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合一祈祷周(第五天,1月22日)

第五天的主题:天主教会的本质是大公性及普世性的;大公性的一个标志:实现多元性与接纳性;对灵魂的热忱应引导我们成为所有人的一切。

天主教会的本质是大公性及普世性的
大公性的一个标志:实现多元性与接纳性
对灵魂的热忱应引导我们成为所有人的一切


天主教会的本质是大公性及普世性的

圣施礼华以极虔敬的心诵唸信经,品尝他属于圣教会及天主大家庭的事实。 在弥撒期间或参观圣伯多禄大殿时,他以一种特别虔敬的方式诵唸信经,我们在《道路》看到了这一点:「Et unam,sanctam,catholicam et apostolicam Ecclesiam!...... 我明白了,当你在念这段经文时,为何停顿了一下,品尝其中意味:'我信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1] 在这基督徒合一八日祈祷敬礼的第五天,我们默想教会的第三个特点:她的大公性或普世性。

当复活的基督即将离开这个世界并升天时,祂召集了十一个门徒,对他们说:「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都交给了我。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 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 」(玛28:18-20)十天后,在圣神降临那天,宗徒们接受了圣神的恩惠,他们走上耶路撒冷的街道,然后走遍世界各地,宣扬我主的好消息。 那一天,在达味城里,从天下各国来的人民(宗2:5)都听见了他们的宣讲。

天主教会是大公性的,因为她是我主派遣给地上每一个人的。 「耶稣所派遣之人的最终目标是普世性的。 」[2]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用以下的话描述了基督的指示:「所有的人都被邀请参加天主的新民族。 因此这个统一的惟一的民族,为满全天主圣意的计划,应向全世界万世万代去传布。 」[3]

圣施礼华说,虽然天主教会的地理范围是其普世性的明显标志,「在圣神降临那天,教会已经是至公的。 教会从耶稣受伤的圣心诞生时已是至公的,是圣神点燃的火。 」[4] 信仰生活要求我们关心这种大公性:我们应该为各大洲的主内兄弟姊妹祈祷;我们应该渴望看见耶稣的名字在世上的每个角落被人所知和所爱;我们必须把教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即使它发生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 这一切也是我们与基督关系的一部分,「因为圣德不被任何边界所限制。 」[5]

大公性的一个标志:实现多元性与接纳性

在圣神降临之后的几年里,基督的信息逐渐在地中海地区传播,外邦人开始加入第一批基督徒的行列。 为了坚固团结,宗徒们在耶路撒冷大公会议上为我们留下了这个自由的准则:他们决定,对于非犹太教信仰的皈依者,除了这些必要的事情之外,不再加给你们什么重担(宗15:28)。 他们明白教会生活的首要目标是福传及与耶稣的个人相遇。

在大公性的特点下,天主教会捍卫并培养上主留给人类自由倡议的一切合法多元性。 在主业团,我们从一开始就学会了不仅尊重这种多元性,而且要积极培养它:「由于主业团的目标完全是超自然的,因此其精神是自由的,是对所有人的个人自由的热爱。 由于这是对自由的真诚热爱,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陈述,因此我们热爱自由的必然结果,即多元化。 主业团不仅容许多元化。 它更是所渴望和所热爱的,并且没有任何阻碍。 」[6]

这种多元化是圣施礼华信息的一个特征,它引导我们努力将基督的爱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带到人类的所有活动中。 因此,主业团监督指出:「一个热爱自由的人,会设法去看到别人在这些广泛的领域里,所思考到、做到的积极且具有吸引力的一面。 」[7] 他还强调,「珍惜与我们不同、或想法不同的人,代表内在的自由和开放。 」[8] 圣施礼华说:「在这种自由中,你会产生一种健康的个人责任感... 当你发现自己的观点与真理不符时,你不仅会知道如何放弃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能接受他人的观点,而不会因为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而感到羞辱。 」[9]

对灵魂的热忱应引导我们成为所有人的一切

我们为教会的扩展做出贡献,将基督的好消息传遍各地,这是慷慨的自我奉献成果。 我们知道这些努力日后将转化为让他人快乐的喜悦。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满足于只帮助少数人或只帮助那些符合特定条件的人。 我们的使徒热忱引领我们向每个人讲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请你跟我一起,为一个新的圣神降临节的到来,同心祈祷吧!求圣神藉此把这个世界,再次光照得大放异彩!」[10]

圣保禄被称为外邦人的宗徒,因为他将信仰传播得很远,没有排斥任何人。 他总结了自己的福传工作:我原是自由的,不属于任何人;但我却使自己成了众人的奴仆,为赢得更多的人...... 对软弱的人,我就成为软弱的,为赢得那软弱的人;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为的是总要救些人(格前 9:19,23)。 即使教会在成立之初经历了巨大的困难,第一批基督徒仍意识到福音的普世性,承担起了向邻近地区传扬信仰的责任。 正如教宗方济各所说,多亏了迫害之风,门徒们带着话语的种子走得更远,撒下了上主的话。 」[11] 圣施礼华同样敦促我们效法早期基督徒的榜样,在传扬信仰的过程中,克服任何贪图安逸的心理:「基督徒必须随时准备把自己的生命分享给众人 —— 透过对待他人的方式 —— 使人人都有接近耶稣基督的机会。 」[12]

为了让教会遍布各地,深入了解信仰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透过这种方式,我们将学会全面地传达它,并把它带给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人。 「当基督徒明白天主教至公性的意义并加以实践,他便懂得向一切受造物宣讲救恩的喜讯的急切需要,他知道,正如保禄使徒所教训的,『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为的是总要救些人。 』」[13]

我们通过向圣母求助来结束我们的祈祷,圣母视所有男女为她的孩子,我们请求她帮助我们在所到之处宣扬基督。 玛利亚会教导我们利用工作、社会和家庭作为机会,将天主的喜乐带给更多的人。

[1] 圣施礼华《道路》,517

[2] 教宗本笃十六世,《纳匝肋人耶稣》,第二册,323页

[3]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教会》教义宪章,13

[4] 圣施礼华,《热爱教会》,9

[5] 圣施礼华,《热爱教会》,10

[6] 圣施礼华,《与圣施礼华谈话》,67

[7] 范康仁蒙席,《牧函》,2018年1月9日,13

[8] 范康仁蒙席,《牧函》,2019年11月1日,13

[9] 圣施礼华,《牧函》1951年1月9日,23-25

[10] 圣施礼华,《犁痕》,213

[11] 教宗方济各,2018年4月19日的讲道

[12] 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24

[13] 圣施礼华,《炼炉》,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