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咏集第一篇以赞美那个意识到自己是受造物,并且认识到天主的伟大的人作为开端:「而专心爱好上主法律的,和昼夜默思上主诫命的,像这样的人才是有福的!」(咏1:2)我们蒙邀去思考那些明白「敬畏上主」的真正意义的人所采取的态度。 敬畏上主是圣神的一个恩赐,与畏惧完全无关,它引导我们去认识我们造物者天主的智慧和伟大。 圣咏集作者的这首诗歌赞扬那些把心神扎根于自己真正渴望的事物、行动指向自己真正喜爱的事物、以及对任何可能使自己与主分离的事物不感兴趣的人。 我们希望自己有这种态度:坚定地活在对天主的伟大的默想和对人类的爱中。
圣经向我们说述犹大王希则克雅对来自亚述王的一封恐吓信的反应:「希则克雅从使者手中接过信来,唸了以后,就走进上主的殿,将那信在上主面前展开,然后希则克雅恳求上主说:『上主,坐在革鲁宾上面的以色列的天主! 惟独祢是地上万国的天主,祢创造了天地。 上主,请祢侧耳倾听! 上主,求祢睁眼垂视,细听......'」(列下19:14-16)希则克雅向天主陈词时的信心是惊人的。 他可能习惯于赞美和感谢天主,这帮助了他在有需要时会更加转向天主。 故事继续描述当天晚上,上主的天使如何在亚述营中杀死十八万五千人。
天主一直都在等待着我们。 祂等待我们与祂分享我们的需要,特别是分享我们向祂呈现的爱 ── 不是因为祂需要它,而是因为这种态度会让我们内心培养出神圣的「敬畏上主」。
圣咏说:「在我们天主的城池中,上主至大,应受到赞颂。 祂的圣山巍峨高耸,是普世的欢喜,北方中心熙雍圣山,是大王的城邑。」(咏48:2-3)这些章节向我们讲述基督徒试图在地上建立的一座城市,一座建基在天主对人类的爱之上的城市。 圣奥思定在他临终前写了一篇论文,深入地探讨这个主题,圣多默莫尔也这样做。 这两个例子都帮助我们认识到,圣人们认为默想在尘世的天国的本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相互联系以求实现这个天国,是多么重要。
在这方面,圣施礼华说:「圣神内的真理与正义,和平与喜乐,这才是基督的神国:就是那救人的神圣行动,它将在人类历史告终,我主自高天降来审判万民之时才臻于大成。」[1] 基督在地上的神权,所指的主要是祂如何临在于人的心中。 如果基督在我们的灵魂内占着中央的位置,我们在弟兄姊妹中的行为就会符合天主对人的看法,以及祂要在世界为王的方式。
基督徒的生活总是在共融中的; 道路并不是个人单独地行走的。 基督建立了的教会就是祂自己的妙身,而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其中的各部分。 它的活动,因此也是它管治的范围,遍及所有它的成员所在的地方。 「与人类社会那自私自利、甚至损人利己有所不同,信徒的团体拒绝个人主义,崇尚分享和团结。 在一个基督徒的灵魂中,是没有自我主义的空间的。」[2] 这种在天主所有子女之间的共融和团结,就是祂的管治的一个征兆。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稣描述当天主的宏伟与那些不愿意或没有准备去接受它的人接触时会发生什么:「你们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珠宝投在猪前,怕它们用脚践踏了珠宝,而又转过来咬伤你们。」(玛7:6)这并不意味着有些人注定不能进入天国。 相反,每一个人都蒙召去进入与天主同在的幸福中,而我们必须思考与每一个人分享这项邀请的最好的方法。 因此耶稣接着说:「所以,凡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于此。」(玛7:12)我们要为每一个人找出对其最适合的道路,找出如何使自己适应每一个人各自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准备福传这个甜蜜的喜乐,圣施礼华建议我们要为每一个人祈祷:「不过,让我们不要只想到自己,要开扩胸怀,容纳全人类。 首先,我们应当想到近人、亲戚朋友同事等等,看看能否帮助他们向往与我主建立更亲密的友谊......也要为所有你不认识的灵魂祈祷,因为我们都是四海之中同舟共济的游子。」[3]
耶稣说:「那导入生命的门是多么窄,路是多么狭! 找到它的人的确不多。」(玛7:14)确实,如果我们要在有很多人陪伴的情况下进入这个生命,路途就会很窄。 圣施礼华教导我们说:「宽宏大量的心可以容纳许多人,宽宏大量的人会突破自己、为人服务。」[4] 第一个深入了解天国并且接受生活在其中的邀请的人就是我们的圣母玛利亚。 我们可以请求她使我们成为宽宏大量的人,好使我们可以把它一一带给我们周围的许多人。
[1]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80
[2]教宗方济各,2019年6月26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3]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75
[4]圣施礼华,《天主之友》,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