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史玛窦非常简洁地描述自己对主耶稣的呼召的反应:「他就起来跟随了耶稣。」(玛9:9)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与之前的完全不同了。 对于坐在岗位上收税的他来说,也许人生的主要目的就是享受赚来的财富。 然而他现在与耶稣在一起,他的优次就完全不同了。 的确,在此之前,他大多数同胞都没有善待他,但金钱和罗马当局对他的尊重却补偿了这一点。 现在,面对着耶稣的仪容和说话,玛窦决定放弃这一切恒久稳定的事,开始一个跟随着默西亚的历程。
「他就起来。」这个「起来」的姿态表示他明认一个人物的重要性,意味着他停止自己正在埋首的工作,并且完全地注意着这个人。 当一个人站起来时,这表明他有警觉性,准备前往任何需要他的地方。 圣玛窦表现出他愿意为耶稣做任何事,因为感谢天主和多亏他自己的皈依,他的价值观彻底地改变了。 最重要的不再是致富或过一个安逸的生活,而是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委身于基督的使命。
圣玛窦当然意识到自己的抉择所涉及的风险。 可是他已经把精打细算的态度抛诸脑后。 每一个门徒的生命都意味着为自己开启一个属于天主的历程,这个历程是常常充满惊喜和不确定性的。 跟随耶稣意味着专心地跟随着祂的脚步,有时候会不准确地知道祂会带我们去哪里,但却意识到祂所能给予我们的幸福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我们必须信赖祂,挺身而出去与祂见面,并且克服这样的恐惧: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错过生命中许多美好的事物。 祂带给我们惊喜的能力,远远超出我们所预期的。」[1]
圣玛窦给耶稣的答复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他没有考虑自己是否已经准备好,又或自己会否日后能做出一个更好的决定。 也许神妙地,他一直都在期待着师傅耶稣对他发出这个召唤。 而为了发掘它最丰富的内容,他必须仔细地观察和聆听祂,而不是做自己的盘算。 不继续跟随耶稣,并仔细地盘算其利与害的诱惑总是会出现的,尤其是当跟随祂变得更加困难,并且似乎不值得为此付出努力时。
这就是圣伯多禄在水面上行走时所发生的事。 只要他定睛在耶稣身上,他就能够站稳和向前走。 可是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和强风的力量时,恐惧和不安全感就占据了他的心,他便频于下沉。 在他的呼救声中:「主,救我罢!」(玛14:31)──「耶稣立刻伸手拉住他,对他说:『小信德的人哪! 你为什么怀疑?』」(玛14:31)
跟随一个圣召就像在水面上行走一样。 它需要我们超越自己的能力,相信主耶稣才是在行动和做计算的那一位。 当然,在这条道路上,一个能够给我们提供建议、帮助我们认清自己圣召的人的属灵陪伴也是必不可少的。 圣施礼华坚持:「你要真诚地事奉天主,忠信于祂,然后,就不必再担心什么了:因为『假如你先追寻天主的国和祂的义德,其他的一切』── 无论是物质的东西,或是方法 ──『都自会加给你。』这确是个伟大的真理。」[2]
为了庆祝自己回应了耶稣的召唤,圣玛窦决定在家中宴请亲友。 在场的有一些像他一样的税吏,还有一些在人们眼中也被视为大众罪人的人。 因此,法利塞人看见主耶稣与他的朋友们一起吃饭,就问门徒:「你们的老师为什麽同税吏和罪人一起进食呢?」(玛9:11)可是基督听到这些说话后回答说:「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 你们去研究一下:'我喜欢仁爱胜过祭献'是什么意思; 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来召罪人。」(玛9:12-13)
「我们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承认我们当中没有人、没有任何一个在场的人可以说:我不是罪人。 法利塞人确实这样说,而耶稣强烈地训斥了他们。」[3] 接纳实在的、有优点也有劣点的自己,会使自己更加接近主耶稣。 祂来到我们中间,不是因为我们做得很好,而是因为我们是罪人,需要祂的怜憫。 亲近主的第一步就是认知到我们需要祂。 然后,我们将在基督身边面对个人的卑贱,知道罪过的经验不会让我们怀疑自己的使命。 圣施礼华说:「天主的德能经常藉我们的软弱彰显出来。 它激励我们奋战,克服我们的缺点,尽管我们深知在这尘世征途上,我们不会取得彻底的胜利。基督徒的生活是继续不断每天重整旗鼓的过程,周而复始,更新不已。」[4]
圣母玛利亚,仁慈之母,会以她不带责备的慈母目光来帮助我们明认自己的罪过。 她又会从她圣子获得那让我们能充满希望地奋斗所需的恩宠。 她知道耶稣会「通过我们改过从善的努力,守身如玉的自重」[5],显现给我们。
[1]范康仁蒙席,“Letting Oneself Be Surprised by a Good Father”,2019年1月25日La Estrella
[2]圣施礼华,《道路》,472
[3]教宗方济各,2017年7月7日的讲道
[4]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14
[5]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