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内主的几个庆节(一)

这是两篇专题文章的第一篇,探讨下列教会四个特别庆节的意义及其历史:献主节(圣母献耶稣于圣殿)、预报救主降生节(圣母领报)、天主圣三节、及基督圣体圣血节。

—— 献主节
—— 预报救主降生节(圣母领报)
—— 天主圣三节
—— 基督圣体圣血节


「正如我现在因主的名来到你们中间,看到你们因祂的名而保持醒寤一样,当你们为了庆祝今天的节日而钦崇的主,他日从天上降来唤醒教会时,也会发现教会在灵魂之光的光照下保持醒寤。」[1]

在灵魂之光的光照下醒寤守望:这是圣奥思定在逾越节守夜礼的讲道中所说的话。它概括地说明了我们在常年期内庆祝的、各个主的伟大节日和庆日的意义。从常年期的开始直到终末,这些瞻礼日将救恩的奥迹一步一步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奥迹源于十字圣架,并借着从坟墓中复活起来的基督而使大地更新。

「礼仪及本来就是基督徒生活的、那独一无二的中心是逾越奥迹。这个奥迹在各个节日和庆日中彰显出一个特定的『形状』,增加了它的意义和赋与一些特别的恩宠。」[2] 普世教会的各个礼仪传统派别,都会庆祝耶稣显圣容及光荣十字圣架这两个庆日;而天主圣三节、基督圣体圣血节、耶稣圣心节和基督普世君王节,却是罗马教会所惯有的。

除此之外,我们在常年期或四旬期内庆祝的,还有两个属于上主的、同时又与圣母的一生息息相关的瞻礼日,就是献耶稣于圣殿庆日,和预报救主降生节。这两个瞻礼日,按它们的神学意义来说,都是属于圣诞期的,但是它们在整个礼仪年里哪一天庆祝,却是由一个复杂的方程式所定下来的。

在这第一篇有关教会在常年期内庆祝的主的瞻礼日的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其中四个:献主节(圣母献耶稣于圣殿)、预报救主降生节、天主圣三节,和基督圣体圣血节。

献主节

梅瑟法律规定,以色列子民中所有首生男胎,都必须在出生后第四十天奉献于上主,并藉由给圣殿的库房做一些捐献来把他赎回。这是为了纪念以色列子民在出离埃及前夕,即第一个逾越节的前夕,上主保全了所有人的首生子,使他们得以脱免死亡。路加福音为我们叙述了圣母在圣殿奉献婴孩耶稣的经过:「按梅瑟的法律,一满了他们取洁的日期,他们便带着孩子上耶路撒冷去献给上主,就如上主的法律上所记载的:『凡开胎首生的男性,应祝圣于上主。』」[3] 圣若瑟和圣母在无声无息的情况下进入圣殿。「列国万邦所期待」的这一位,瑟缩在祂母亲的怀里,而进入祂父亲的殿宇内。这个庆日的弥撒礼仪的答唱咏,激励我们去钦崇这位委身于祂那谦卑自下的家庭中央的光荣之王:「Attolite,portae,capita vestra,et elevamini,portae aeternales,et introibit rex gloriae。城门,请提高你们的门楣,古老的门户,请加大门扉,因为要欢迎光荣的君主。」[4]

耶路撒冷的地方教会自公元第四世纪就开始每年纪念这个奥迹。当时,这个庆日是在每年二月十四日,即主显节后第四十日庆祝的,因为耶路撒冷教会的礼仪尚未采纳罗马教会在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庆祝圣诞节的做法。所以,当十二月二十五日成为普世教会庆祝圣诞节的常规时,献主节也就被迁移至二月二日了,而且很快就成为整个东方教会都共同庆祝的一个瞻礼日。在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公元第六世纪引进了这个庆日,并称它为Hypapante,意为「碰面」,指耶稣与那位年纪老迈的西默盎的相遇。西默盎代表了以色列的众义人,他们经年累月,耐心期待先知们关于默西亚的预言的得以实现。

到了公元第七世纪,这个庆日也在西方教会落地生根了。它又广泛地被称为「圣烛节」(Candlemas),因为教宗思齐一世指定在这天举行一场烛光游行,而这天的烛光游行就成为一个传统了。正如年迈的西默盎所宣告的,耶稣就是上主在各个邦国的万民面前准备好的救世主,祂将成为启示异邦的光。[5] 教会为纪念真光进入及照耀世界,每年都会祝圣一批蜡烛,以烛光象征主耶稣毫无间断地与我们同在,也象征信友们藉圣洗圣事而接受了的信德之光。这样,烛光游行礼就成了基督徒生活的一个表达方式:一条由基督真光照亮了的道路。

教会每年庆祝的献耶稣于圣殿瞻礼日,也是一个圣母的瞻礼日。所以从前这个瞻礼日又被称为「圣母取洁节」。虽然天主保全了圣母玛利亚免受原罪的玷污,但是身为一个希伯来母亲,她仍愿意遵从上主的法律,因而献上一对斑鸠或两只雏鸽。[6] 所以,圣母玛利亚这个奉献就成为了她畅快地服从天主圣命的一个标记。「透过这个榜样,愚蠢的孩子,你是否已学会应不顾个人的任何牺牲,去服从主的圣律呢?」[7]

预报救主降生节(圣母领报)

每年三月二十五日,教会庆祝天使报喜,预告救恩的许诺即将实现。从天使的报讯中,圣母玛利亚知道了自己在天主前获得了宠幸。她将要借着圣神的德能而怀孕生子,而且这位将要诞生的圣者会被称为天主的圣子。祂要拯救自己的民族,并要继承达味的御座;祂的王权没有终结。[8] 这是一个圣言降孕成为血肉的瞻礼日。天主圣父那个本是无始无终的圣子,竟然进入了历史中。祂在圣母玛利亚 ── 以色列民族中一个卑微的少女 ── 的胎中降生成人。从那一刻起,「历史不再是单纯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交替,而是一个上主临在的纪元,这个临在使它意义满盈,使它朝向健全的希望前进。」[9]

这个瞻礼日很可能在公元第四世纪时已于巴勒斯坦地区被人庆祝了,因为在纳匝肋,在相传是圣母玛利亚居所的位置,有一座大殿是在这时期建成的。这座大殿被命名为「圣母领报大殿」,正反映了它与圣母的关系。早在公元第五世纪,圣母领报瞻礼日就传遍了整个东方教会,之后再扩展到西方教会。有证据指出,到了公元第七世纪中后期,罗马教会在每年三月二十五日以「预报救主降生」(Annuntiato Domini)之名庆祝这个瞻礼日。

圣母领报瞻礼日的日期源于一项古老的传统。它认为天主是在春分那一天创造天地的。按初期的儒略历,春分是每年的三月二十五日。遵循着这个视完整循环为圆满的理念,教会初期的基督徒认为基督的化身成人(即新天地受造的开端)、祂在十字架上的圣死、以及祂在世界穷尽时再度来临,都应该是在同一日发生的。所以,三月二十五日就成了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教会定于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庆祝耶稣圣诞,似乎也是因为这天刚好就是圣母领报后的九个月。

本节日的弥撒圣祭和时辰礼仪,都以默想圣言成为血肉为主题。弥撒进堂咏、答唱咏和读经二都引用了圣咏第39(40)篇,为整个庆典穿针引线:「我的天主!我乐意奉行祢的旨意。」[10] 耶稣服从圣父的旨意,降生为人;祂的母亲同样𣈱快地接受天主的圣意。圣母虽然惊惶不安,但她没有提出异议;她没有怀疑天使的话。她凭着信德,对上主的旨意说了「好的」。「当看到天主的谦逊,玛利亚纯洁的内心深处便转化为圣德 …… 童贞圣母的谦逊,是深不可测的圣宠的后果,当圣三的第二位在祂无玷母亲的胎降生那刻,这圣宠便开始运作。」[11]

天主圣三节

五旬节(即圣神降临节)后首主日,教会庆祝天主圣三节。这一天,我们光荣三位一体的天主── 圣父、圣子和圣神 ──「在宣认真实及永恒的天主时,我们颂扬三位分明、性体唯一、尊威均等。」[12] 「你们经常听到我说,上主临在于我们那带有宠爱的灵魂的中央,所以,我们众人都与上主、我们的天主有着『直线的电话线』。但任何人性的比拟,在这个绝妙的天主性的事情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在这条电话线的另一端等待着我们的,不只是那位伟大的陌生者,更是整个天主圣三:圣父、圣子及圣神……我们基督徒是可以忘掉了自己是至圣圣三的御座的,这实在是羞愧啊!我劝告你们,要养成在内心深处寻找上主的习惯。这就是内修生活了。」[13]

虽然这个瞻礼日在公元十四世纪中叶才被引入罗马礼仪年历,但是它的起源可追溯至教父时代。早在公元第五世纪,教宗圣良一世在庆祝五旬节时,已经开始阐述天主圣三这个奥迹的教义。他所使用的一些词语,后来也在五旬节后八日庆期的主日弥撒的颂谢词中被引用了。不久之后,法兰克王国开始举行天主圣三的弥撒圣祭,而且这个做法很快就传遍西方,或许是作为教育基督信友们对天主的真正信仰的一种方法罢。

然而,罗马教会并没有在礼仪年历中刻意地订立一个至圣圣三瞻礼日,因为呼求三位一体天主的各种祷词和赞颂词,已经在礼仪中特显了这个奥迹。但这阻止不了某些教区和修道者团体每年有一天用特别的礼仪来庆祝天主圣三节,纵使他们会在不同的日子庆祝这一天。直到1334年,教宗若望二十二世终于将天主圣三节这个瞻礼日加入罗马礼仪年历中,并且把它定于五旬节后的首个主日。东方教会虽然没有特别订立一个敬礼天主圣三的瞻礼日,但是他们在五旬节主日当天所选用的圣歌中,大部分都是用作默思天主圣三这个伟大奥迹的。

基督圣体圣血节

基督圣体圣血节(Corpus Christi)源自中世纪。这个节日是信友们敬礼圣体圣事所带来的一个成果,也是教会在经历了一连串有关圣体圣事的谬论之后,对这个训导的重新肯定。首先庆祝这个瞻礼日的是比利时的列日教区。1247年,教区因应修女圣茱利安纳的请求而庆祝它。这位修女毕生鼓吹对这个在祭台上举行的至圣圣事的崇敬。到了1264年,教宗乌尔班四世被博尔塞纳的圣体布奇迹感动了(在奥尔维耶托镇的主教座堂,其建筑设计非常宏伟壮观,外形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圣龛,作为对这个奇迹的一个见证),因而订立在教会通用礼仪历中,每年于五旬节八日庆期后的星期四庆祝基督圣体圣血节。在教宗颁布有关此瞻礼的诏书里附有一个附录,载明本日弥撒和时辰礼仪的各项经文。根据教会传统,这些经文都是圣师多玛斯阿奎纳所撰写的。本日第二晚祷中的对经「噢!至圣的筵席」奇妙地概述了教会的这一端信德,这个信德的奥迹:「基督充作饮食的圣筵:使人纪念祂的受难,我们的心灵充满圣宠,也使我们获得来日分享光荣的保证。」[14] 教宗方济各在这节日的一次讲道中说:「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呢?我愿意在哪里用餐?我愿意在哪一张餐桌前得到滋养?是在上主的餐桌前吗?还是我梦想自己在大快朵颐美食,却身为奴隶呢?我们还可以扪心自问:我想起什么来呢?是想起拯救我的上主,还是身为奴隶时的大蒜和洋葱呢?什么样的回忆会使我的灵魂感到饱足呢?」[15]

这个庆节的目标是敬礼圣体圣事,并培养我们对基督真实地临在于饼酒外形之内的信德。所以,远自公元十四世纪以来,教会就已经有一个在这节日当天由信友们伴随着圣体在街道上游行的习俗。在此之前,信友们只有在复活节当天的早上,各人手持圣枝主日所用过的棕榈枝,隆重地列队游行,将圣体由圣周三天礼仪存放圣体的祭台恭移到圣堂的圣体龛内。在基督圣体圣血节当天举行的圣体游行在公元十五世纪获罗马教会正式采纳。感谢天主,近年我们见证到这个敬礼得到复兴,甚至在一些已经几百年都没有举行此敬礼的地方也是一样。我们分享圣施礼华在1971年基督圣体圣血节所抒发的情怀:「我今早主持弥撒时,在心中告诉我主:我渴望在世界各地的游行中伴随祢,在所有尊崇祢的圣体龛中陪伴祢,还有在所有祢临于其中、但人们却没有尊崇祢的地方陪伴祢。」[16]

[1] 圣奥思定讲道集223D(补录2,717-718)

[2] 教宗本笃十六世,2009年5月31日的讲道

[3] 路2:22

[4] 咏 23(24):7

[5] 参阅路2:32

[6] 参阅路2:24

[7] 圣施礼华,《玫瑰经》,欢喜四端

[8] 参阅路1:26-33

[9] 教宗本笃十六世,2012年12月12日公开接见的讲话

[10] 参阅咏39 (40):8-9

[11] 圣施礼华,《天主之友》,96

[12] 罗马弥撒经书,天主圣三节感恩经颂谢词

[13] 圣施礼华,1972年12月8日讲道的笔记

[14] 基督圣体圣血节,第二晚祷,谢主曲对经

[15] 教宗方济各,2014年6月19日的讲道(参阅户11:4-6)

[16] 蔡浩伟主教,Memoria del Beato Josemaria Escriva(真福施礼华回忆录),240页

José Luis Gutiérr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