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十周星期一

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在常年期第十周做祈祷的反思。

满怀慈心地回应人群
幸福与永生
听众的惊讶之情


满怀慈心地回应人群

耶稣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与祂的宗徒会面,是一个俯瞰加里肋亚海的丘陵地区。 经过历时多天、周游各城各村以宣讲天国并治愈病人的忙碌行程之后,他们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但他们意识到人群正在寻找基督:来自以色列全国各地的人想聆听祂。 耶稣见到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慈心,并说了一篇给在场的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讲道:祂向他们讲述真福八端(参阅玛5:1-12;路6:20-26)。

我们可能也曾感受过像耶稣和祂的门徒的情况。 经过一天忙碌的工作后,我们回到家里,以为可以放松一下并享受应有的休息,但一打开大门,却发现有人在寻找我们:向我们求助的配偶,哭着脸以博取关注的孩子,需要照顾的父亲或母亲......

基督推开了祂正在寻求的休息,因为祂看着前来找祂的人群,对他们动了慈心。 当这么多人渴望听祂说话时,祂无法安静地休息。 祂知道祂的话可以把他们的心燃烧起来。 祂来到世上是为了拯救他们并分享福音。 同样,「如果我们与主保持联系,又不麻木自己的内心深处,那些待办的事情就无力窒碍或吞噬我们。」 [1] 这个要求我们帮助的配偶、孩子、或父母可能会耽误我们正在渴求的休息,但是上前去接待他们会提醒我们真实的自我,并给我们一颗像耶稣一样的、能够同情他人的需要的慈心。

幸福与永生

真福八端是我们最重要的各个问题中之一个的论述的一部分:通往幸福的道路是什么? 圣奥斯定写道:「我们当然都渴望幸福地生活。 而且几乎在话音未落前,便已没有人不同意它。」 [2] 真福八端还触及另一个关键问题:人死后还有生命吗? 耶稣并不只是提供一些让生活大体上是幸福的建议,而是邀请我们放眼展望永恒生命。 因此,真福八端是一条表达出天主注入了我们心中的一个双重渴望的道路:寻求尘世中的真正幸福,以及争取永恒生命的幸福。

这两个渴望并不互相矛盾。 圣施礼华说:「我每天更加相信天堂的福乐,是为那些懂得如何在世上快乐生活的人。」 [3] 耶稣并不是要求我们要在世上积累苦难,以求日后能够在天堂里享福。 圣人们都是知道如何在今世过得快乐的人。 当然,他们和我们一样经历过忧伤和失望,可是这些挫折并没有剥夺他们的快乐。 他们的快乐并不是建立在他们购得或找得的东西上,而是建立在视它为一个白白无偿而获得的恩赐上。 「真福、成圣,并不是一个仅由辛劳和牺牲所组成的人生计划。 它最重要的,是快乐地发现自己是天主钟爱的子女。 而这让你充满喜悦。 它不是个人的成就,它是一个我们所获得的恩赐:我们是神圣的,是因为天主、神圣的天主,到来居住在我们的生命中。」 [4]

听众的惊讶之情

宗徒和群众听到耶稣的话都感到很惊讶。 一直以来,他们都以为人性的富足是天主之慈爱的一个标记。 按照这个逻辑,如果一个人拥有很多财产和良好的声誉,就意味着天主要赏报他对诫律的忠诚。 如果一个人生病或贫穷,就意味着他或他的父母是个罪人。 他们惊讶地听到耶稣说神贫、哀恸、和受迫害的人会是有福的。

他们或许有着不同的反应。 有些人可能完全不理睬耶稣的说话:他们不相信在那些情况下能够过幸福的生活。 有些人认知到祂的想法的美好,但认为由于我们人性的弱点,这些想法是理想主义、不切实际的。 然而,其他人则全心全意地迎接耶稣的信息。 他们听到的是一个了解他们的痛苦和奋斗──贫穷、不公义、不舒适......──的人,而祂告诉他们,这些都不是天主的惩罚,也不是永福的障碍。 相反,它可以是一条使他们成为天国的继承人的道路的一部分。

天主并不是远在他方。 祂「对我们感兴趣,祂爱我们,祂亲自进入了我们的历史现实中,祂与我们交流,甚至取了人的血肉......祂从祂的天上下来,将自己沉浸在人世中,在我们的世界中,并教导我们'生活的艺术',通往幸福的道路。” [5] 我们可以请求童贞圣母玛利亚教导我们如何分享福音,肩负起他人的问题,以及展示与她的圣子一起活出真福八端的美丽。

[1] 教宗方济各,2021年7月18日三钟经前的谈话

[2] 圣奥斯定,《论公教信徒的生活之道》1,3,4

[3] 圣施礼华,《炼炉》,1005

[4] 教宗方济各,2021年11月1日三钟经前的谈话

[5] 教宗本笃十六世,2012年11月28公开接见时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