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圣召、使命与神恩
在起初已有圣言。万物是借着祂而造成的。天主召唤万物的存在。
天主的生命是种人际关系的生命。神圣的生成和发出进程旨在实现个人的存在:圣子由圣父所生,而圣神则由圣父和圣子所共发。当天主创造时,祂遵循同样的逻辑:祂希望在祂面前有个人的存在」,于是就以圣子为模样,出于爱而创造了人。天主之所以召唤整个宇宙的存在,是因为祂希望个人的存在能够参与祂的生命,不但自由的存在且能认识祂爱祂。
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世界都是一种召唤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是被亲自召唤而存在的,有我们自己独特的脸、声音和眼睛。我们每个人在神圣的「祢」面前都是我们自己的「我」。这就是天主创造世界的原因,因为祂想到了我们每一个人。
圣召:从恐惧到喜悦
「圣召」这个词,意涵着慈父的温暖,既不遥远且又熟悉。它适合每个人,是一个揭示、召唤和邀请。事实上,整部救恩史可以被视为一部连续的圣召历史。天主始终不断地向不同时代和地点的男女、包括统治者和平民百姓、整个乡野城镇、国家和各类族群及其子子孙孙发出召唤。
圣施礼华的宣道让我们更接近圣召的理念,在在揭示出它伟大的普及性。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前,对于圣召的理解可能比较狭隘,然而主业团的创办人却将其带入了家常话语中。这样一来,重新领悟了许多圣人的教导,也清楚地讲解了圣召其实是为整个人类的。
起初,当你在《道路》或圣施礼华的讲道中接触到「圣召」这个词时,可能会引起一些惊讶,甚至可能夹杂着恐惧。但不久之后,即带来喜悦。他解释说,圣召指的是日常生活:诸凡学习、工作、友谊、家庭、追求文化和从事各行各业...,全蕴含于其内。以这种方式理解,圣召阐明了原本看似微不足道的芝麻小事的重要性。多亏了这讯息,「圣召」这个词对如今许多人来说,反而成为一个熟悉、易理解、充满了慈父般的关怀。
「圣召向我们揭示生命的真谛。 也就是说,依靠信德,我们能掌握人生在世的缘由终向。我的生活,无论今昔未来,藉以取得焕然一新的境界,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度。一切人事的发展变迁,都去伪存真,各得其所。我们恍然觉悟:天主在引导着我们;祂交给我们使命,在鞭策着我们前进。」(《基督刚经过》45)
无人被排挤在外
许多听过圣施礼华讲道的人都会惊讶于他对这信念的坚持:人为了回应天主的呼召,并不总是需要改变自己在生活、工作或家庭环境中的地位。这个呼召正是常常来自于我们所在之处,在日常生活的普通环境中。甚至可能在我们工作中出乎意料地呈现。
圣施礼华谈论圣召的方式植根于深刻的圣经框架之中,说明了一般神学概念所涵盖的具体及特殊价值:天主呼召每一个人去认识并爱祂。我们都被召唤承诺要与祂的独生子认同,并参与祂属灵的使命。我们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存在,包括所有人在内,无一例外:健康者和病人、富人和穷人、工人和知识分子、那些为从事某些活动而具有许多或极少才能的人。
这圣召邀我们去认识和爱我们的造物主,去效法祂的圣子—因为我们是在基督内创造的—的使命皆有一个名称:追求圣德、参与神圣生命的召唤。天主是独一无二的圣者。每个人都领受这个呼召,无论他们是否已经属于天主的子民、教会,或尚不认识教会。我们众人都注定要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天主呼召每个人,不排除任何人,参与祂的生命。基督耶稣流血、受难、死在十字架上、然后复活,全是不忍让我们众人因罪而堕入深渊、以致丧失了神圣父子关系,就一心祈愿藉祂苦难的牺牲得以蒙父宽赦、获新生和复原。
当天主呼召我们时,心里总是想着我们的使命。祂召叫我们并委托我们一项任务。我们在救赎史中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天主向每个人请求:「去做这吧!按照我向你显示的行事;离开这片土地;以我的名义说话;到我要你去的地方去...」彷佛祂在说:「我为此创造了你!」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这些特定的使命都是造物主在《创世纪》中赋予人类最初使命的体现:「上主天主将人安置在伊甸的内,叫他耕种、看守乐园。」(创2:15)
普世成圣的召唤伴随着同样普世性的使命:效法圣子的模样,以手足和父子之爱去爱,并拒绝罪过。效法圣子意味着参与祂的使命,即重整因人的罪孽而混乱的世界,并透过圣神将其归回天父身边。这个使命也有着同样的故事。尽管圣召要求一个立即、具体的回应,当我们一心承行天主呼召我们要成为的人,并帮助世界转变为天主所意欲的样子时,使命的完成即在历史中展开。
教会中的特定使命
当天主创造世界时,祂为历史开启了接受祂使命的可能性。圣言被天父派遣到世上,并赋予人身,其使命是完成创造、将人类从罪恶中救赎出来,并恢复我们作为天主子女的全部尊严。圣神被圣父和圣子差派到世界和历史中,其使命是让信徒效法圣子,并将他们聚集在基督的奥体里。教会诞生于这两个使命当中,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是该使命在历史上的延续。(参阅《梵二教会宪章》2-4)整个教会「被召唤和差遣」:全因追随耶稣宣讲天国,复活后被召唤及差遣到万民之中,向众人传播福音,并因父子和圣神之名给他们施洗。
教会的存在和生存就是为了这个使命,而这个任务是圣神在历史上所激发的各种使命的目标。正如地球上无数美丽的花朵一样,天主将其托付给许多圣人,连同教会团体、平信徒和神父、修道男女的使命也是如此,且已经并将继续为这missio Ecclesiae「教会的使命」做出贡献。
「弟兄们,主的花园包括—是的,它确实包括—不仅殉道者的玫瑰,还有贞女的百合、已婚人士的常春藤和寡妇的紫罗兰。亲爱的,绝对没有任何人需要对自己的召唤感到绝望;基督为所有人受苦。关于祂的记载非常真实:'因为他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并得以认识真理。'(弟前 2:4)」(圣奥思定,关于殉道者圣乐伦的讲道304)。
当我们知道圣施礼华的一生并聆听他的讲道时,我们了解到他也从天主那里接受了一项特定的使命—永远在教会里并与教会同在。透过他的圣德之光以及为信友们所树立的典范,教会训导当局已承认圣施礼华所接受的使命是教会使命的一部分。
在开始司铎职务后不久,圣施礼华试图为他从天主那里接受的使命起个称号,以便他的属灵子女能够在历史中继往开来:Opus Dei「主业团」、operatio Dei「天主的事业」。为了强调是天主的倡议,他开始提及它,视之为一个新基业,并将1928年10月2日确定为「上主创立祂的事工的日子」。(个人笔记,306, 2-X-1931)
不容否认,人类历史上受到圣神启发的使命是多么地广泛和普遍—主业团就是其中之一。圣施礼华将其描述为「无边无际的大海」—每个新基业都永远具有一个证明其「目的」的特质。
寻求使命或新基业的特质,并不意味着将其与圣神所启发的其他举措区分开来,而是更着重于要好好地理解它。因此,主业团的特殊性不该通过与其他志业所为或所不为先做对比、然后再指出其差异或划分行动的领域来定义。我们必须强调那些在上主的葡萄园里工作的人的独特性,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圣而公教会的唯一使命,应该全然本着寻求共融的团结精神。
在每一个新基业中,在其特殊性和传统之间、在新的(或看似新的)和必须保持不变的信理之间,都存在着微妙的平衡。教会在其生活和传统里认识到,有些任务对于它从基督那里接受的使命至关重要。例如:劝告天主的子民要成圣并效法耶稣基督、教导每人与天主建立个别及孝爱的关系、将圣体圣事置于信友生活的中心、鼓励神父们尽量抽身听和好圣事、施行圣事让信友得到丰硕的成果、提醒所有领过洗者是世上的使徒,必须重燃传福热火、传播司铎、教廷会议,尤其是罗马教宗的教义......。
我们如何理解圣施礼华在一个世纪前创立主业团时所经历的「信念」,以及他如何捕捉到主业团所隐含的「新意」?
为此,在主业团成立一百周年(1928-2028)之前的几年里,我们希望重新审视并加深我们对其使命的具体要素的理解,再次全心检视天主赋予的神恩、并继续授予其成员,以便完成这项使命。
藉由工作重归世界于天主
圣施礼华的许多著作都聚焦于新基业的目标。这些目标虽然看似笼统,却有助于教会的整体利益、灵魂的成圣、以及将世界基督化的变革。然而,这些目标也指向一个特定的、独特的使命:照亮了那些接受这神圣召唤的人的整个存在。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个使命可被描述为「藉由工作重归世界于天主」,或者更详细地说,「将耶稣的十字架放在现实面的高峰,并藉此净化罪恶,使所有的人类活动都能从内在得到净化,并具有基督的形像。」圣施礼华解释说,主业团成员在这项使命中「圣化自己,圣化他人,并圣化世界本身。」在具有精确的结构之下,神父和平信徒都为这项使命作出贡献:前者被召选为后者服务,因为这项使命直接并立即涉及平信徒。(参阅梵二《教义宪章》31, 36)
「这就是多年来我向你们讲成圣的秘诀,天主召叫我们效法祂,所以即使像普通人一样在世界中生活,我们也可将基督安置于一切人类活动之上。 现在你会明白,如果你们之中有人不爱工作,无法专注于自己的职业里,因而不能圣化它; 又不知自己该投身那一个行业,那这人就根本不明白我所说的有关圣化的事,因他欠缺了圣化必备的条件:成为一个工人!」(《天主之友》58)
在主业团经文中,向我们创办人圣施礼华祈求代祷,将他信息的精髓浓缩为短短的几句话,给予圣化工作的核心位置,确定其使徒性和使命性。「请为你的孩子代祷,因着忠信主业团的精神,让我们圣化我们的工作,并为基督赢得许多人灵。」
从坚信基督的观点出发,圣施礼华在新的基业中所看到的各面向似乎都是围绕着以基督内的工作为轴心: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天主和追求圣德的可能性;普世成圣的召唤;模仿耶稣和纳匝肋圣家的隐蔽生活;对工匠和劳工圣若瑟的特别敬礼,以至于主业团的成员在他的节日重申对主业团的奉献;神圣的父子关系即是参与圣子的使命,透过圣神使万物与圣父和好;主业团的成员受到召唤与同事及社交关系中,实践真情对待和彼此信赖的使徒工作;只要还有人在世上工作,主业团就必能本其创办初衷而长存......,所有这些都是基业之光的反映,其焦点是对圣化人性工作维度的一种新思维、理解。
诚如以上所述,不免想进一步探索:这使命的特殊性是主业团的神恩吗?究竟圣召、使命和神恩之间有什么关系?其实不难从圣经和教会历史去了解。「神恩」一词虽具有广泛的意义,然而,它主要指的仍是「天主为某一项使命而赐予的礼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圣召使命的活力先于神恩的概念。天主的圣言呼召人并托付以使命;然后,天主会赐予必要的神恩和恩赐去实现此目标。有时,在通俗语言中,我们也会用神恩一词来指称使命的无偿性或特定的属灵性,以表明其为圣神的恩赐、神圣的创意:是天主启发、召唤、给予恩宠、协助、引导,并亲切地寻求个人的回应。
「当我们的上主天主为人类的利益计划任何工作时,祂首先会想到的就是被祂所使唤的人...并且祂会传达给他们适当的恩典。这种对工作的神圣性和超然信念,最终将赋予他们对主业团的热情和强烈的爱,让他们为看到主业团的成果而愿意牺牲自己,并感到无比的幸福。」(《指示》19-III-1934, 48 - 49)
天主将恩宠和圣神的神恩赐给人,为履行我们都被呼召的使命:追求圣德并与基督认同。天主会赐给那些祂呼召在教会中执行特定使命或牧灵目的的人,并赋予他们执行该使命所需的一切适当的圣宠。如果我们想认识任何新基业(包括主业团)的独特神恩,我们需要不断的体察其使命,正如创办人所描述的那样。
此外,我们绝不能忘记,主业团的使命先于该机构。原则上,这项使命与(当前或未来的)各个教会的法典机构形式是兼容的,只要被准许去执行天主对其创办人的要求:透过平凡的工作,在世界之中追求圣德与神圣父子关系的圆满实践、将一切人性活动归向于天主、并进以变革,使其具有基督的形像。
总之,要理解和深入研究主业团的使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项无止尽的任务,因为天主是作者,真正的神学事实。这是属于向历史开放的使命,并受到具创造性圣神的激励,因此能够影响不同的世代和情况:在历史上,会有许多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体现到的一种神恩。从圣神气息的角度来看,意味着那些体现使命者的存在与生活方式,能更多地将其定义为一种精神,而非文字。这就是为什么主业团有一种精神,即主业团的精神。
探讨圣施礼华在个人默想中所看到、并在讲道中传达的这项使命和精神的意义,将是下一篇文章的主题。
此系列是由Giuseppe Tanzella-Nitti 教授与罗马圣十字宗座大学教授们共同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