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性,就越神性(八):稳固培育我们的战役

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健康的好奇心,去深入了解我们的世界,并克服横阻于前的障碍。」

真正的新奇
首先是播种者
耕耘土地,改良种子
圣施礼华的「战役」
获得广阔视野的两个建议


虽然雅典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但它仍是圣保禄时代的文化地标。圣路加告诉我们,那时那里的人,心烦意乱,「只是谈论或探听一些新奇的事。」(宗17:21)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对唯一名副其实的真正新鲜事-基督死亡和复活,为了将我们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参宗17:32)却始终持着怀疑的拒绝。圣保禄对古典文化核心的这种「失败」,肯定深感震惊万分。致使他在圣神的引导下,深刻地反思真正基督教新奇的内涵。

真正的新奇

在他与雅典人相遇后不久,写了一封信给格林多的基督信徒,圣保禄提出了进入基督教信息的两把关键钥匙。其中第一把,是基督十字架的奥秘,单靠人的逻辑是无法理解的(参格前1:20-25);但是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却有着具体的影响,圣十字架似乎在世上要有种新的生存方式。(参格前5:7-8)「所以谁若在基督内,他就是一个新受造物。旧的已成过去,看,都成了新的。」(格后5:17)

圣施礼华在1928年10月2日领悟到的亮光与同样的新奇事密切相关。他将基督徒视为「那能够为众人照亮世途的唯一火焰的携带者,带来那永不会暗淡、迷蒙,或被遮掩的唯一光明。」[1] 他体验真正基督徒的新奇,我们在耶稣「内的」新生命,使他看到那年代一些所谓的「新鲜事」搅动社会和教会,实际上只不过是「那些挖掘陈腐过时的『怀疑论』,或十九世纪不足为信的『自由主义』的人。」[2] 这些「新鲜事」在历史上总是层出不穷、后又消失。与基督徒的新奇事相比,仅仅只是「几个世纪以来累积的所有错误」[3] 的翻版,因此实际上已是非常的古老。

作为一般的基督徒,我们使命的很大一部分是让基督真正的新奇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不会被仅仅看起来只是新鲜事而受到误导。因此,首先必须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中迎接它,让它以耐心和决心成长,这样才能塑造我们的思维和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忙确保「许多人依靠我们;如果我们回应上主,那么,许多人将不再存留在黑暗里,而踏上迈向永生的道路。」[4]

首先是播种者

耶稣在几个比喻里,清楚地表明关于天国之事,是存在我们中间的一种无偿的礼物。例如,在撒种的比喻中,(参玛13:3)起点在于自愿播种者的工作。没有事先的准备努力,就没有成果。土壤品质的好坏当然也很重要,但只属于较次要的。

信仰启示我们是天主的子女、世界的后裔。(参咏2:8)蒙召协助我们体认天父努力确保所有的受造都成为祂想要赐给我们的恩典。(参罗 8:20-23) 我们受到初期基督徒信仰坚定的激励,努力探索世上所有的道路怎样通向天主。因为我们深信「世界不是邪恶的,因为它出自天主的手,因为是祂的创造,因为『天主看了认为好。』(参创1:7及以下)」[5]

当我们真正领悟到自己是天主的儿女、承继人、使徒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己也必须成为能够散播到四面八方的种子。最令我们高兴的是,看到天主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地播下祂的种子,使这个渴望结出果实的世界充满了活力。因此,「我们能明了天主圣召的奇妙。基督亲手把我们从麦田里摘起来;撒种人用受伤的手掌,紧捏着一把麦粒;基督的血浇灌着种籽,浸透了种籽;然后,吾主把麦粒迎风扬播,使之葬于土中,死而复活,繁荣孳生。」[6]

耕耘土地,改良种子

然而,仅仅撒播种子是不够的。种子还需要有力量和「适性」才能生根。此外,土地需要施肥;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耕耘土地、挖土施肥。(参路13:6-9)

如果我们希望果实如此丰盛,一如耶稣所说,连空中的飞鸟都可以栖息在树上,(参玛13:31-32)我们与上天合作的重点就是要花功夫准备,尽己所能的选择好种子。首先,我们自己必须坚信真理与信仰的密切关系。有一个极关键的信念,即信仰不仅「成为某种自满自足的情感,让人感到安慰和振奋,但依然会受善变的心灵或无常的世态所影响,而不能支持我们稳妥地完成人生的旅程。」[7] 相反「我们需要认知,我们需要真理,否则我们不能站稳,不能前进。」[8]

对真理的渴望让我们的智力能够迎接我们的信仰,发现它的理性基础。然后我们的智力就被扩展到更广阔的视野。对我们而言,丰富了现有状况使之变得更深刻、更容易理解。因此,如果我们想成为基督真正具有蓬勃朝气的播种者,我们不得不反思自我的信仰,能否全面地启发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包括我们的专业工作。当我们勤奋地尝试根据信仰之光来反思我们的经历,而不是一味地求助于一些现成的答案,我们会逐渐养成好习惯、日新又新的,也许是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只有当我们的智慧被信仰之光照亮时,我们才能「在最普通的日常实况里,察觉到神圣光辉的闪耀。」[9]

为了让这些省思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现实状况,我们需要真正的谦虚。我们需要顺从圣神,祂透过日常事件和周围的人向我们说话。(参若14:26)不容讳言,在努力将基督之光带给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真正的力量只有来自天主。正如圣若望保禄二世所说:「谦卑是创意性地屈服于真理和爱的力量。谦卑是拒绝外表和肤浅;它是人性精神深度的表现;也是个人伟大的条件。」[10]

圣施礼华的「战役」

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理解圣施礼华努力确保主业团从一开始就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和神学培育的原因,反过来看也会影响到每个人的专业立场。在寻求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的解答过程中,他谈到一场真正的「战役」。[11] 这个有力的词语强调了欲获得稳固培育的艰巨性,因此培育始终必须符合每个人的情况,才能做出真正的承诺。圣多玛斯·阿奎那谈到了「好学」的德行,意味着「为寻找事物的真相而付出实践的决心。」[12] 换句话说,为了深刻了解我们的世界,需要怀抱持久的心态,去培养健全的好奇心。并尽力克服横阻于前的障碍。无论如何,绝勿轻视激励我们崇高伟大的目标:将基督的讯息成为我们自己的,以便能够在我们四周撒播讯息的种子。

战役的比喻也导致我们思考制定策略的必要性。当我们深思生命中的重要课题时,若缺乏时间和平静,我们又如何能实现这么崇高的目标?对于某些人,这种策略能配合其充分利用并汲取他们已经参与的培育方法。对于另些人,圣施礼华在他的著作中借用了一位古典作家的建议,可能有助于「学习、服从。Non multa,sed multum。『不在乎多,而在乎精。』」[13] 我们不要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很多事上,反而是要专精一样或少数几样。这可能先要寻求建议,规划一个合适的阅读计划,再进一步深入该主题。此外,我们还可以善加利用当今互联网提供的无线资源,当然的,在进行任何智力方面的活动时,把握先后秩序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主业团创办人谈到生活规划时,他用了橡皮手套能适合每双手的比喻。这也可应用于我们个人的培育计划,旨在加深我们对信仰的认知。

获得广阔视野的两个建议

由于信仰之光能使我们掌握周边之事的来龙去脉。在当今社会上不断上演的文化和知识的辩论中,我们基督徒不仅是观众而已,更要将自己视为主角。我们应该具有不墨守成规的健康态度,意识到「我们都被召去主动自发地委身,改善这个世界和我们这世代的生活方式,好让天主对人类的计画大大敞开来。」[14]

为了让这理想成为现实,圣施礼华给我们留下了两个建议。第一是要拥有广阔的视野,不满于坐井观天的狭小目标:「你想学习按照天主教思想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说,按照具有胸怀天下的观点看问题。因此,特此列举一些要点,供你参考:对天主教正统教义中,生机蓬勃,始终不变的信理,应有广阔的视野,深刻的领会;对哲学传统思想,对历史评注,重新提出标准教训时,应从正确、稳当和健康的意愿出发,切忌轻率;对科学与当代思潮的动向,应有慎重明智的了解;以及对当前社会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动态,应抱积极和开明的态度。」[15]

渴望加深对受造界的理解,需要多阅读和研究,这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前人传统的一部分,使我们能够超越现在。「我们就像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小矮人。我们可以比他们看到更多、更远,不是因为我们本身的素质,而是因为我们被他们至高巨大的抚养照护。」[16] 有了这些遗产,我们即可正向的汲取我们现代的新成就和关注,并学会以建设性的精神和他人的帮助来分辨进步的真伪。因此,我们逐步形成了对重大议题的个人及合理的愿景。我们培养一种真正普世的「大公」心态。

为帮助向天主的计划开放所有人性范畴的挑战,本笃十六世非常重视他所谓的「有创意的少数群体」。通常是由他们「决定未来」的。因此,「天主教会必须明白,她是个富有创意的少数群体,她所传承的价值观并非是陈旧的,而是个非常生动并切合相关的实际现状。教会必须现代化;在我们争取真正自由与和平概念的斗争中,她必须参与公众的辩论。」[17]

能够找到渴望分享这种对培育、对万有受造现实能深入分析的人,然后与他们共同实践各种创举,是世上基督徒圣召最富成效的经历之一。主业团的第一批信友的历史,向我们证实了的这种累累的果实。[18] 在这尽力而为之中,我们每人都被召唤,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在我们个人特定的情况下,做出实质的贡献。

圣施礼华在这方面的第二个建议中,他指出多种的解决方案。信仰之光使人在几乎所有事物中,能找到不止一种的解决方案与前进的道路。相同的信仰能够合法地启发不同的行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都应该受到尊重。[19] 所以,信仰引导我们培养倾听、与人合作、和与他们对话的能力,依靠健全的愿望去学习,以及参照其他的观点丰富自己的内涵。

* * *

圣经告诉我们,「玛利亚却把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复思想。」(路2:19)在她周围发生的一切,尤其是与她爱子有关的一切,都在她的内心世界中共鸣。借着一次又一次地思考我们的信仰之美,和我们使命的伟大,我们发现自己因渴望而找到具体的培育方法,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好而灼热。并且指引我们提出倡议,寻求与其他人的合作,以帮助在当今文化的「新阿勒约帕哥」(参宗17:16-34)中,呈现基督的永恒新奇。如有必要,它将帮助我们摆脱任何「无补于事的悲观主义」[20] 的暗示,正如圣施礼华常说的那样,意识到「世界正在等待着我们。」[21]

[1] 圣施礼华《炼炉》1

[2] 圣施礼华《道路》849

[3] 圣施礼华《教会的超然目标》2

[4]《炼炉》1

[5] 圣施礼华《会话》114

[6] 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3

[7] 方济各,通谕《信德之光》24

[8] 同上

[9]《会话》119

[10] 圣若望保禄二世《三钟经》1979年3月4日

[11] 参M. Montero,「主业团第一批女性的培育(1945-1950)」Studia et Documenta,vol. 14,2020,p. 110

[12] 圣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II-II,q. 166,a. 2 ad 3

[13]《道路》333

[14] 范康仁《牧函》2017年2月14日,8

[15] 圣施礼华《犁痕》428

[16] Bernard of Chartres,quoted by John of Salisbury,Metalogicon,composed in 1159

[17] 本笃十六世,与记者会面,2009年9月26日

[18]参J. L. González Gullón,DYA.La Academia y Residencia en la historia del Opus Dei (1933-1939),Rialp,Madrid 2016;and M. Montero,Historia de ediciones Rialp,Rialp,Madrid 2020

[19] 参《会话》117

[20] 参方济各,宗座劝谕《福音的喜乐》84-86

[21]《犁痕》290

Nicolás Álvarez de las Asturi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