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题:圣体圣事(二)

弥撒是一个真正的祭献,因为它使十字架上那独一无二的救赎祭献,临在于「今天」教会的礼仪庆典中。

1. 弥撒的祭献性质

1.1 弥撒如何是一个祭献?

弥撒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祭献,虽然相对于自然宗教和旧约礼仪性的祭献而言,它是一个「新」的祭献。弥撒圣祭是一个祭献是因为它在教会「今天」的礼仪庆典中,「重现」(临到现场)我们救赎的独一无二的祭献,同时也是十字架祭献的纪念,及应用其果实 。(参《天主教教理》,1362-1367)

教会每次举行感恩祭,她都被邀请接受基督给予的礼物,并因此而参与救主的祭献,与祂一起,为世界的得救,奉献自己予天父。因此我们可以说,弥撒圣祭是基督和教会的祭献。

1.2 感恩祭,基督救赎祭献的圣事性临在

因着弥撒圣祭与十字架祭献那独一、完美和决定性的直接关系和圣事性的认同,它是一个真正和彻底的祭献 [1]。此关系是由基督在最后晚餐中所建立的,当祂将自己在祭献中奉献的身体、及为除免罪过而倾流的血、在饼酒形下给予祂的宗徒时,在那纪念的礼仪上,预备即将在加尔瓦略山所发生的事。教会由那时起,便在圣神的指导下,并以圣神的能力从不间断地实践基督给予门徒的命令:「你们应行此礼,为纪念我」(路22:19;格前11:24-25)。「直到主再来,你们每次吃这饼,喝这杯,你们就是宣告主的死亡」(格前11:26;参 弗5:2;希9:26)。

我主逾越奥迹的这个圣事性宣认,有其特别效果。这不止是一个基督救赎祭献的记号或形象,而是真正地使救主的位格和救赎事件的纪念重现。 「在教会──基督的身体──的礼仪中,感恩祭是基督逾越的纪念,是祂唯一祭献的实现和圣事性的奉献」(《天主教教理》,1362)。

因此,在感恩祭中,当教会祝圣饼酒为基督的体血时,加尔瓦略山的牺牲者的临在,即使祂现处光荣中;是同一位司祭、耶稣基督;也是同一个祭献性的奉献行动(十字架的原始祭献),与基督圣事性临在不可分割的合一,是常常临在于复活和光荣基督的奉献。[2] 这个自我的奉献,只会在外在表达上有所改变。在加尔瓦略山,是借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苦难和死亡而表达。在弥撒中,是借纪念的圣事而表达:在感恩经中,饼酒的双重成圣,是十字架祭献的圣事性图像。[3] 综合而言,最后晚餐、加尔瓦略山的祭献,及感恩祭是亲密地相关的。最后晚餐是十字架祭献的圣事性的提前实现。由基督建立的感恩祭,历经多个世纪,不论何处举行,都是基督独特的救赎祭献。为使所有世代都能与祂相遇,并接受祂赐予人类的救恩。[4]

1.3 感恩祭,基督和教会的祭献

弥撒圣祭是基督和教会的祭献。 「感恩祭也是教会的祭献。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参与她元首的奉献。教会偕同基督完全奉献自己。她结合于基督的代祷,为全人类祈求天父。在感恩祭中,基督的祭献也成为祂肢体的祭献。信友的生活,他们的赞美、痛苦、祈祷、工作,都与基督的赞美、痛苦、祈祷、工作,及祂整个的奉献结合,因而获得新的价值。基督的祭献临现在祭台上,使世世代代的基督徒,都可以与祂的奉献相结合。」(《天主教教理》,1368)

此教导由教会活生生的圣传所肯定,可在礼仪的经文、教父,及教会训导中找到。[5] 如梵二所教导:「在完善的光荣天主,使人圣化,如此伟大的工程内,基督更无时不与教会结合,因为教会乃基督的至爱净配,称呼祂为自己的主,并通过祂向永生之父呈奉敬礼。」[6] 基督的命令使以圣统构成的天主子民有可能去参与教会的感恩祭献:「你们应行此礼,为纪念我」 。这反映在礼仪的经文中:「纪念……我们献给……(祢天父)……感谢……这个祭献」,这些字都经常在古代教会的感恩经中找到[7],同时亦存在于现时的感恩经内。[8] 感恩祭礼仪的经文,证实了信友在由主祭奉献的崇拜行动中,不是单纯的旁观者。他们全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感恩祭献的奉献,因为他们借圣洗已结合于基督内,形成一个「特选的种族,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国民,属于主的民族」(伯前2:9 )。基督徒在基督内成了天主新子民的一分子,这新子民是基督不断召集人们围绕着祂的团体,好使由地极到地极,到处有人以主的名献上完美的祭献(参拉1:10-11)。基督徒不但献上他们工作和整个存在的精神祟拜,亦在基督内、与基督一起,献上纯洁、神圣、无玷的牺牲。因此信友在感恩祭中,实践自己的普通司祭职。

信友并不是献上一个与基督祭献不同的祭献。他们结合自己于基督内,好使教会的奉献能结合于祂的祭献,因而使教会的祭献变成了与基督的祭献相同的祭献。而这也是祂—耶稣基督—奉献信友的精神祭献,将之与自己的祭献结合一起。

教会与基督一起奉献

教会与基督联合一起,不但奉献感恩祭献,更是在祂内而被奉献,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和新娘,她与她的头和新郎是不可分开的。

教父们在这方面的教导是十分清晰的。为圣西彼廉,作为祭献的质料,饼及混合了几滴水的酒的献礼象征了「被奉献的教会」(信友无形的奉献)。[9] 为圣奥斯定,整个教会都在祭台上的祭献中,与她的主一起被献上,正如圣事礼仪本身清楚说明的:「这个已被圆满救赎的城市,是诸圣的聚会和社群。它作为至高司祭的普世祭献,被奉献给天主。这位至高司祭取了奴仆的形体,在其苦难中为我们奉献了自己,使我们成为以祂为伟大之首的身体……这是基督徒的祭献,『就如我们在一个身体上有许多肢体,……我们众人在基督内,也都是一个身体』(罗12:5)教会在祭台的圣事中庆祝这奥迹,如信友们清楚知道,她在什么内奉献,她都是在奉献自己。」[10] 为圣大额我略,感恩祭的庆祝激励我们效法我主的榜样,向天父奉献我们的生命,如基督所做的,好使我们都能分享源自我主十字架的救恩。 「当我们举行此感恩祭献时,我们应以忏悔的心,向天主奉献自身。因为举行我主苦难奥迹的人,必须仿仿我们所做的。因此,如我们奉献自己,那个祭品就在天主前替代了我们。」[11] 感恩祭礼仪清楚表达了教会在圣神的引领下,如何参与基督的祭献。 「请垂顾祢教会的奉献,并接受这赎罪的牺牲,求祢使我们在领受了圣子的圣体圣血之后,得以充满祂的圣神,在基督内成为一心一体。让圣神使我们成为祢永恒的祭品……」[12] 在感恩经第四式亦有类似的说话:「求祢垂顾祢为教会准备的祭品,恩准所有分享同一个饼和同一杯酒的人,由圣神合为一体,在基督内成为生活的祭品,歌颂祢的光荣。」

信友的参与,首要的是在内心联合自己于基督的祭献中,这祭献借主祭的行动临在于祭台上。可是,永不能说成信友与司铎「共祭」[13],因为只有司铎是以基督元首的位格(in persona Christi capitis)而行动。但借领洗时所接受的普通司祭职,信友可真正分享那祭献性的奉献。这内在的参与应外在地表现出来:领受共融圣事(如灵魂在恩宠状态中);在信友与司铎一起做的对答和祷文;姿态,和有时候参与读经及信友祷文。

因此,全体信友都被召去参与弥撒圣祭,实践他们所分享的真正的司祭职。也就是说,他们要有意识地向天父奉献一己的生命,及为摆脱罪恶所作的奋斗,并与基督— 无玷的牺牲— 一起,以子女的爱和感恩,将他们从祂所领受的,报答天父。因此,神圣的爱德,即在感恩祭献中天主圣三爱情的流溢,会改变他们整个存在。

信友应努力使弥撒圣祭成为「他们内修生活的中心和根源,」[14] 因此能助他们表现出「司铎的灵魂」。正如圣施礼华鼓励我们:「持续奋斗,好使祭台上的圣祭能真正成为你内修生活的中心和根源,也使你整天的生活变成崇拜的行动,即是成为你所参与的弥撒的延续和下一台弥撒的准备。而你整天的生活将成为崇拜的行动,洋溢着短颂,探访圣体,并奉献你的工作和你的家庭生活。」[15] 即使是没有信友参与的弥撒,也具有其公开和团体性。每台弥撒的效果直达所有时空。因此,司铎们适宜每天举行弥撒,即使没有信友在场亦然。[16]

2. 弥撒的目的和果实

弥撒圣祭,因其为基督祭献的「重现」,故与十字架的祭献具有相同的目的[17],即是:钦崇的目的:借着基督,在圣神内,赞美和朝拜天主父;感恩的目的:感谢天主的创造和救赎;赔补的目的:补赎我们的罪;恳求的目的:祈求天主的恩赐和恩宠。这些目的都在形成感恩祭礼仪庆典的不同经文中表达出来,特别是在光荣颂和信经、感恩经的不同部分(颂谢词、圣圣圣、呼求圣神、纪念、转求、结语的圣三颂)、天主经,及集祷经、献礼经、领圣体后经这些弥撒的专有经文中表达出来。

弥撒的「果实」即十字架救赎能力的效果,临在于感恩祭献中,并产生在那些自由地以信德、望望和爱德去接受救主的灵魂中。这些效果带来增加宠爱,并使一个人的生命能更肖似基督。

这些圣德的果实不会同等地产生于参与感恩祭献的人中,却因每人参与礼仪庆典的程度,和信德与虔诚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的。因此,以不同方式分享弥撒果实者计有:整个教会、主祭,及与主祭联合一起参与礼仪者,还有在精神上与主祭联合一起虽未能参与者,最后是主祭将该台弥撒所奉献给的意向对象,不论是为生者或死者。[18]

当一位司铎为某一特定意向而接受了献仪去应用弥撒的果实,他就有严重的责任为该意向举祭。[19]

Ángel García Ibáñez

基本参考文献:

  • 《天主教教理》,1356-1372
  • 《活于感恩祭的教会》通谕,11-29,若望保禄二世,二零零三年四月十七日
  • 《爱德的圣事》劝谕,6-15,34-65,本笃十六世,二零零七年二月二十二日
  • 《救赎圣事》训令,36-47,48-79,礼仪及圣事部,二零零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建议阅读文献:

  • 《基督刚经过》(圣体圣事,信德和爱德的奥迹),83-94,圣施礼华
  • God Is Near Us: The Eucharist, the Heart of Life, Ignatius Press,若瑟拉辛格枢机

注脚:


[1] 「基督的祭献和感恩祭的祭献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祭献」(《天主教教理》,1367)。

[2] 「基督在教会的礼仪里主要是表明和实现祂的逾越奥迹。耶稣在世的时候,借着祂的教导和行动,宣讲和预告祂的逾越奥迹。当祂的时辰一到,祂经历了一件在历史中永存不朽、独一无二的事件:祂「一次而永远地」(罗6:10;希7:27;9:12)死亡、被埋葬、从死者中复活、升天,并坐在天父的右边。这是千真万确的事件,在我们的历史中发生了,至今仍是那样无与伦比的:其他所有的历史事件,一经发生,随即消逝,淹没在过去的岁月里。但是,基督的逾越奥迹不会停留在过去的历史中,因为祂已借着自己的死亡摧毁了死亡,于是,基督本身的一切──祂为全人类所做和所受的苦──都分享了天主的永恒,超越万世,临现人间。十字架和复活的事件长存不朽,并吸引众人归向生命」(《天主教教理》,1085)。

[3]感恩祭的圣事标记不是复制或使事实重现的原因。它不是更新那流血的祭献,因为基督已复活,「死亡不再统治祂」(罗6:9);亦不会在基督内产生一些祂还未完全地和确定也拥有的任何事。它不是一个基督在光荣中祭杀和祭献性奉献的新行动。感恩祭只是重现那先前已存在的事实:基督的位格,降生的圣言,祂被钉死并己经复活,在祂内的、救赎的祭献行动。标记使基督以一个新的形式临在,一个圣事性的临在,使教会可以参与主的祭献。

[4] 「每次在祭台上举行『我们的逾越羔羊---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祭』(格前5:7),就是实行我们得救的工程。」(《教会宪章》,3 )

[5]参 《天主教教理》,1368-1370

[6]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礼仪宪章》,7

[7]参 感恩经from the Apostolic Tradition of St. Hippolytus; Anaphora of Addai and Mari; Anaphora of St. Mark.

[8]参《罗马弥撒经书》感恩经第一式(「主,因此我们作祢仆人的」及「求祢慈祥地垂视这些祭品」);感恩经第三式(「上主,因此我们纪念祢圣子的救世苦难」、「请垂顾祢教会的奉献」及「愿圣神使我们成为祢永恒的祭品」)。类似的表达也可在感恩经第二及第四式找到。

[9]《书信》63:13,圣西彼廉

[10] 《天主之城》10:6,圣奥斯定

[11] 《对话录》4.61.1,圣大额我略

[12] 《罗马弥撒经书》感恩经第三式(「请垂顾祢教会的奉献」及「愿圣神使我们成为祢永恒的祭品」)

[13] 《天主中保》通谕,庇护十二世,《教会训导文献选集》,3850;《救赎圣事》训令,42,礼仪及圣事部

[14] 《基督刚经过》,87,圣施礼华

[15] 《炼炉》,69,圣施礼华

[16] 特伦多大公会议,Teaching on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第六章,《教会训导文献选集》,1747;梵二《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13;《活于感恩祭的教会》通谕,31,若望保禄二世;《爱德的圣事》劝谕,80,本笃十六世

[17]这些目的的特性不但基于举行祭献的教会的意向,更重要的是基于耶稣基督自己圣事性的临在。祂为继续更新这些祂在加尔瓦略山上向天父奉献自己生命的目的(参 罗8:34;希7:25)。

[18]此特别的祈祷意向不会使某些人自动获得救赎。恩宠并不机械式地施予给这些信友,而是取决于他们以信德、望德和爱德与天主的共融。

[19]参 《天主教教理》,945-958。主祭不会因这特定的应用弥撒果实,而排除了教会的其他成员和全人类,使他们不能接受感恩祭献的效果。他只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涵盖某些信友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