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释义:洗者的声音

将临期第二个主日的福音(甲年)和释义。

福音(玛3:1-12)

那时候,洗者若翰在犹太旷野出现,宣讲说:「你们悔改吧!因为天国临近了。」这人就是那藉依撒意亚先知所预言的:「在旷野里有呼号者的声音:你们该当预备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径。」

这若翰穿着骆驼毛做的衣服,腰间束着皮带,他的食物是蝗虫和野蜜。

那时,耶路撒冷、全犹太,以及全约但河一带的人都出来,到若翰那里,承认自己的罪过,并在约但河受他的洗。他见到许多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来受他的洗,就对他们说:

「毒蛇的种类!谁教你们逃避那即将来临的愤怒?那么,就结与悔改相称的果实吧!你们自己不要想:我们有亚巴郎为父。我给你们说:天主能从这些石头,给亚巴郎兴起子孙来。斧刀已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必被砍倒,投入火中。

「我固然用水洗你们,为使你们悔改;但在我以后,要来的那一位,比我更强,我连提他的鞋也不配,他要以圣神及火洗你们。他的簸箕已拿在手中,他要扬净自己的禾场,将他的麦粒收入仓内,至于糠秕,却要用不灭的火烧掉。」

释义

将临期第二个主日的福音向我们展示了在约旦河的圣若翰洗者的形象。古代历史学家使用「将临」一词来表示在完成重要的军事行动后,皇帝返回自己城市的行动。整个城市都在为他的凯旋进入做好准备。教会也为一个更为重要的「将临」做好准备:天主圣子在圣诞节的来临。但祂来临的时候不是为了庆祝祂凯旋的力量,而是为了彰显一个躺在马槽里的婴孩的谦逊。在这个礼仪时节期间,洗者的声音强烈地响起,连同要求个人的皈依,作为为默西亚来到做好准备的最佳方式。

玛窦福音叙述的各个方面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首先,先驱者为他的职务选择的地点。洗者不在挤拥的城市去传道,而后者可使他的讯息传达给更多的人。相反,他选择在旷野里去传道,这是一个严酷且人烟稀少的地方,通过其鲜明的对比,使我们想起了因我们原祖的原罪而失去了的乐园(参创2-3)。旷野也许是人类所遭受的罪恶状态及其后果的形象。正如出谷纪和户籍纪所记载的那样,旷野也是以色列人受到考验的地方。多得天主眷顾的帮助,色列人不断地在旷野里皈依,因为天主始终信守祂与祂的子民所立的盟约。而在旷野里,天主的圣子在接受了若翰的洗礼之后,将克服魔鬼的试探。简而言之,在旷野里,人们会发现为了接受若翰的皈依洗礼,他所坚持的节制和刻苦的简朴气氛。

玛窦说「若翰穿着骆驼毛做的衣服,腰间束着皮带;他的食物是蝗虫和野蜜。」(第4节)。例如,匝加利亚书13:4描述假先知穿着华丽的外衣。而在若翰身上,人们可以认出一个拒绝穿得像假先知一样的具有先知权威的人。无论如何,若翰外在的简朴表明了他对人民要求的内在气质。

圣史总结了圣若翰的讯息:「你们悔改罢!因为天国临近了。」(第2节)。希腊原文中使用的动词,metanoein,指向一个人内心态度的变化,即一个人的思考和生活方式。教会的传统用「皈依」一词来概括这一切,而这需要一个个人的净化。

洗者的讯息是要求高的,正如耶稣所宣讲的天国福音也是如此。我们总是冒着尝试使这一讯息适应我们自己的观点和当今情况的风险。当然,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在每个时间和地点用所需的口才去传递信仰。但洗者在将降临期期间更新的讯息是:我们需要通过改变观点和态度以及个人忏悔的精神去将自己适应福音。

正如教宗方济各在将临期中说过:「今时今日,洗者的声音仍然在人类的荒野中呼喊,今时今日的荒野是什么呢?这就是封闭的思想和变硬的心神。而[他的声音] 使我们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按照福音去生活呢?今天,和当时一样,祂用厄里亚先知的话告诫我们:「预备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径。」(第3节)。这是一个迫切的邀请去敞开心扉,接受天主不断地、几乎是倔强地提供的救恩,因为祂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摆脱罪恶的奴役。」[1]

[1] 教宗方济各,《三钟经》,2015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