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厄里亚! 因你的奇迹,你是多么荣耀! 谁能自夸与你相似? …… 看见你的人,和安眠于爱的人,是有福的! (德48:4,11)」德训篇歌颂了「一位激烈如火的先知厄里亚,他的言辞炽热如火炬。 (德48:1)」以及厄里叟,因为「在厄里亚被旋风卷去后,厄里叟充满了他的精神; 他在世时;没有君王能够动摇他,没有人能够屈服他,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倒他; 死后,他的尸体还能执行先知的任务。 (德48:13-14)」
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例子可能会误导我们,让我们认为圣德是个遥不可及的理想,是平凡的人无法企及的。 然而,德训篇也清楚地断言「我们也要生活(德48:12)」:天主将会赐给我们超性的生命,即祂的生命,这就是组成圣德的东西。 当时仍是枢机的拉辛格写道:「圣施礼华教导说:圣德是与天主的紧密接触:它在于成为天主的朋友,让祂工作,祂是唯一能真正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和幸福的那位。 当施礼华说我们所有人都蒙召要成圣时,在我看来,他基本上是在想起自己的个人经历,因为他从未做过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但只是让天主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伟大的更新诞生了,一股在世界上行善的力量,尽管我们人性的软弱并没有消失。」[1]
靠着天主的怜恴,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这个「伟大的更新」和「在世界上行善的力量」。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平凡事物中,我们蒙召要成为圣人,可以获得封圣的圣人。
天主希望通过我们成就伟大的事。 祂所要求的只是我们「以热恋中的人般的精致细腻之情」[2] 来以我们与祂的关系作为优先。 我们通过祈祷来维持这种关系的生命活力。 「圣人拥有祈祷的心灵,感到需要与天主相通...... 我不相信圣德可以没有祈祷...... 我坚持认为,这不仅适用于少数享有特恩的人,而且为所有人来说亦然,因为'我们全都需要这种寂静; 这样的寂静充盈着我们所爱的天主的临在。』 …… 在这样的祈祷中,万籁俱寂,我们可听到上主温柔的声音在寂静中回盪。」 [3]
耶稣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祈祷才能让天主喜悦:「你们祈祷时,不要唠唠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样,因为他们以为只要多言,便可获得垂允。 你们不要跟他们一样,因为你们的父,在你们求祂以前,已知道你们需要什么。 (玛6:8)」祂教我们唸天主经,这篇「整个福音的总结」[4]。 「你们可以读遍圣经中所有祈祷经文,我不相信你们能找到主祷文中所没有的东西。」 [5]圣多玛斯阿奎那写道:「天主经是最完美的祷文...... 在其中,我们不仅祈求我们能够正确地渴望的一切,而且还按照我们应该渴望的顺序地祈求。 因此,这个祷文不仅教我们去祈求,也主导了我们的整个情操。” [6]
耶稣要我们感受到天主圣父对我们的爱的伟大,和以我们身为天主子女而得到的力量作为依靠。 因此,祂鼓励我们怀着小孩子般的信任转向天主。 我们对神圣父子关系的生动的认知,使我们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感到安全,充满信心地踏上神圣的旅程。
圣施礼华说:「你的生命必须是恒久的祈祷,与我们的主永不止息的交谈:不论情况是惬意或不快,容易或困难,平常或异常。 在每一种情况下,你应立即恢复你与天主父的交谈。 你应在你的灵魂里寻觅祂。」[7]
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但我们应该牢记,我们总是透过与耶稣基督的结合而来到天主圣父台前。 我们的祈祷可以是简单地重复耶稣的名字:「呼求耶稣圣名是常常祈祷的最简单的方法。 从一颗谦虚而专注的心,经常发出重复的呼求,其力量才不致失落在'唠叨'(玛6:7)的话语中,而是要'把天主的话保存起来,以坚忍结出果实'。 这种祈祷'随时可行',因为它并不是附属于其他事物的事,而是唯一的事,即爱天主的事,它使一切行动在基督内获取力量并得以圣化。」[8]
呼求耶稣的名、重复它、品味它,就是一个有力、美丽的祷告。 这就是为什么圣施礼华告诉我们:「不要害怕以我主的名字,耶稣来称呼祂,并对祂说,你爱祂。」 [9]圣母玛利亚是第一个(在天使报喜时)听到耶稣的名字的人,而自从她胎中怀着她的圣子那一刻起,她就充满无限的爱意地重唸着它,把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复思想(参阅路2:19)。
[1]若瑟拉辛格,「让天主工作」,载于2002年10月6日的《罗马观察报》
[2]范康仁蒙席,2017年2月14日的牧函,30
[3]教宗方济各,《你们要欢喜踊跃》宗座劝谕,147,149
[4]戴都良,《演说集》,1,6
[5]《天主教教理》,2762
[6]圣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II-II,q83,a9
[7]圣施礼华,《炼炉》,538
[8]《天主教教理》,2668
[9]圣施礼华,《道路》,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