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四旬期第二周星期三

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个四旬期做祈祷的反思。

服务的伟大
服务是天主的召唤
耶稣想把我们与祂的苦难共融在一起


服务的伟大

每个母亲都希望给她的孩子最好的。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雅各布伯和若望的母亲到耶稣跟前,请求祂给他们两人提供一个荣耀的席位:「祢叫我的这两个儿子,在祢王国内,一个坐在祢的右边,一个坐在祢的左边(玛20:21)。」 这句说话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惊讶,因为它几乎反映出默西亚从起初就给宗徒的教导的相反情况。 难怪其他十个对载伯德两兄弟生气。 可是在他们内心的深处,或许也想获得同一的东西。

正如在其他场合一样,师傅耶稣也利用这次来淘成祂的宗徒的心。 谁人是最重要的一个呢? 主耶稣的回应很简单,同时又要求很高:「谁若愿意在你们中成为大的,就当作你们的仆役; 谁若愿意在你们中为首,就当作你们的奴仆(玛20:26-27)。」 耶稣以天主的耐心纠正他们过于人性化的野心,颠覆了他们的价值观:最先的成为最后的,而最后的现在则成为了最先的。

当我们按照这些新价值观生活时,我们就是在效法主耶稣自己。 「基督在世界上是最后一位 —— 十字架 ——,正是因着这个彻底的谦卑才拯救了我们,才会不断的帮助我们。」 [1] 祂渴望服务,以至将自己送给我们:「这是我的身体。」 「这是我的血。」 (参阅玛26:26-27)「谁想成为大的,就必须为他人服务,而不是寻求被他人所服务。 这就是耶稣最大的悖论。 门徒们争论着谁将占有最高的地位,谁将被选为有各种特权...... 耶稣打乱了他们的'逻辑'和心态,告诉他们,真正的生活是在对自己的近人的具体承担中过的。 也就是说,通过服务。” [2]

服务是天主的召唤

在圣经中,服务与来自天主的使命互有关联。 我们在耶稣身上看到这一点,祂「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玛20:28)。」 祂为宗徒们洗脚,并把祂天父的计划成为自己的计划,甚至死在十字架上。 「人怎么能不从『仆人耶稣』的故事中读到每一个圣召的故事:造物主为每一个人计划了的故事,无可避免地要通过受召去服务他人的故事。」[3]

服务他人是任何试图亲近主耶稣的人的特征。 「当地球上的伟人为自己的权力而建造『宝座』时,天主却选择了一个不舒适的王座,即十字圣架,在其上,通过献出自己生命来统治。」 [4] 我们经历服务他人的'力量',会使我们体现耶稣的生活方式。 它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而是我们在一生中能做到的最高尚的事情。 服务是一门艺术。 实践这门艺术的人,是那些意识到自己已经接受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的爱,并看到自己的心因着祂的爱而得以扩阔的人。

圣施礼华说:「服务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我一生中最大的快乐就是成为整个世界的仆人。 我想服务天主,并且出于对天主的爱,以爱来服务地上所有的受造物。」 [5] 发现这一现实会使我们对他人的需求敏感,尤其是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在一个要求基督徒重新见证对主的爱和忠诚的世界里,愿我们所有人都感到迫切需要在爱德、服务和善行方面『超越』彼此(参阅希6:10)。 在这个准备过复活节的神圣季节里,这一呼吁尤为紧迫。」 [6]

耶稣想把我们与祂的苦难共融在一起

耶稣听到他们母亲的请求后,对雅各布和若望说:「『你们不知道你们所求的是什么,你们能饮我将要饮的爵吗?』 他们说:'我们能。' 耶稣对他们说:'我的爵你们固然要饮'(玛20:22-23)。」 这段对话发生在他们上耶路撒冷的途中。 耶稣知道将要在圣城发生的事。 片刻之前,祂告诉了宗徒们人子将被出卖:「他们要定祂的死罪; 并且要把祂交给外邦人戏弄、鞭打、钉死; 但第三天,祂要复活(玛20:18-19)。」

这是耶稣受难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预告。 门徒们都惶恐不安; 他们不了解,或者不想了解太多有关反对和困难的事。 师傅所说的王国必须通过失败才能得到,是不符合他们的想法的。 今天我们也需要一个皈依,才能明白天主的道路。 四旬期是一个新的机会,去改变我们了解耶稣的方法,我们看世界的方法,和支配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的价值观,以便用祂有救赎能力的眼睛去看世界。

杯爵的形象指向基督所承受的痛苦和死亡。 「饮我的爵」就是分担祂救赎的苦难以拯救世界。 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到达祂的王国的巅峰吗? 在圣体圣事中,我们在前往天主之爱的巅峰,和为近人服务的道路上得到力量。 我们饱飨基督,祂是被擘开了的面饼,为所有男女而流尽宝血。 圣母玛利亚在她圣子耶稣身旁走着前往十字架之路。 在这个四旬期中,她以慈母的身份陪伴着我们,她只想她的孩子们得到最好的东西。

[1] 教宗本笃十六世,《天主是爱》通谕,35

[2] 教宗方济各,2015年9月20日的讲道

[3] 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2003年5月11日的讯息

[4] 教宗方济各,2018年10月21日三钟经前的讲话

[5] 圣施礼华,《书信 36》,5

[6] 教宗本笃十六世,2012年四旬期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