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释义:撒种的比喻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甲年)的福音及释义

福音(玛13:1-23

「在那一天,耶稣从家里出来,坐在海边上,有许多群众集合到祂跟前,祂只得上船坐下,群众都站在岸上。祂就用比喻给他们讲论了许多事,说:『看,有个撒种的,出去撒种;他撒种的时候,有的落在路旁,飞鸟来把它吃了。有的落在石头地里,那里没有多少土壤,因为所有的土壤不深,即刻发了芽;但太阳一出来,就被晒焦;又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有的落在荆棘中,荆棘长起来,便把它们窒息了。有的落在好地里,就结了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的,听吧!』

门徒们前来对祂说:『为什么你用比喻对他们讲话?』耶稣回答他们说:

『因为天国的奥妙,是给你们知道,而不是给他们知道。因为凡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是,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由他夺去。为此,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话,是因为他们看,却看不见;听,却听不见,也不了解;这样为他们正应验了依撒意亚的预言,说

『你们听是听,但不了解;看是看,但不明白,因为这百姓的心迟钝了,耳朵难以听见;他们闭了眼睛,免得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了解而转变,而要我医好他们。』

但你们的眼睛有福,因为看得见;你们的耳朵有福,因为听得见。我实在告诉你们:有许多先知和义人,想看你们所看见的,而没有看到;想听你们所听见的,而没有听到。

那么,你们听这撒种者的比喻吧!凡听天国的话,而不了解的,那恶者就来把撒在他心里的夺去: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那撒在石头地里的,即是指人听了话,立刻高兴接受;但在心里没有根,不能持久,一旦为这话发生了艰难和迫害,就立刻跌倒了。那撒在荆棘中的,即是指人听了话,却有世俗的焦虑和财富的迷惑,把话蒙住了,结不出果实。那撒在好地里的,即是指那听了话而了解的人,他当然结实,有结一百倍的,有结六十倍的,有结三十倍的。」

释义

撒种的比喻是玛窦福音里七个有关天国的比喻中的第一个。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不同的世代宣讲天主圣言的绝妙比喻。这个比喻解释了为什么同一颗福音的种子会在不同人的身上产生那么不同的效果,因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意向去接待它。

耶稣透过种子落在的各种土壤来总结世上各种类型的人。祂藉此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去审视我们能做些什么以期对祂的信息作出更好的回应。教宗方济各在谈到这个比喻时说:「我们的心就像土壤一样,可能是良好而让圣言结出果实——而且是丰硕的果实。但它也可能是坚硬且不透水的。就是当我们听到的圣言从我们的身上反弹出去,如同掉落在街上一样时:它进入不到我们的心。」i

在好的和坏的土壤之间还有一幅石头地,它代表「肤浅的心:它欢迎上主,想要祷告、要爱、要见证,但却不能坚持;它变得疲倦,从来没有『起步』。它是一颗没有深度的心;在那里,懒惰的石块覆盖了良好的土壤;在那里,爱心变幻无常和转瞬即逝。任何一个只在自己想要时才欢迎上主的人是不会结出果子的。」ii

最后,还有落在荆棘中的种子,荆棘是「与天主抗争、扼制祂的临在的各种恶习:其中最厉害的是对世间财富的膜拜,贪婪地为自己、为财物和权力而活。如果我们培植这些荆棘,就会扼制天主在我们内心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能认出自己大大小小的荆棘,那些藏于心中的恶习,那些不同程度地根深蒂固的、天主不喜欢的、阻止我们心田洁净的野生植物。必须把它们拔掉,否则圣言就不能结出果实,种子就不会发芽成长。」iii

门徒们问耶稣为什么用比喻说话。师傅告诉他们,祂在宣讲「天国的秘密」,是人群很难直接理解的秘密。因此,祂使用比喻的语言和祂的听众熟悉的意象,以隐蔽的方式来表达天国的奥秘。

耶稣在对门徒们的解释中说:「因为凡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是,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由他夺去(玛13:12)。」这些说话能令我们感到不安,因为它听起来并不公义。然而耶稣是在试图给他们解释,那些不以善意去接受福音和恩宠的人,也将无法理解它,亦无法接受更多。而那些顺从地让自己被主的话转化的人(就像门徒们那样)不仅得到皈依的恩宠,而且变得适宜接受更多的恩宠。

耶稣引用依撒意亚这些说话也能让我们感到惊讶:「免得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了解而转变,而要我医好他们(玛13:15)。」事实上,我主是在这里用讽刺的方法,哀叹祂的听众正是在透过自己的自由意志来使依撒意亚的预言得以应验,尽管祂渴望能拯救他们。尽管许多人亲眼见证了祂所行的奇迹,而且或许比十二门徒更能理解祂的说话,可是他们自愿地选择了对祂的信息充耳不闻,从而自主地陷于失明。

Pablo M. E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