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在读什么吗?」圣经(一)

「圣经借着教会的信德得以保持活泼,上主因而能继续与祂的新娘交谈。」纪尧姆.德维尔(Guillaume Derville)的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用充满信德的心阅读圣经,对我们内修生活是极为重要的。

—— 以信仰看传统
—— 阅读即聆听
—— 了解圣经


当圣路加在叙述年轻的教会向耶路撒冷以外的地区拓展时的第一步,他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坐在马车上的厄提约丕雅(埃及南部地区)女王的宝库总管,他曾去耶路撒冷朝拜以色列的天主(参宗8:27-28)。现在在回家的路上,这位朝圣者正在阅读依撒意亚先知书,尽管他并不十分理解他看的内容。这时,圣神感动了斐理伯,让他出面干预(参宗8:26,29)。「斐理伯就跑过去,听见他诵读《依撒意亚先知》,便说道:『你明白所诵读的吗?』他答说:『若没有人指教我,怎么能够?』于是,请斐理伯上车与他同坐。」(宗8:30-31)厄提约丕雅女王的总管在读先知的话语:「如同被牵去待宰的羔羊……。」(伊53:7-8)于是斐理伯「从这段经文开始,给他宣讲了耶稣的福音。」(宗8:35)并在路边有水的地方给他施了洗,之后他把他托付给圣神的奥妙行动,因是圣神把斐理伯引向这个「渴念天主的灵魂,生活的天主。」(咏42:2)

圣热罗尼莫在他的一封信中指出,斐理伯曾向他的同伴显示了「彷佛被囚禁在圣言中,被隐藏的耶稣。」[1] 借着信徒们的引导和解释,圣经就像一把「双刃的剑」(希4:12),对每个接近圣经的灵魂有力地发挥作用。斐理伯在一位什么都不懂的人眼前揭示并「释放」了我主的形象。教宗方济各在他的宗徒信函《慈悲的主与可怜的罪人Misericordia et Misera中表示,我们也被召叫「成为传递天主圣言活生生的器皿。」[2]以这种方式,让许多人都认知「耶稣基督的吸引力」。[3]

以信仰看传统

在希伯来人的世界里,圣经具有非常重要崇高的地位。犹太人会堂的仪式里,日夜滋养着他们虔敬之心的,都是围绕着诵读圣经里这些书的内容《梅瑟五书》、《先知书》以及咏唱《圣咏》。[4] 以色列的经文是被受到默感的作者,将口传的内容以文字记录下来的,将圣祖和先知的教诲撰写成文字。这类传统不仅在经文出现之前就已存在,而且还让义人,那些寻求主的人[5] 在阅读经文时,拥有锐利的目光,因而可以掌握,或至少瞥见其中的含义。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教会时代,即以色列的新子民时代。传统出现在福音之前,是教会本身首先告诉我们哪些著作才该列入神圣经典。[6] 圣奥思定曾写道:「如果天主教会的权威没有感动我,我就连福音也不会相信。」[7]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特伦多大公会议期间,在场的人所记载的事实,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其中一次会议上,教长们拒绝承认只因为作者是宗徒圣若望,而将其福音纳入正典;然而最后,他们的结论却是:应该要相信这本福音,因为教会已接纳了它。[8] 但传统的作用并不仅限于鉴定哪些书属于圣经的正典;传统还扮演着一贯稳定的角色-辨别圣经的真意,因为教会有圣神之光的帮助。「我本来还有许多事要告诉你们,」耶稣在世上的生命将结束时说道,「然而你们现在不能担负。当那一位真理之神来时,他要把你们引入一切真理。」(若16:12-13)

因而我们看到传统与圣经是绝不可分割的,就像「观察」这个动作与所见到的事物是不可分割的一样。有些观察的方式能看到某些东西,有些则不能,例如,一个建筑师站在某个建筑物前,会看到其他人所忽略的细节;一个诗人或画家可能会被一件小事深深地感动,而其他人则认为那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传统是从教会信仰的角度来看待圣经的,这种观点是栩栩如生的,因为有圣神的引导;也是精确和真实的,因为只有透过教会核心才能理解天主圣言的深奥。就像耶稣在去厄玛乌的路上为门徒所做的,当圣神在向我们解释经文时,使教会的心-也就是每个基督徒的心-都变得火热(参路24:32)。天主圣言能穿越时空,「天地要过去,但是我的话,决不会过去。」(玛24:35)但也需要一个同样能穿越时空的读者:穿越历史的天主子民。因此,圣伊拉略说,在现实中,「我们透过教会理解到的圣经,远胜过从书本中读到的。」[9]

阅读即聆听

「圣经借着教会的信德得以保持活泼,上主因而能继续向祂的净配交谈,并指引她应走的道路,好让救恩的福音能传布给所有人。」[10] 在礼仪集会中宣讲天主圣言时,如以宣读的方式也能获得特殊的力量。当厄斯德拉经师庄严隆重的诵读《梅瑟法律书》时,充满了许多引人注目的细节,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参乃8:1-12)。刚刚从巴比伦被遣回的以色列众多百姓,在一起恭听上主的话语时,将几十年流亡生涯中压抑的情感倾泻而出。「但我们身处外乡异域,怎能讴唱上主的歌曲?耶路撒冷!我如果将你忘掉,愿我的右手枯焦!我若不怀念你,不以耶路撒冷为喜乐,就宁愿我的舌头紧紧贴在我的上颚!」(咏137:4-6)此刻,众人再次听到了天主的律法,觉悟到自己的生活与上主的诫命之间,有着天壤之别而痛哭流涕。当厄斯德拉正在诵读,肋未人对众人说:「今天是上主你们天主的圣日,你们不可忧愁哭泣!」(尼8:9)

在纳匝肋的会堂里,耶稣读了先知依撒意亚的经文,宣布了祂的来临。「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路4:18;参伊61:1)二十个世纪过去了,时至今日,圣经仍继续讲论有关现在的一切,就像那天在纳匝肋一样:「你们刚才听过的这段圣经,今天应验了。」(路4:21)每一天,特别是「每一个主日,在基督徒团体中都会恭读天主圣言,好让主日能受逾越奥迹光照……。天主至今仍宛如朋友般,跟我们交谈;祂乐于在我们当中,陪伴我们,并向我们显示生命的道路。祂的圣言道出了我们心中的诉求和忧虑,并带来成果丰硕的答案,因此我们能够具体地感受到祂与我们非常亲近。」[11]

如我们有这种强烈的信念,就会对弥撒中的圣道礼仪投入极大的关注。谈到宣讲天主圣言的最佳方式,圣施礼华给他身为司铎的儿子们一些充满常理及爱天主的建议,鼓励他们用能「表达内涵」的方式宣读,这并非意味着「以强调的语气、或大声喊叫。在必要时稍作停顿;就像对三四个专心聆听的人读一篇文章一样。因此,在阅读书信、福音、颂谢词之前,最好先练习一下……」[12] 这对所有参加圣道礼仪的人而言,也是个好建议,因为经文需要每个参与者的这份关注之情。我们不应把它视为一般的读物,或者把它单纯地当作传递资讯一样的来诵读或聆听,而应怀着一颗充满热情的心,仔细聆听,并渴望受「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玛4:4;参申8:3)的滋养。这就是为什么「『请举心向上』sursum corda-礼仪中一个非常古老的祷文,被放在颂谢词之前,放在圣祭礼仪之前,作为我们答唱和思考的『途径』。我们必须向上主举起我们的心,这不仅是句仪式上的回应,同时也在表达一颗被高高举举起之心的情操,同时也能感染提升周遭的人。」[13]

了解圣经

「圣经讲述了天主因祂的仁慈而显的各种奇工异迹,每一页都浸透天父的爱;从创世之始,祂便想在宇宙万物印上自己爱的标记。」[14] 圣经激发了生动的、针对个人的回应,并且令人感到惊奇,不但不会打倒我们的智力,反而刺激和启迪它。「你的言语是我步履前的灵灯,是我路途上的光明。」(咏119[118]:105)「天主的话确实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种双刃的剑还锐利,直穿入灵魂和神魂,关节与骨髓的分离点,且可辨别心中的感觉和思念。」(希4:12)因此,任何了解圣经并进一步默想的人,即使他们可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也拥有其他人在学习中可能找不到的智慧。「我是为了判别,纔到这世界上来,叫那些看不见的,看得见;叫那些看得见的,反而成为瞎子。」(若9:39)

从信仰的角度来看,圣经中叙述的事件,不只纯粹是个纪录,这些事件都是有意义的,藉由天主子民的行动和考验,我们可以看到天主如何透过他们并为他们工作。我们的母亲玛利亚非常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因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他的名字是圣的。」(路1:49)世界以及我们个人的历史,也都被圣经的光照亮了。「没有一个受造物,在天主面前不是明显的,万物在他眼前都是袒露敞开的,我们必须向他交账。」(希4:13)天主圣言拥抱我们,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明;这就是为什么祈祷和使徒工作会自然而然地仰赖天主圣言。

然而,尽管天主创造我们是为了与祂一起生活,「那导入生命的路是多么狭!」(玛7:14)因此,有时当我们发现圣经中的某些段落难以理解,不该感到很惊讶。教宗本笃有一回提到他的一个朋友,「在听完一个冗长的、以人类学的角度引导听众了解福音的讲道,便摇头说:『我对这类方式丝毫不感兴趣,我想了解福音在说什么!』」教宗补充:「我总认为,与其给段长篇大论的导言,不如说:『我们不喜欢这篇福音,我们反对上主所说的内容!但它到底想说什么呢?』如果我诚实地说,乍看之下我的确也不同意,那么我们已经唤醒了听众的注意力。很明显,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仅是单纯的想了解上主在说些什么。因此,我们不需要走迂回的长路,就能到达圣言的核心。」[15]

神经学家告诉我们,我们实际上只使用了我们真正大脑容量的极小部分。同样的我们可以说,圣经拥有取之不尽的深渊宝藏。「我看任何齐全都有界限,唯你的诫命却广阔无边。」(咏119[118]:96)因此,教会的教父们把圣经文本中的含义作了不同层次的区分。后来在中世纪,研发出圣经具有四种「意义」的概念:字面意义、寓意意义、伦理意义和末世意义。

字面意义是所有其他意义的基础,[16] 不仅仅是看文字本身对读者的直接意义;更需要在记载文字的时代背景下去理解这些文字,以避免似是而非的诠释。字面意义与其他三个层次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往往需要专精研究学者的指导。因此,使用有健全导言和注释的圣经版本,以及其他圣经神学书籍和注释,不仅是大有助益的,甚至是必须的。在许多这类书籍的末尾都附有圣经引文索引,特别是在《天主教教理》的索引,为许多经文段落中提供了深度的解释和指导。[17]

圣经的任何文本都不能从整体中孤立的取出,因为整体具有天主圣言的一致性。「构成圣经的书本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出于天主计画的一体性,圣经是一体的,而基督耶稣是其计画的中心也是核心,始于祂的逾越奥迹。」[18] 因此,新约是要在旧约的光照下阅读的,而诠释旧约的关键是基督。根据圣奥思定的名言:「新藏于旧,旧显于新。」Novum in Vetere latet et in Novo Vetus patet[19]正如圣多玛斯.阿奎那所教导的,「基督的心是指圣经,正因圣经显露了基督的心。这心在受难前是关闭着的,因为那时圣经是隐晦的。但在受难后圣经变得明朗,为使那些从中获得领悟的人,懂得详查和辨别如何去解释先知的话。」[20]

当复活的主显现给门徒时,「耶稣遂开启他们的明悟,叫他们理解经书。」(路24:45)我主也是这样对待我们,如我们仔细倾听、真正的寻找,我们也让祂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上陪伴我们。在圣人和这么多信仰中的弟兄姊妹们亲自带领之下,我们能在经文中找到「我们耶稣的声音、姿态和钟爱的形象。」[21]

[1] 圣热罗尼莫《书信》53,5

[2] 教宗方济各,宗座牧函《慈悲的主与可怜的罪人》2016年11月20日,7

[3] 圣施礼华,默想笔记,1962年4月1日

[4]《托拉》(希伯来语,意为「指示」、「教导」、「法律」)是希伯来圣经的核心,也被称为梅瑟五书。它由《圣经》的前五书组成:创世纪、出谷纪、肋未纪、户籍纪和申命纪

[5] 这种说法经常在圣咏中被使用,例如:咏9:10;咏诗40[39]:16;咏70[69]:4

[6] 参特伦多大公会议,第4次会议(1546年4月8日),DS 1501-1504

[7] 圣奥思定,《驳斥摩尼派人的所谓基本书信》引自《天主教教理》119条

[8]“Ait enim Cavensis episcopus: Evangelio Joannis non credo, quia ab ecclesia sit receptum, sed quia Joannis est. Cui hoc esse haereticum responsum est.” Concilii de Trento, Diariorum, Actorum, Epistularum, Tractatuum nova Collectio, Herder,Friburg 1901,vol. I,p. 480

[9] 圣伊拉略,Liber ad Constantium Imperatorem,9

[10] 教宗方济各《慈悲的主与可怜的罪人》7

[11] 教宗方济各《慈悲的主与可怜的罪人》6

[12] 圣施礼华,家庭聚会笔记,1956年2月12日

[13] 教宗本笃十六世,演讲,2006年8月31日

[14] 教宗方济各《慈悲的主与可怜的罪人》7

[15] 教宗本笃十六世,演讲,2009年2月26日

[16] 圣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q.1,a.10,ad 1

[17] 此外,根据《教义》的一位协调人的权威声音,第101-104条为真正的神学读经提供了一个简短的方法。参阅Joseph Ratzinger, "天主教会的教义是最新的吗?出版十年后的反思》,《通往耶稣基督之路》,三藩市。Ignatius Press,2005,p. 147

[18]《天主教教理》112(参路24:25-27,44-46;以及梵二《教义宪章》,12)

[19] 圣奥思定,Quaestiones in Heptateuchum,2,73

[20] 圣多玛斯.阿奎那,Expositio in Psalmos 21,11(引自《天主教教理》112

[21] 蔡浩伟《While He Spoke to us on the Way》序言,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