽到人們談及對耶穌基督和教會的愛、基督徒的承諾、靈修生活、以及去慷慨地服務他人。

記者:瑪莉安•狄思•寶殊 (Miriam Diez i Bosch)

Ze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