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释义:雇工的比喻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甲年)福音与释义

福音(玛20:1-16)

那时候,耶稣给门徒讲了这个比喻,说:

「天国好像一个家主,清晨出去,为自己的葡萄园雇用工人。他与工人议定:一天一个『德纳』,就派他们到葡萄园去。

「约在第三时辰,家主又出去,看见还有些人在街市闲立着,就对他们说: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去吧!凡照公义,该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就去了。

「约在第六和第九时辰,家主又出去,也照样做了。

「约在第十一时辰,家主又出去,看见还有些人站在那里,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你们站在这里,整天无所事事?他们对家主说:因为没有人雇用我们。家主对他们说: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去吧!

「到了晚上,葡萄园的主人,对他的管工说:你叫工人来,发给他们工资,由最后的开始,直到最先的。

「那些约在第十一时辰来的人,每人领了一个『德纳』。那些最先雇用的,心想自己必会多得,但是,他们也只领得一个『德纳』。

「他们一领了,就抱怨家主,说:这些最后雇用的人,不过工作了一个时辰,而你竟然把他们,与我们整天受苦受热的,同等看待。家主答覆其中一个说:朋友!我并没有亏待你,你不是和我议定了一个『德纳』吗?拿你的,走吧!我愿意给最后来的,和给你的一样。难道不许我,拿我的财物,做我所愿意的事吗?或是因为我好,你就眼红吗?

「这样,最后的,将成为最先的;最先的,将会成为最后的。」

释义

葡萄园雇工的比喻是最特出的天国比喻之一,也因此象征着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天主的召唤。在旧约中,葡萄园这个形象经常被用来象征天主的选民。他们是天主精心眷顾的,他们是要生产出救恩的美酒的(参阅依5:1-7;咏80;则15:1-8)。

就像其他比喻一样,这个故事骤耳听来会让我们感到忐忑不安,并且挑战我们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在我们看来,在清晨受雇的工人说自己比在最后一个时辰才受雇的工人做了更多工作,因而提出的要求似乎是合乎公义的。如果家主对那些工作较少的人慷慨,为什么他对那些工作较多的人没有显出更大的慷慨呢?但正如主人对其中一个抱怨者所说:「朋友!我并没有亏待你,你不是和我议定了一个『德纳』吗?拿你的,走吧!我愿意给最后来的,和给你的一样。难道不许我,拿我的财物,做我所愿意的事吗?或是因为我好,你就眼红吗?(13-15节)」

这个比喻教训我们有关对天主和对邻人的爱。既然我们都以超乎我们可以想像的各种方式接受和得益于天主的慈悲,那么要求天主给予我们自以为基于公义而应得的权利,或者在他人受益于祂的慈爱时抱怨,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既然明白天主对我们如何慷慨,就必须也努力对其他人慷慨。

正如教宗方济各所说:「通过这个比喻,耶稣想敞开我们的心扉去接受圣父那无偿和慷慨的慈爱的逻辑。是为了让自己惊讶和着迷于天主的『思念』和『行径』,正如先知依撒意亚所说的,它不是我们的思念,不是我们的行径(参阅依55:8)。人性的思想往往标志着自私和自利。我们狭窄而扭曲的小径无法与天主那宽阔而笔直的大道相比。祂用仁慈(别忘了这一点:祂用仁慈)祂大量地宽恕,并向我们每一个人倾注祂满盈的慷慨和慈祥。祂给每个人打开祂的慈爱与恩宠的无边领域。唯有这个领域才能为人心带来完满的快乐。」[1]

圣施礼华认为这个比喻也表明我们需要善用时间行善,借着执行我们的日常任务来在主的葡萄园里工作,同时。主人「来回市场好几趟去雇工人,一些在清晨时分雇得,另一些在黄昏。所有被雇的人都得到一个德纳。『我答应你的工钱,就是我本身的肖像,因为德纳上铸有君王的肖像。』(圣热罗尼莫《玛窦福音评论》3, 20)天主是这样仁慈,祂召叫每一个人紧记着自己的处境,因为,他是要『所有的人都得救。』(弟前2:4)为我们来说,我们婴孩时领洗,接受信仰的培育,清晰地感受到天主的召唤,所以当你感到天主的召唤时,就算时已入暮,你怎可仍然在市场徘徊?或像许多工人那样,闲散地站着晒太阳,觉得自己有的是时间呢?」[2]

圣施礼华邀请我们:「让我们一起到圣母面前,基督的母亲,妳曾看着耶稣成长,亦看祂如何善用在世的时间。我们的母亲,请为我们善度生命、好好服务教会及人类祈求。我的母亲,请教我聆听我内心深处,时常警醒自己,时间非属于我们,因为它属于我们的天父。」[3]

[1] 教宗方济各,2017年9月24日三钟经前的讲话

[2] 圣施礼华,《天主之友》,42

[3] 同上,54

Pablo M. Edo

图片:Warren Wong -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