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值得的!」(四):世代相传

随着岁月和世代的流逝,主业团这个大家庭从1928年10月2日以来就一直忠于天主的召唤,信守一个祂赐予世界的礼物,「与福音一样古老,又像福音一样历久弥新」的神恩。

怀着1928年10月2日的新鲜感
从目眩神迷到相知相守
增加继承权
为了成为一个兵团,要关爱家庭
延续的父职


「上主使异邦的计划无绪,使万民的策略废去。」(咏33:10)这句经文乍听起来,似乎有点刺耳。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寻思,便可以理解这首圣咏指的是世人在心中无神的情况下,其脆弱性,就如同房子只是盖「在沙土上」。(参玛7:26)因此圣咏作者继续道:「上主的计划却永恒不变,他心中的谋略万世常传。」(咏33:11)圣经以多种方式提醒我们,纯粹的人性弱点,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强大,也无法与天主从亘古以来所显示的整个宇宙相比较。而主业团恰是天主心中的计划之一,依着时间的推移,仍然世代相传,承先启后。

怀着1928年10月2日的新鲜感

如果我们不得不以一句话来概括天主心中的伟大「计划」,即主业团,我们就用1931年8月7日,已在圣施礼华心中引起共鸣的耶稣讲词来表达:「至于我,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若12:32)实际上,天主的这个计划远比主业团要古老得多。这是个已经进行了两千多年的计划,解释了整个教会存在的原因;所有种族、语言、时代和条件的男女都被召唤、凝聚成一个伟大堂皇的计划。虽说如此,但是于1928年10月2日,天主却为祂的计划注入新的动力,在祂的教会核心中营建一个新的家庭。圣施礼华这样总结了他在那一刻的直觉:「这样,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有基督徒,他们的奉献是个人的、全然自由的—基督徒将成为另一个基督。」[1]

与教会和她在历史上兴起的众多机构相比,主业团还很年轻。即便如此,当我们接近第一个百年纪念日之际,以及看到历史环境相对于它创立时所产生的巨大变化,我们自然而然会自问:如何才能继续忠于这份神恩?主业团监督写道:「百年纪念将是省思我们的身份、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使命的时刻。」[2] 在教会的保护下,证实了这种更加忠诚的必要性,让我们充满了平安。圣神帮助祂的教会在此深奥莫测的历史变迁中,成为忠实的子民,并施以光照,使她永远不会失去新鲜感和成果。因此,正是在教会的核心深处,我们才能将主业团传递给后代,「要怀有我们父亲在1928年10月2日那天,同样的力量和清新的精神。」[3] 为这个忠实的永续性团体做出贡献,也是我们自己旅程的一部分。

为了成为一个兵团,要关爱家庭

圣施礼华经常使用「家庭和兵团」的双重意义来比喻天主要他创办的新兴团体。因此,强而有力的确保其忠实的永续性是至关紧要的。当然与始终保持这两个「肺脏」的氧气充足,亦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记住天主意愿主业团是个家庭。首先我们要确信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主要纽带,并不是我们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我们平白收到的礼物,就像我们出自母胎就没有选择我们的父母或手足一样。举凡性格、身份、年龄等都还是次要的;因为在付出我们的感情时,这些并无决定性。这就是为什么圣施礼华的第二位继承人蔡浩伟主教经常重复:「愿你们彼此相爱。」这是重新去发现我们手足般生活的邀请,而非将任何人排除在我们的友情之外。

从一开始,主业团的这种家庭特征也有两个基本特质,我们可以总结如下:我们是一个「家」,具有相同的「家庭氛围」。在互相欣赏的愉快氛围中,「家」提供亲密和成长的空间。因此,在主业团中心家务管理部门(圣施礼华称之为「使徒的使徒工作」),不仅确保其忠实的持续性,而且需要每个人都努力「营造这一个家」。

同时,正如在所有家庭里那样,我们也有自己的家庭氛围,这种氛围在任何地方都是独特的、可识别的,却同时也反映了主业团临于所在国的各类多样性。这种氛围的特殊标记就是世俗性(我们是世上的基督徒,就和其他人一样)、重视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人文素养、以及我们自己本身的历史。我们家庭生活的习俗和传统将我们与我们的起源联系在一起,帮助我们超越自我;并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找到自己在世上正确定位的钥匙:不是像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家庭成员的一分子。此外,主业团的中心一直是向有意愿参加其提供的活动者所开放的家园。「应当成为能让许多人,找到真诚的爱,并学习做真心好友的地方。」[4]

另一方面,记住主业团是兵团,意味着要用与耶稣相同的方式来理解我们的生活。正如「真天主亦真人的基督与祂的赎世救世的使命是不可分割一样。」[5] 所以我们基督徒不能将使徒工作理解为仅仅是种外在的活动。相反,它构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并非在『做使徒工作』,因我们本身就是使徒!」[6] 在这个意义上,教宗方济各强调,「新的福传需要每个受洗者的个人参与。此时此地,每个基督徒都面临着积极参与福传的挑战;事实上,任何真正体验过天主救赎之爱的人,都不需要太多时间或冗长的训练,就可以出去宣扬那份爱。」[7] 主业团过去和现在都是兵团,因为它的存在是为全世界所有男女带来与天主亲近的幸福。

从目眩神迷到相知相守

炼炉的第一章包含了圣施礼华对于圣召这主题的许多思维。标题是「光芒夺目」,因为召唤是来自于天主、真心肺腑的话,为我们带来惊讶开阔的视野,揭示天主对每个人亲如肌肤的爱情。这道耀眼光芒的照明核心只能是耶稣,祂是呼唤我们的那一位,也是我们回应的那一位。然而,我们都经历过基督如何利用基督徒的吸引力让祂自己为人所知:教会分享祂耀眼的美丽。(参弗5:27)因此,基督在主业团中召叫跟随者,与被这个家庭的生活所吸引是相辅相成的:无论如何,我们都感受到为亲近天主,这的确是「我们该待的地方」。

如果我们依据类似人性爱情的经历来思考我们在主业团的召唤,我们就能在我们的路径上找到一些导引。大凡在配偶之间的爱情中,随着时间的逝去让双方从「目眩神迷」进展到「相知相守」。当爱情逐渐深化,某种痴迷即会逐渐减弱,似乎能看得更清楚爱人的优缺点。然而正以此真理为基础,与现实的碰触,让真爱得以升华。在这种爱情中,一个人愿意将自己献给一个不完美的人,并坚信双方是赋予自己生命意义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彼此都会找到更多相爱的理由,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稳固,这是结婚初期没能感受到的。然而,如果情况相反,他们让自己被不冷不热和失落感所征服,他们的爱情就会消退冷却;从痴迷到相偕到老的过程就不会发生。

不冷不热,基本上是意志力的疾病,最初的热情一旦过去了,意志似乎就无法再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失意是智力的缺陷,无法充分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因此,必须致胜「不冷不热」和「失意」这两个敌人,我们才能一辈子怀着爱心生活。

首先,我们意识到,在与耶稣结合的道路上,极易被主业团「弄得目眩神迷」,立即将其视为圣召的标志,在所难免的。于是我们进行分辨,慢慢从最初的「目眩神迷」发展到对现实更宁静的思考,再到对自己和他人更深刻、更成熟的看法的正面价值。最终,我们能从我们的兄弟姐妹的生活中「读懂」我们自己的生活,「他们先于我们走上这条道路,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值得的人生见证。」[8]

增加继承权

几乎所有家庭都想留给下一代一些遗产,通常是物质性的。平心而论,剥夺孩子继承权的行为一向被认为是父母能施加于下一代最具破坏性的惩罚之一。同时,渴望增多自己传承的遗产,也是家族的特征,以便将其更好地传给后代。多年来,加入主业团的男女都获得了他们前人「倍增」的遗产。因此,天主赐予圣施礼华的精神是一项重要的遗产,我们在主业团中绝不允许它「贬值」,同时亦在其中添加了适合于每个时代精神生活的内涵,以及一些合作性的使徒事工,采撷了前人丰美的硕果。换言之,每一世代的任务是传递充满活力和成果的主业团精神,采用适合每时代的非常态规范,并更新各种合作性的使徒事工所需的动力。

努力增加主业团的传承,首先需要每个人发挥主业团的精神,勤奋培育我们自己,并更深入地体察圣施礼华的生活,意识到他是天主神恩的传递者。乍看起来,无论主业团给人多么深刻的印象,然而能否产生丰硕的果实,全然在于天主,而不在于人的作为。因此,我们要与日俱增、深刻的理解天主在1928年10月2日赐下的旨意。

其次,我们需要在自己的生活中融入圣施礼华的信念,这能帮助我们在自己的时代和环境中「成为天主的事业」:抱着尊重当代文化的态度,使福音和主业团的精神能迸发出「现代性」,因为是前者赋予后者生命整个的价值。因此,真正新的启迪—根据主业团的神恩来阅读福音—将发现一些当代文化的阴影,认出该文化表象上很现代化,但实际上多半来自罪恶的混乱和谎言。这需要以智慧来慎思、明辨什么是属于精神的,什么是可以改变的规范,而规范的确是该随着时间而有所更改的。在这方面,教宗鼓励所有基督徒万不可逃避现实地说:「一直都是这样。」因为这种态度「扼杀了自由,扼杀了喜乐,扼杀了对圣神的忠信,毕竟圣神总是激励我们前进,带领着教会前进。」[9]

圣施礼华用一句精辟的话总结了主业团的精神:「像福音一样历久弥新。」[10] 平静的认知这种现代化,引导我们走向自由和负责任的使徒工作,它「就像手套一般服帖」地适应每个人,以便将福音传递给我们这一世代。「基督特别钟爱那些寻求想过祂所追寻和宣讲的生活的人。」创办人写道:「主业团没有僵硬的非常规范,避免用过时的规定阻碍主业团对每个时代的适应性,有必要创建一个具备良好教育和始终如一的天主教徒组织,以团结、和平和爱德为标志,使他们准备好在社会中有所作为。」[11]

最后,增加主业团的传承还需要—天主和主业团都指望—在适当的时候,靠创造力来重振现有的使徒工作,并衍生出许多不同类型的新事工。对机构的忠诚度有时会导致我们极力维护前人开创的事业,赋予其每个时代所需的活力。尽心尽力协助前人开始的工作,是那些在机构中与时俱进的人的成熟标志。

延续的父职

尽管在流行文化论坛中,有些假定「父亲之死」的声音,作为人类解放的必要条件。但这一推测的后果是有目共睹的:人们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独,因此也越来越脆弱。原本在促成人们自由的,反而陷入更深层的奴役。其实父亲在家庭中不但不是自由的障碍,反而是家庭本身存在,和完成其使命的关键角色:使我们能够去爱,为我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好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在主业团,我们父亲受托的父职以他继承者的形像延续下去。这父亲身份提醒我们是在天之父疼爱的孩子,鼓励我们去爱天主和他人,支持我们承行天主的旨意和家庭的遗产—主业团的精神—每个人都被召唤去关怀她。事实上,最终的责任则落在主业团监督,以及协助他执行管理任务的参事与咨议会身上。他们有责任去分辨什么是属于主业团的精神,什么是可以改变的,[12] 这不仅是相关于机构组织的结果,也是出于主业团在教会内的家庭特质。因此,主业团中的父亲身份,又是天主对我们慈悲的另一证明;是「天定必成」的征兆。[13]

「当我想到主业团时,我感到『目瞪口呆』。」[14]圣施礼华的这句话并非是他青春期短暂情感的回响、好像不知天高地厚,已排除了一切改进的可能。其实不然,它反映出一个人,年复一年地让天主的恩宠不断地在他内心做工所燃起火热般的炽爱。在始于1928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如果想要成为这个链条中的一个环结,我们也必须有颗这样赤诚的爱心。

[1]参阅Andres Vázquez de Prada,《主业团创办人》第1册,287页

[2]范康仁《书信》2021年6月10日

[3]范康仁《牧函》2022年3月19日,12

[4]范康仁《牧函》2019年11月1日,6

[5]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22

[6]范康仁《牧函》2017年2月14 日,9

[7]方济各《福音的喜乐》120

[8]范康仁《牧函》2022年3月19日,5

[9]方济各,讲道,2017年5月8日

[10]圣施礼华《会谈》24

[11]圣施礼华《圣加俾厄尔事工指示》14

[12]参范康仁《牧函》2022年3月19日,11

[13]圣施礼华《指示》1934年3月19日,47

[14]参蔡浩伟主教《牧函》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