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四周星期三

一些可以丰富我们在常年期第四周做祈祷的反思。

耶稣的智慧
与天主关系亲密的果实
真正的智慧


耶稣的智慧

当耶稣开始祂的福传活动,第一次去到犹太会堂时,祂的邻居们都感到惊讶。 他们彼此对问:「祂这一切是从那里来的呢? 所赐给祂的是什么样的智慧? (谷6:2)」我们可以设定耶稣认识在场的人; 祂甚至可能为其中一些人工作过,并且他们中有些是祂的朋友。 另一方面,祂的乡亲们也知道耶稣为人正直,可是他们从未见过祂宣讲或行神迹。 那天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措手不及,于是他们嘀咕道:「这人不就是那个木匠吗? 祂不是玛利亚的儿子......祂的姊妹不是也都在我们这里吗? (谷6:3)」

福音的作者们一再告诉我们耶稣基督是充满智慧的。 圣路加在叙述祂身在圣殿里与经师谈话时说明这一点:「凡听见祂的人,对祂的智慧和对答,都惊奇不止。 (路2:47)」圣路加在叙述祂在纳匝肋的隐居生活时以此作结:「耶稣在智慧和身量上,并在天主和人前的恩爱上,渐渐地增长。 (路2:52)」日后,耶稣在祂的公开生活中,祂的言行和教训引发了周围的人的惊讶:「从来没有一个人如此讲话,像这人讲话一样。 (若7:46)」耶稣的智慧使祂的教导不同于经师和法利塞人。 祂将自己置于他们所解释的律法,和他们在其内敬拜天主的圣殿之上。

耶稣降来是为了向我们传递天主的智慧,这智慧比我们透过人的方法所能获得的丰富知识更加深奥。 每一个有善心的人都可以获得这种智慧。 圣施礼华在讲道时说:「不一定要学识渊博才能真正有智慧。 主将(祂的智慧)丰富地赐给那些用正直的心去寻求祂的人。」[1] 我们可以祈求圣神赐给我们智慧这个恩赐,让它引导我们以天主的双眼来看实事。 「有时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内心的状况,带着爱或恨,或带着嫉妒来看事物...... 不,这不是天主的看法。 智慧就是圣神在我们的内心工作,好使我们能够用天主的双眼来看事物。」[2]

与天主关系亲密的果实

让自己的生命充满天主的智慧,意思不是指拥有广泛的人性的知识。 它亦不直接地有赖于我们个人的优点或努力。 归根结底,它是上主因为我们与祂关系亲密而赏给我们的一个恩赐。 「有一种知识,人是只有透过圣德才能获得的。 我们会遇到一些隐藏不露的人灵,一些被遗忘了的人,他们非常谦卑、舍己为人和圣善,并且有奇妙的超性的眼光。」[3]

圣保禄指出,真正的智慧能让我们知道天主的圣意,并能让我们行事为人「相称于主,事事叫祂喜悦,在一切善功上结出果实,在认识天主上获得进展。 (哥1:9-10)」这个外邦人的宗徒理解福音为一种智慧,「不过不是今世的智慧,也不是今世将要消灭的有权势者的智慧; 我们所讲的,乃是那隐藏的,天主奥秘的智慧,这智慧是天主在万世之前,为使我们获得光荣所预定的; 今世有权势的人中没有一个认识她。 (格前2:6-18)」

宗徒们在与基督一同生活中,逐渐地获得了这种天主的智慧。 他们与祂的关系,使他们每个人在自己身上都积累了审慎、深思熟虑、和宽宏大量,以及对现实的深刻认识,这一切将会随着圣神的被派遣来临而得以完善。 我们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接受这份恩赐,尤其是透过各件圣事。 当我们在圣体中领受我主或花时间做祈祷时,我们就与祂建立一个亲密的关系,使我们能够领受天主的智慧,并且成为处身在世界中央的默观者。

真正的智慧

圣经向我们保证,有了智慧,「一切美物都伴她而来。 (智7:11)」这份恩赐是如此珍贵,以至撒罗满王宁愿取她而舍弃其他一切:「我宁要智慧,而不要王权和王位; 财富与她相较,分文不值。 无价的宝石也不能与她相比,因为,一切黄金在她面前,不过只是一粒细沙; 白银在她跟前,无异一撮泥土。 我爱她,胜过爱健康和美色,我以她比光明更为可取,因为,由她而来的光辉,从不暗淡。 (智7:8-10)」

在智慧的指引下,我们学习在任何情况下都与天主生活在一起,舍己为我们的兄弟姊妹服务,因为「这种完全无偿的爱是真正的智慧。」[4] 每一天都为我们提供无数的机会,让我们按照这份来自天主的恩赐而生活。 当夫妻二人「争吵斗咀,然后又互不相望,又或如果相望时却以不快的眼光去望:这是天主的智慧吗? 不! 相反,如果其中一个说:'啊,好吧,风暴已经过去了,让我们和好吧',然后俩人重新开始,平安地向前迈进:这是智慧吗? 是的! …… 而这是人无法学习得来的:这是圣神的一个恩赐。」[5]

耶稣不能在纳匝肋停留太久。 由于一些邻居的敌意,这次回乡探亲被迫提早结束。 祂的智慧并没有感动所有人; 他们中有一些人更加因此而拒绝接纳祂。 日后,祂会在另一件令人反感的事情中揭示祂的智慧:就是十字圣架。 在其上,祂「真实地展示出天主是谁。 祂就是一个爱的力量,这股力量甚至为了救赎人类而拥抱十字圣架。」[6]

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在那天可能也身在纳匝肋,和祂一起,而她或许也悲伤地看到乡亲们猜疑的眼光。 她、承载着天主的上智之座,也可以帮助我们去迎接这份恩赐进入我们的生命中。

[1] 圣施礼华,《与主对话》,164

[2] 教宗方济各,2014年9月4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3] 圣施礼华,《与主对话》,164

[4] 教宗本笃十六世,2008年10月29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5] 教宗方济各,2014年9月4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6] 教宗本笃十六世,2008年10月29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