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圣施礼华启迪的教学方式

意大利勒莫大学(University of Palermo)心理及教育科学系的朱塞佩•扎涅洛教授(Giuseppe Zaniello)撰写的一篇文章。在Romana第期发表。简略版本。

1958年,主业团成员首次在毕尔包开办了一所学校。很多在战争期间关闭了的天主教学校并没有复课,于是,该地区的家长和他们的朋友便决定成立一所学校。当时主业团的规划项目均与大学宿舍和学习中心有关,而开办一所学校即能够打开与无数家庭交往的大门。因此当圣施礼华得悉这个计划时,他对此十分支持。

当时,这所新学校与其他学校有很多不同之处:学生纪律是建基于信任,他们最严厉的惩罚是失去穿着校服的权利;各级学生成绩不会排名次,也没有特定座位;学校还会采用个人导师制。由于有些学校创办人曾到访过英国的学校,所以人们误以为个人导师制是从牛津复制过来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是圣施礼华建议每位老师每两周与学生进行一次个人对话——这在当时的西班牙是闻所未闻的。圣施礼华的第二个建议是让那些被迫提早辍学赚钱养家的青年,可以在晚上使用学校的教室和设备。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由圣施礼华启迪的教学方式有三个要素:(1)对每名学生的个人照顾;(2)基于信任的关系;和(3)全民教育。主业团并没有自己的神学、哲学或教育理论,圣施礼华从未写过任何有关教育或教学法的文章,但人们从他的思想中获得了灵感,用以教育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在他一生中,圣施礼华培育及教导了数以千计的人,大多数都是一对一的培育。他的培育理念成为很多培养及教育项目的基础,帮助青年男女实现理想和获得幸福人生。

我们有圣施礼华与教育工作者的两次谈话记录。1972年,他对一所学校的老师说:「要认真备课。对学生要真心诚意,不要让学生和你的关系变得疏离,踏前一步好认识你的学生,他们便会作出进一步的妥协,这样你就能够好好的了解他们了。」Victor Garcia-Hoz教授是第一位与圣施礼华会面的教育家,他说:若非圣施礼华对教育拥有非常强烈和清晰的理想,要建立这么多这类的学校是不可能的。始于1960年代,他已鼓励纳瓦拉大学教育学院采纳他倡议的教育理念:开办暑期实务课程作为老师的专业发展。

圣施礼华对教学有其个人想法,但我们更着眼于他的教导对人和其终向的影响:寻求真理和幸福,这是源于他作为基督徒的智慧。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学校得到他的启迪,这些学校教导学生(1)人性的美德,(2)以爱心把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3)热爱自由并承担责任。

基督教哲学人类学

教育源于哲学人类学,即对人类的见解。圣施礼华认为人是甚么呢?人是天主的肖像,亦是天主爱的标记,人类借着知道自己是天主的子女,让自己以喜悦和乐观的态度,在一切事情上注意细节,过合一的生活。人类的工作旨在培育人,使他能够服务社会,同时也能与天主沟通。所有人类的活动都与天主有关(祈祷)、与社会有关(友谊和服务)和与现实有关(工作)。活动之所以称为人性的活动,在于人可以自由地把它们完成。

每个人都是天主的肖像,是不朽的、有智慧的和有自由的,其终向是天堂。教育意即学生与老师、父母与孩子之间在相互信任和真诚的环境下,培育学生接受自己的自由并为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负责。如此,教育可以为建立一个公民尊重法律的社会作出贡献,因为他们坚信法律是公正和必要的,而不是因为武力、恐惧或受到外部操控。自由并不意味着拒绝所有承诺,以便将来随意地在无限的可能性中进行选择。拒绝作出选择并为结果承担责任,意味着拒绝个人的完全自由和完全人性化。

教宗方济各的教学法

我们可以看到教宗方济各及圣施礼华之间的相同之处:(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试图控制孩子……)这样不是在教育他们,不会使他们坚强,也不是在准备他们面对挑战。重要的是以丰富的爱来帮助子女展开学习的过程,培育他们成熟地运用自由,并培养他们真正的独立自主,作好准备,迈向健全的成长。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具备所需的特质,并在遇到困难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明智审慎地行事。

不论对教宗方济各或是对圣施礼华而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道德上的自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其社会生活均是他要肩负的责任。方济各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传达这个信息:从一开始利用一些机会教育孩子,要求他们牺牲自己对获得即时满足的渴望,好能与全家人一起做一些事;之后以诱导的方式用孩子的语言进行对话和解释,这样,最终孩子会发现拥有价值观和原则的重要性,这比将价值观和原则强加为不可质疑的教条好得多。

要是让孩子发现天主赋予给他的道德原则去辨别善恶,是不足够的。孩子有时要面对可能其他选择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必须让理智所明了的善在我们内心扎根,成为深层的情感倾向,以至对善的体验胜过其他吸引的事物,从而体会到这些美好的事物,在此时此地是对我们有益的。

方济各和圣施礼华的另一相似之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参与社会活动的教学方法是必须靠实践的方式,不能只靠解释。单凭为社会的公益服务这抱负,是不足够的。要实现这目标的唯一方法必须培育一些拥有优良品格的男女,将他们自己努力的成果,以身作则地传授给其他人。在圣施礼华启迪而开办的学校中,年轻人不仅学习接受他人并为他人服务,特别是为弱者服务,且通过他们的专业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并因着他们对天主的爱的推动下发展公众利益。

圣施礼华经常说,要实践社会公义,就要在与人相处时履行公义:公义并非只履行我们对他人的权利和义务,像用算术的加减法一样。基督徒的公义德行使我们不论环境顺逆,都能对朋友保持慷慨、仁慈、感恩及忠诚;遵守法律并尊重合法权威。整体教育必须包括公民和社会教育,以及体育、智力、道德和宗教教育。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由和责任感。

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自私的个人主义了,因为对于那些已经有机会在最好的学校学习的最卓越学生来说,个人主义是一种诱惑。这是教宗方济各所关注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住房条件恶劣和交通不便,社会服务和学校状况不佳,带来了其他问题。家庭受到破坏——就算在贫穷地区——大众媒体错误渲染对美好外表和消费狂热的崇尚虚假的生活方式,这些错误的模式甚至影响到最贫穷的社区。这些地区的教师必须努力工作,以确保他们的学生关注自己社区的利益。

在世界各地贫穷社区工作的圣施礼华的孩子们非常清楚,为了能到一个富裕的国家去享受生活而逃离自己的社区,是对最优秀的年轻人的极大诱惑。同样在受主业团精神启迪的学校中,富裕家庭的学生通过与穷人、被排斥者和弱者的直接交往,学习与他人共融和承担社会责任。

师生之间的信任

圣施礼华认为老师懂得让学生透过反思的机会,他们便会发现道德原则。他还相信,当教师以吸引人的方式表达时,便能引导年轻人向善。圣施礼华充分了解年轻人的行为会受到环境,他们的内在欲望和习惯的影响,有时使他们难以意识到使他们快乐的善,并削弱了他们实现善的决定和根据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行事的能力。

圣施礼华在他的著作和给予主业团培育的讲座中传达了他的基本理想:

1.接受他人的弱点;

2.因参与的项目得到天主的恩赐达到目标而喜悦;

3.保持乐观,因为即使事情出错,最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4.相信别人与生俱来的善,也要相信善的吸引力;

5.不断的努力,在每次的失败之后重新开始、再开始。

教宗方济各提醒我们,即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有所要求,他们必须散发出喜悦和乐观的气息。善总要向外传扬。寻求真理和善的真正体验,会按其本质在我们心内滋长,任何人只要深深体会被释放的经历,对他人的需要都会更为敏锐。这是优秀教育者的标志——您总不能生着气和拉长着脸去教导人。

于圣施礼华而言,监管下的自由并非教育;学生不是来模仿老师,因为以身作则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是不同的。教育工作者传递价值观,但他们并不是这些价值的源泉。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价值观远远超越了他们;他们共同拥有良好的习惯、原则和价值观,只是教师比学生更早掌握了这些范畴,仅仅是因为他较年长,不应把这些私自保留。如果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就可以建立友谊和信任的关系,尽管这并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对于培育,父母养育子女所需的权威,跟父母子女间的友谊,完全是并行不悖的。这意味着父母要酌情放下架子,设身处地,将自己置身于与孩子相同的水平。事实上,即使是最顽皮、最反叛的孩子也希望与父母2 立这种亲密的友谊。信任是关键,为了教育,父母必须表现自己对孩子信任,决不能表现出怀疑或不信任他们。父母必须给孩子自由,然后教他们如何以负责任的态度来行使它并接受自己所决定的后果。父母最好要有冒着被骗的风险,对孩子的信任会让孩子在滥用父母的信任时感到惭愧,学会纠正自己。但是,若孩子觉得没有自由和得不到信任时,他们总会倾向说谎的。

当两个人拥有共同的兴趣时,就有可能建立友谊。对圣施礼华而言,父母和老师必须克服障碍和距离才能成为年轻人的朋友。老师不是学生,但他尊重学生的自由——这种信任,这种分享和对善的价值的信念必须存在,这样学生才能学习友谊的真正含义。年轻人必须学会成为所有人的朋友,圣施礼华鼓励他们与老朋友保持联系的同时,也要对新朋友持开放态度。友谊必须在家中学习。

个人导师

受圣施礼华启廸的学校里,年轻人有机会自己做决定,然后付诸实践,承担后果。在接受某杂志采访时圣施礼华说:「在提出劝告和建议后,父母应该退居幕后,以免牵制孩子的自由,即他们爱天主和侍奉天主的自由。天主希望我们能自由地爱祂和侍奉祂,并且总是尊重我们的选择。」然而,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有人给他们建议或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很好的。相信自己会犯错并从错误中学习,会减少孩子成年后滥用其自由的机会。如果天主热爱并尊重人的自由,父母和老师也必须这样做。

这些学校在圣施礼华的倡议下设立个人导师制:尽管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是有益的,与一羣人则不足以进行有效的训导。能够与我们所培育的人建立个人关系至关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是珍贵的珠宝,在经过我们称为「良师益友」的导师的打磨抛光后,必定变得更光亮。

圣施礼华时常坚称,行善最超性的原因是「因为我渴望行善」,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是为了培养善意——帮助人灵渴望——导师为行善的愿望而奠定的基础可以成长。这种对自由的热爱,出现在教师遵循圣施礼华启迪的教学方式的学校中,有两个结果:教师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接受学生可能滥用教师赋予他们的自由这一事实。

相互信任

在庆祝圣施礼华诞辰100周年的大会上,据报道圣施礼华主要论及的家庭教育——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必须得到信任——这想法可以广展到学校。经验告诉我们,许多学生的纪律问题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疏离或互不信任所致——学生感到自由受到威胁,而教师则对未能取得满意的成果而感到沮丧。这些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要得到家庭的信任,从而使孩子在家中的所见所闻与他在学校学到的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年轻人会感到困惑。学校的第二项任务是营造家庭氛围,因为只有信任学生并获得学生的信任,学校才能实现其真正的教育Victor Garcia-Hoz教授对圣施礼华向他提及,学校首先要关注父母,然后是教师,最后才是学生时,让他感到非常惊讶。后来他意识到将父母放在首位不仅是因为父母对子女的权利,而且对于教师的工作成效和学生的福祉是必要的。施礼华鼓励这些学校的领导层帮助家长明白和分享学校的目标和其方法。寻求家长的参与该是学校领导层的首要任务。

在1950年代,把学校作为一个学习者社区这种想法,甚至在天主教学校中,也不是很普遍,然而圣施礼华却鼓励主业团信众在家长的协助下开办学校。良好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团结,这意味着父母与老师之间的忠诚关系。经验说明,在让父母参与子女的教育计划时,学校就能取得佳绩。

学校的特性

公教[天主教]的意思是普世的,对所有人开放,不垄断,不独断独行或只提供片面的解决方案。公教学校不掩盖其天主教的性质,反而欢迎所有人,不论其信仰,能力或社会经济地位。在一般情况下,管理阶层会竭尽全力寻找资金,尽可能为越多的学生提供奖学金越好。一般来说,这些学校是单性别的[即男女分校],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在欧洲,这是罕见的。这些学校承认每个性别的特殊价值,而基于尊重的原则,可达致男女互惠的合作成果。圣施礼华没有明确规定学校应该是单性别的,但是主业团所提供的牧民培育是针对男性或女性的,故得把男女分开培育。单性别教育,尤其是在中学(12–17岁),是教会悠久以来的传统。性别区分和特质是一种特定的价值,植根于人的本性。施礼华喜爱把女性的温柔特质和男性的大丈夫气概视为天主赐给人类的礼物,这是学生天性有待培育的一部分。

德行教育

这些学校不仅指导年轻人,还教育他们,并鼓励他们渴望在将来得到伟大的成就。这些学校帮助他们习得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00年所确定的人性美德,相信人性美德是宗教德行的基础。为了做到这一点,老师们不应空谈,而是必须以身教去激发学生学习老师希望他们应具备的那些美德。如果我们想让美德扎根于年轻人,就需要以身作则,这才可激发学生获得该美德的渴望。于圣施礼华而言,这些都是他常说要经常公开实践的美德。

人性的美德

最后,我们将提及从圣施礼华启迪的教学灵感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一些美德。

-诚恳

圣施礼华最喜欢的美德是「诚恳」——讲真话的习惯。「你们的话该当是:是就说是,非就说非。」这是主业团信众创办的第一所学校的座右铭。在培育年轻人时,他鼓励他们诚实地面对自己,并对天主和对他人诚实。要承认自己的失败:「对不起」是学校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并不会丢脸或失掉声望。当我们能说这些话时,我们也可以谨慎地告诉他人「我认为你做错了。」

-忠诚

要忠实及无畏惧地说出真相。老师和家长在对年轻人作出保证或承诺之前应该三思,以确保他们能够兑现承诺。

-信任

圣施礼华宁愿被欺骗也不会不信任别人,并教导我们对待他人必须审慎,但切勿怀疑。他一生遵循这一原则,所得出的结论是这原则总能带来良好的成果。老师必须坦诚无惧地面对谎言或被欺骗的风险。与其表明不信任学生、不信任他们的判断、不信任他们的用意或他们的能力所产生的悲剧相比,这只不过是轻微的损失罢了。

-友谊

于圣施礼华而言,友谊是一种神圣的美德:「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我称你们为朋友」——通过我们的友谊,我们可以开辟视野,唤醒我们的朋友对天主的渴望。友谊的某些方面是需要被教导的,特别是在受到误解和冲突的威胁时如何保存这份友谊。父母与孩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不会贬低成年人的地位,因为成年人拥有孩子尚未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有礼貌

教宗方济各教导我们「学习请求而非要求、对所获一切说『谢谢』以表达真诚的感恩、控制自己的暴戾和贪婪、造成伤害时请求宽恕。」圣施礼华教导我们的,是和别人交往时要彬彬有礼。

-乐观

我们必须以浩瀚充沛的善良淹没邪恶。我们不反对任何事物或任何人;我们对基督的追随者,也对背弃基督的人,或是根本不认识祂的人,一律抱谅解的态度。悲观或消极的人除非纠正自己,否则他们无法教导他人。

-坚毅

我们需要有力量开始,再开始。接受自己倾向邪恶并接受怜悯,这样你才能学会宽恕他人。只有这样做,当年轻人失败时我们才能鼓励他们。

-勤奋

要知道我们借着工作为他人服务,以焕发精神热衷工作,避免敷衍了事。

-虔诚

学校必须向家长和老师清楚传达学校对宗教的承诺,特别是通过榜样和从灵性生活着手来教导他们。当然,父母可以要求他们的孩子不参加宗教课堂或宗教活动。

共同管治

学生的成长并不是一个老师的工作,而是团队的努力。每个人在年轻人身上看到的长处和短处都各不相同,就像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一样。众所周知,所有具有主业团精神的机构都必须要以协调合作方式管治。

总结

正如我们已经说过,圣施礼华是人灵塑造者,而非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他亲自培育了数以千计的年轻人,然后派遣他们到世界各地,把这种培育方法完美地付诸实践。在这成就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所启迪的教学法是建基于他的哲学人类学上:每一个人都是天主的子女,不论是男或是女,必须透过教育方能自由地达至圆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