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让天主开心

「一个有圣德的人不会因自己曾得罪天主,而就此与天主相隔绝,他希望有朝一日能获得救恩,全然地回应天主的圣爱。反之,完美主义者却唯恐做得不够好,一心只担忧天主会生气。圣德决不是完美主义,尽管有时我们把它们混为一谈。」一篇关于基督徒生活的新文章。

—— 对于那些一心想要取悦天主的完美主义者,这是个风险
—— 天主自由地爱我们
—— 爱恋中灵魂的奋斗
—— 玛利亚的微笑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圣施礼华在不同的地方躲藏了几个月后,决定离开马德里。他的目的是想去一个不会危及生命安全的地方,以便能重新展开他的使徒活动。于是他和他的儿子们偷渡跨越了比利牛斯山,历经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平安的抵达中立小国安道尔。然后经过位于法国边境的露德,转回到西班牙北部的邦布隆那省,当地的主教热切地接待了他,并留他在那小住数日。过不久正是1937年的圣诞期,他独自做了一个避静。他挣扎的试着祈祷,并写道:「默想:刺骨的寒冷。目前,我唯一能清晰的感受着的是个很幼稚的愿望-『当我的天主父必须审判我的时候,让祂高兴。』然后,一个猛烈的震荡:『耶稣,跟我说几句话吧!』我重复了好几遍,对自己的限于孤绝痛心疾首。我向我天上的圣母呼求,『妈妈!』还有向着护守天使们、还有那些我已经在享受天主恩赐的孩子们,不禁泪如雨下……还有断断续续的祈祷。决策:『在日常生活中,忠于时间表。』」[1]

在这些亲密的个人手札中,他热情地记下他刻骨铭心的情感,灵魂的状态:酷寒、泪水、燃烧的欲望……他在祂的大爱中寻求庇护:天父、耶稣、玛利亚。令人惊讶的是,当他在经历这么巨大的外在磨难时,竟然做出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决定:在日常生活中,忠于时间表。毫无疑问的,这是圣施礼华的伟大人格的特征之一:与天主维持深厚炽热的关系,同时在日常琐事上忠诚不二。

对于那些一心想要取悦天主的完美主义者,这是个风险

要博取别人的欢心与让他伤心失望是相反的。既然我们想爱天主,讨祂喜欢,我们很自然的害怕令祂失望。但恐惧有时会在我们的脑海和心中兴风作浪,这正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此外,恐惧是种消极的情绪,不能成为美满生活的基础。「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圣经》中,『不要害怕』这句话以各式各样的形式,总共出现了365次,彷佛告诉我们,天主希望我们一年中的每一天都能远离恐惧,不再害怕。」[2]

在监督的第一封牧函中,父亲警告我们某种类型的恐惧。他激励我们「展现出基督徒生活的理想,但不可与完美主义混淆,并教导人们如何活出和接受他们自身及他人的弱点;基于天父义子女的关系,每天充满盼望地操练托付一切给天主旨意的态度,并接受一切后果。」[3]一个有圣德的人不会因自己曾得罪天主,而就此与天主相隔绝,他希望有朝一日能获得救恩,全然地回应天主的圣爱。反之,完美主义者却唯恐做得不够好,一心只担忧天主会生气。圣德决不是完美主义,尽管有时我们把它们混为一谈。

通常,我们看到自己一次又一次被自我的激情所左右,我们又犯了同样的错,就算想实现最简单的决心都显得软弱无力。我们会生自己的气,认为天主一定很失望;我们失去了祂仍然爱我们、能真正分享祂的生命的望德,悲伤已沉入我们的内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牢记悲伤是敌人的盟友,它阻止我们更靠近天主,反而要让我们远离祂。尤有甚者,我们还把愤怒、乱发脾气和认为是天主对我们的失望都混淆在一起。但是这一切并非来自我们对祂的爱,而来自于受伤的自我,及无法接受自身的脆弱。

当我们读到基督在福音中的话「成为完美的人」时,我们很想遵循,将生活建基在这劝言之上,但我们却误以为耶稣要我们:「把一切事做得完美。」我们甚至会这样想,如果我们没能把一切事都做得十全十美的话,我们就无法取悦天主,也再不是祂的正宗门徒。但是耶稣马上阐明了祂的意思:「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5:48)是天主提供我们祂的成全完美,使我们分享祂的天主性:永恒之爱的完美、至高之爱,能「感动太阳和其他恒星的爱。」[4] 同样的爱,创造了自由生存的我们,「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罗5:8)拯救了我们。对我们来说,做个成全的人意味着像天主的儿女般的生活,觉悟到我们在天主眼中是无价之宝,意识到自己是这样美好的一位父亲的孩子,决不会丧失希望和喜悦。

若想避开这些完美主义所涉及的风险,我们就该牢记自己是否令天主高兴,并非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祂。「爱就在于此: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他爱了我们。」(若一4:10)因此,我们绝不可企图告诉祂,祂该如何掌握我们的生活。我们是受造物,因此必须学习尊重祂的自由,而不是把祂是否该爱我们的事实强加在祂身上。祂已向我们显示了祂的大爱,因此祂期盼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祂以自己的方式来爱我们。

天主自由地爱我们

为什么我们很难理解天主的思绪逻辑?不是已有充裕的例子告诉我们,天父为了让我们快乐,付出了多少吗?耶稣不是把毛巾束在腰上,给宗徒们洗脚吗?

正如圣保禄所写,天主并没有怜惜祂自己的儿子,为使我们能享受永远的福乐。(参罗8:32)祂想以极致的爱,爱我们到底。然而,我们有时不免仍然认为:只有当我们「不辜负祂」,或「达到祂的标准」时,天主才爱我们。这类想法当然是自相矛盾的。一个年幼的孩子需要去争取「配得」他父母的爱吗?实际上,也许是我们急切地在寻找自我,证明我们是「当之无愧」的。也许我们面对的是自己的缺乏安全感;想要在我们的行动中、思绪里、在对现实的认知中,寻找稳定、固定的参考点。

但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仰望天主,我们的天父,并憩息在祂的圣爱中。当耶稣在受洗礼和显圣容时,天主父的声音告诉我们,祂喜悦祂的爱子。我们已经领受了圣洗,透过祂的苦难,我们也亲密地分享着祂的生命、功绩、恩典。因此,天父可以高兴、喜悦的望着我们。圣体圣事传达给我们一些喜讯,其中非常明确的一个是天主对我们的情感:祂如饥似渴的想亲近我们每个人,祂愿天长地久的等待我们,祂渴望我们以亲密的爱来回应祂对我们的大爱。

爱恋中灵魂的奋斗

发现天主对我们的大爱是我们去寻找的爱最伟大的动机。同样地,「福传的首要原因是我们已领受耶稣的爱,以及体验到祂的救恩,这经验催迫着我们更深地去爱祂。」[5] 这些都不是抽象的概念。我们在革辣撒被魔鬼附身的人性例子中可以看到这点,当附魔的人被耶稣释放后,看到他的村民同伴都拒绝了师傅,于是他「恳求耶稣让他同耶稣在一起。」(谷5:18)我们在巴耳提卖身上也看到,在他的瞎眼被治好以后,「就在路上跟着耶稣去了。」(谷10:52)我们最终在伯多禄身上也看清这点,只有在他意识到耶稣爱他的深度,及他在背叛以后获得的信任和宽恕时,他才回应了他的召唤:「跟随我罢!」(若21:19)去发现天主的爱,就是我们过基督徒生活中最强而有力的动机。这就是我们奋斗的根源。

圣施礼华鼓励我们从神圣父子之情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孩子们,多努力地想在自己父母前表现优秀!君王的子女们,在他们父王的跟前,多努力地想保持皇家的尊严!而你,难道你不知道,你永远在一位伟大的君王,你的天主父跟前吗?」[6] 天主的临在不会让祂的孩子们充满恐惧。即使在他们跌倒的时候。祂自己曾用最清楚明了的方式告诉我们,尽管我们跌倒,祂也在那等着我们。就像浪子回头比喻中的父亲,只要我们允许祂,祂就迫不及待地前来拥抱我们、亲吻我们。(参路15:20)

当我们面对可能使天主伤心的恐惧,我们可以自问:这种恐惧是否令我接近天主与祂合而为一,使我更想念祂?还是,反而让我把注意力聚焦在自我身上:我的期待、我的奋斗、我的成就?这种恐惧会导致我在告解时请求天主的宽恕,当我知道祂已原谅我时充满喜悦,还是让我失去希望?它是否能帮助我喜悦地重新开始,还是把我封闭在悲伤、挫折、无助感之中,这些奋斗都是依靠我自己的力量……以及依靠我得到的「成就」?

玛利亚的微笑

在圣施礼华的生活中发生过的一件事可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这一点。这是有关他内心生活的笔记,他写下来的原因是为了帮忙他的灵修导师。虽然篇幅有点长,但值得完全的引用:

「每当我谦逊地祈求时,无论我几点钟上床睡觉,都屡试不爽。就像今天早上,我从沉睡中醒来,好像有人叫醒了我,我完全确定是起床的时候了,六点差一刻。昨晚,也像往常一样,我已恳求吾主给我克服赖床恶习的力量,因为,我羞愧的承认,就算这么小的事,对我来说竟然是件难事。有许多日子,尽管超然的力量已把我叫醒,但我还是呆在床上一段时间。今天,当我看到时间时,我祈祷、挣扎……我还是赖在床上。终于,根据我的闹钟(已经坏了一阵子),在六点十五分我起床了。满怀羞愧,我匍匐在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一声Serviam!(我愿服务!)我立刻穿好衣服,开始默想。然后,大约六点半到六点四十五分之间时,我看见,我的亲吻圣母(译者注:他在桌子上放了一个小的圣母态像,他每每进出房间时,惯于亲吻她,所以他昵称她为亲吻圣母)的脸上容光焕发,充满了喜悦,这现象持续了一会儿。我仔细地注视她。尽管她的嘴唇并没有动,但我相信她在微笑,那对我意义多重大啊。我很平静地对我的母亲说了好多甜言蜜语。」[7]

他费力的去实现自己的决策,不容讳言的要准时起床,对我们来说有时也是一种挣扎。但他没有成功。那事让他感到羞愧。然而,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愤怒和羞辱与天主之心的宽宏大量混淆。在那次失败之后,他看到圣母在对他微笑。当我们把事情做好的时候-仅限于把事做好时-,我们是不是有偏见,认为自己已博得天主的欢心?为什么我们把自满误认为是天主的微笑、祂的温柔和情感?当我们跌倒又再爬起来时,我们有同样的反应吗?

我们经常麻烦我们的圣母向我主说些我们的好话:ut loquaris pro nobis bona。有时我们会想象玛利亚和她爱子之间的对话。在我们的祈祷中,我们也能进入那份亲密,试着默观圣母玛利亚和耶稣对我们每个人的深爱。

「寻求圣母的微笑不是种虔诚的行为,也不是种过时的多愁善感,而是一种栩栩如生、淋漓尽致的深刻人性关系的表达,这份关系将我们与基督赐给我们作为母亲的圣母合而为一。渴望默观圣母的微笑并不意味着自己被失控的想象力摆布。」[8] 这席话是本笃十六世在拜访露德圣母朝圣地时,指年轻的伯尔纳黛而说的。在圣母玛利亚第一次显现给她时,在表示自己是始胎无原罪之前,圣母只是单纯的对她微笑。「玛利亚首先向伯尔纳黛报以微笑,彷佛那是揭示她的奥秘最合适的方式。」[9]

我们也想看到这种微笑,并生活在其喜悦之中。无论我们的过错有多严重,都无法消除。如果我们再度站起来,让我们寻找玛利亚的凝视,必能重新燃起她的喜悦。


[1]《道路》:Critical-Historical Edition, prepared by Pedro Rodríquez, commentary on no. 746,p. 880

[2] 教宗方济各,第33届世界青年日致辞,2018年3月25日

[3] 范康仁蒙席《牧函》2017年2月14日,8

[4] 但丁(Dante Alighieri)《神曲》天堂篇,第33章

[5] 教宗方济各,宗徒劝谕《福音的喜悦》2013年11月24日,264

[6]《道路》265

[7] Andres Vazquez de Prada《主业团创办人》第一册,Princeton,2001,第361页

[8] 教宗本笃十六世,讲道,2008年9月15日

[9]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