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释义:献主节

献主节的福音和释义。

福音(路2:22-40)

按梅瑟的法律,一到了取洁的日期,玛利亚和若瑟便带着孩子上耶路撒冷去献给上主,就如上主的法律上所记载的:『凡开胎首生的男性,应祝圣于上主。』并该照上主法律上所吩咐的,献上祭物:一对斑鸠或两只鶵鸽。那时,在耶路撒冷有一个人,名叫西默盎。这人正义虔诚,期待着以色列的安慰,而且圣神也在他身上。他曾蒙圣神启示:自己在未看见上主的受傅者以前,决见不到死亡。他因圣神的感动,进了圣殿;那时,抱着婴孩耶稣的父母正进来,要按着法律的惯例为他行礼。西默盎就双臂接过他来,赞美天主说:「主啊!现在可照你的话,放你的仆人平安去了!因为我亲眼看见了你的救援,即你在万民之前早准备好的:为作启示异邦的光明,你百姓以色列的荣耀。」他的父亲和母亲就惊异他关于耶稣所说的这些话。西默盎祝福了他们,又向他的母亲玛利亚说:「看,这孩子已被立定,为使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和复起,并成为反对的记号 —— 至于你,要有一把利剑刺透你的心灵 —— 为叫许多人心中的思念显露出来。」又有一位女先知亚纳,是阿协尔支派法奴耳的女儿,已上了年纪。她出阁后,与丈夫同居了七年,以后就守寡,直到八十四岁。她斋戒祈祷,昼夜事奉天主,总不离开圣殿。正在那时刻,她也前来称谢天主,并向一切希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讲论这孩子。

他们按着上主的法律,行完了一切,便返回了加里肋亚,他们的本城纳匝肋。孩子渐渐长大而强壮,充满智慧,天主的恩宠常在他身上。

释义

这个常年期第四主日的福音,也是每年2月2日献主节所采用的福音。圣史路加告诉我们,圣母玛利亚和圣若瑟「一到了取洁的日期」就上耶路撒冷圣殿去。按照梅瑟律法的规定(参阅肋12:1-8),每当一个以色列妇人生下一个男婴后,她必须在40天过去后前往圣殿去进行一个净化的仪式。这个仪式包括两重献祭。如果这家人没有足够能力购备一只羔羊,可以献上一对斑鸠或鶵鸽。

同样,圣家三口也前往圣殿去把圣婴呈献给上主。梅瑟律法规定,以色列每一个第一胎的男孩都是属于天主的:「在埃及,凡以色列首生的,无论是人或是兽,都应祝圣归我,属于我。」(户3:13)。因此,人必须将这个孩子呈献给上主,并且支付「五『协刻耳』银子」(户18:16)作为赎价(参阅出13:1-13)。

尽管耶稣是道成肉身的天主之子,并且是由童贞圣母玛利亚所生的,但是圣母玛利亚和圣若瑟仍然以敬畏和顺服的态度去履行法律的所有规定。然而令他们惊讶的是(参阅路2:33),西默盎竟然宣称,他们这个行动包含着一个深刻的意义。他就关于圣婴和祂的母亲所说的话是满藏奥秘的。这个老人接在双手里的孩子正是天主化身成为了人的救赎(因此他们给祂起名叫耶稣,即是「天主拯救」)。这个救赎将会为外邦人带来光明,为以色列带来荣耀。

西默盎做了两个分别关于耶稣和玛利亚的预言。他说圣婴将会是一个「反对的记号」。天主的圣子降生成人是一个标志。它要求每一个人作出一个回应,一个承诺。西默盎又说,一把利剑将会刺透圣母玛利亚的心灵。根据圣伯达的说法,西默盎「所指的是圣母因主耶稣的受难而会感受到的悲伤。尽管基督是按照自己(身为天主圣子)的意愿而死亡,而且圣母从来都没有怀疑祂是否会战胜死亡,但是她不可能在亲眼看到自己的亲生子被钉在十字架上而不悲伤莫名。」[1]

《天主教教理》总结了这一幕的奥秘:「献耶稣于圣殿,显示祂是属于上主的首生子。西默盎和亚纳代表整个以色列人的期待,前来与他们的救主相遇(拜占廷的传统如此称呼这事件)。耶稣被认为是期待已久的默西亚、『异邦的光明』和『以色列的荣耀』,但也是『反对的记号』。向玛利亚预告的痛苦利剑,宣布了另一种祭献,完美而独一的,即十字架的祭献;这祭献将给予『天主在万民之前早准备好的』救恩。」[2]

圣施礼华邀请我们去藉由亲自进入这个情景当中来默想圣母献主的这段福音:「而这次,我的朋友,你将提着鸽笼,(参阅路2:24)试想:她 ── 圣洁的玛利亚犹如污染的人一般地服从这条法律。

透过这个榜样,愚蠢的孩子,你是否已学会应不顾个人的任何牺牲,去服从主的圣律呢?

「洁净自己!你与我的确需要洁净!忏悔!比忏悔更重要的是爱。一种被俘的爱,爱如炙热的烙铁燃烧我们灵魂的不洁,亦如神圣的火焰焚除我们心中的颓丧。」[3]

[1] Catena Aurea, in loc

[2] 天主教教理,529

[3] 圣施礼华,玫瑰经,欢喜四端,圣母献耶稣于圣殿

Guillaume Dervi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