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圣灰礼仪之后的星期六

当我们开始四旬期时,一些可以丰富我们祈祷的反省。

施舍源于纯净的心
圣马窦抛下一切,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对天主和邻人的爱


施舍源于纯净的心

圣灰礼仪之后的日子让我们反省祈祷的巨大价值,以及随之而来实践的禁食和施舍,这些做法表明我们渴望将我们的心皈依天主。 先知依撒意亚宣称,只有正确导向的内心,亦即一切牺牲的源泉,才能带来真正的皈依,这在为怜怸他人时所做的事中可见:「你若由你中间消除欺压,指手画脚的行为和虚伪的言谈,你若把你的食粮施舍给饥饿的人,满足贫穷者的心灵;那麽,你的光明要在黑暗中升起,你的幽暗将如中午。 」(依58:9-10)。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祈求天主赐给我们内在的纯洁,使我们能够为他人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而不是我们想要提供的帮助:「主啊,教导我你的道路,以便我可以遵循你的真理」(参阅咏85)。 圣施礼华曾哀叹:「看到有些人是怎样理解施舍的,未免令人伤心:几枚铜板,几件旧衣。 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读过福音。 」[1] 真正的施舍源自于内心的自我奉献,源自于爱他人的行为。 每个人都需要我们的施舍:在我们的家庭中、与我们一起工作的人、通过我们的工作而接受服务的人等等。

「整个福音不都概括为一条爱的诫命吗?因此,四旬期实践的施舍成为加深我们基督徒圣召的手段。 基督徒,当他自由地奉献自己时,证明了世间法则的基础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爱。 因此,为施舍赋予价值的是爱,爱激发了不同形式的施予。 」[2]

圣马窦抛下一切,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当阅读福音中关于圣玛窦的圣召记载时,我们想起了一些引起法利塞人和经师注意的事情。 这位未来宗徒所从事的工作意味着他优先考虑了罗马赋予他个人的小权力,而不是他人民的传统。 这也可能会导致他对物质财富产生某种依恋,凌驾于天主的律法之上。 但玛窦在耶稣身上看到了不同的东西,这促使他抛下一切并跟随耶稣的脚步。 这就是为什么他放弃了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他的职位带给他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以及他个人的人生目标。 这个决定让他非常高兴,以至于他在家里为耶稣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参考路5:29)。

耶稣似乎并没有在经师中寻找宗徒,甚至没有在最遵守律法的犹太人中寻找宗徒。 相反,他选择了一个被当时犹太社会视为罪人的人。 天主怜憫世人的奥秘在此再次得到显明。 「福音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悖论:那些看似离圣洁最远的人竟可以成为接受天主怜憫的典范,并向我们展示天主怜恹对他们自己生活的奇妙影响。 」[3]

像玛窦一样,我们也被召唤去「靠怜恴而生活,以便成为怜憫的工具」。 当我们感到需要宽恕和安慰时,我们就学会对他人仁慈。 」[4] 许多玛窦周围的人都严格遵守律法;但他们并不觉得需要天主,这使他们的心变硬,阻止他们将自己作为真正的施舍而奉献自己。 相较之下,未来的宗徒则撇下了所有的财产来跟随耶稣,把他的一生奉献给周围的人。

对天主和邻人的爱

圣玛窦描述自己圣召的经文引用了耶稣对法利塞人说的一些话:你们去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喜欢仁爱胜过祭献」(玛9:13,参见欧6:6)。 尽管许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这里提到先知欧瑟亚,但基督拨乱反正的行为是不容忽视的。 他四处行善,照顾别人的需要,医治病人。 耶稣对周遭人的关注是「所有基督信息的整合:真正的宗教在于爱主爱人。 这就是敬拜和诫律的价值所在。 」[5]

在四旬期期间提供施舍的一种方法是考虑以爱去进行我们日常的活动。 以色列人的诫律旨在在每天的许多细节中寻找天主的爱,但这种良好的意图往往最终变成了未能达到其真正的意义,即行为上的实践。 这个四旬期可以成为一个机会,让我们更渴望将基督置于我们生命的中心。 正如圣施礼华所强调的:「我们要定志去实践它。 愿我主能使用我们,将我们放在世上的十字路口──同时也在天主内──让我们成为光、盐和酵母。 是的,我们必须在天主内成长;照亮他人、添加风味、创造新生命。 但别忘了,我们可不是光亮的根源,我们只是光的反射而已。 」[6] 如果我们向玛利亚表达我们最深的心意,我们渴望将我们的心转向天主,她会在天主面前求情,以便我们能够实践它们。

[1] 圣施礼华,《犁痕》,26

[2] 教宗本笃十六世,致辞,2007年10月30日。

[3] 教宗本笃十六世,公开接见,2006年8月30日。

[4] 教宗方济各,公开接见,2016年9月14日。

[5] 教宗本笃十六世,三钟经,2008年6月8日。

[6] 圣施礼华,《天主之友》,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