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经典的思想家都承认,活在这个世上的人,犯错是无可避免的。 对于这个事实,圣保禄在他的书信中披露了他自身的经历,告诉身在罗马的基督徒:「因此,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 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 (罗7:19)」他附和了以色列人自古有之的智慧:「因为义人虽七次跌倒,仍然要起来; 但是恶人一失足,必陷祸患中。 (箴24:16)」我们有犯过罪,同时又有耶稣宽恕我们的保证。 当伯多禄询问师傅耶稣他应该宽恕多少次时,耶稣回答他说:「我不对你说: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个七次。 (玛18:22)」然而这种怜怸的态度似乎与耶稣在另一个场合所说的话自相矛盾:「引人跌倒的事是免不了的; 但是,引人跌倒的人是有祸的。 (路17:1)」
福音所说的,一个造成恶表的人,就是指因自己的罪而引导他人偏离善而倾向恶的人。 耶稣在谈到一些法利塞人时多次指出这一点:「凡他们对你们所说的,你们要行要守; 但不要照他们的行为去做,因为他们只说不做。 (玛23:3)」他们蒙召去体现梅瑟的法律,可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却与他们所宣讲的不符。 这种互相矛盾,“说一套,做一套,是魔鬼削弱天主子民,使人远离上主的最便捷的武器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反躬自问:『我的生活是否言行一致? 是否忠于福音? 是否忠于上主?」[1]
耶稣公开地谴责恶表这个重罪,然而祂也赞美言行一致的生活:「看,这确是一个以色列人,在他内毫无诡诈。 (若1:47)」那些让自己被天主所钟爱的人的谦卑见证是一道光,能够为我们的世界带来新的光芒; 这道光使别人更容易地发现祂的面容。
「把一块磨石套在他的颈上,投入海中,比让他引这些小子中的一个跌倒,为他更好。 (路17:2)」耶稣这句严厉的声明,强调那些年少或心智薄弱的人特别容易受到的伤害。 福音经常向我们显示耶稣对弱小者的爱。
今天,天主继续通过他们的父母和照顾他们的人为孩子们提供同样的爱。 从很年幼时起,孩子们「在开始获得滋养和呵护的同时,也得到那确立爱的属灵性的恩赐。 爱的举动可以通过给孩子起名、分享语言、一个目光背后的意念、和一个微笑带来的亮光而体现出来。 这样,孩子们就能学会人际关系的美好,这美好出自我们的心灵,寻求我们的自由,接纳他人与自己的差异,把他人视为对话者而予以认可和尊重...... 这就是爱,这爱带着天主的爱的火花!」[2]
天主对弱小者的爱,我们只能以意识到自己也是孩子的纯朴来拥抱它。 圣施礼华说:「但所有缠绕不清、复杂的东西,或在个人问题上兜兜转转,都会形成一道屏障,阻挡人听到主的声音:」[3] 它在我们周围筑起了一堵自满的墙。 相反,纯朴让我们体验到爱。 我们可以祈求天主赐予我们属灵的婴儿期,让我们把自己看作是耶稣所爱的小孩,我们也可以为那些弱小的、没有人保护他们的弱势社群祈祷。
「你们要谨慎! 如果你的兄弟犯了罪,你就得规劝他; 他如果后悔了,你就得宽恕他。 (路17:3)」耶稣向我们显示祂那怜憫、慈爱的心,同时又希望我们以同样的方式生活:这就是我们快乐的根源。 但经验证明,宽恕他人并不总是那么容易。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宗徒们在耶稣谈到需要宽恕他人和避免恶表之后,求祂增加他们的信德(参阅路17:5)。 有时候,为了接纳我们之间常常都需要彼此宽恕,我们必需对天主有信德和信赖。
当我们宽恕某人时,我们不会忽视他们可能犯了的错。 在某程度上,我们是正在参与「天主那能治疗人和转化人的、使人和解和复元的爱。」 [4] 我们是在效法耶稣的态度,以及在自己和这个人的救赎工作中与祂合作。 我们知道耶稣总是宽恕人,这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不会怨恨他人,不会为自己给予他人的宽恕而设限。 金口圣若望写道:「天主最讨厌的莫过于那些记住他人错犯的、心肠硬的、心存愤怒的人。」 [5]
当我们得到天主的宽恕时,我们就会感受到祂的慈爱的美善和亮丽。 我们获得了的新理解会拓宽我们理智的范围,使我们摆脱骄傲,并帮助我们通过天主的眼睛去观看世界。 我们可以祈求圣母玛利亚,信德的模范,为我们取得这种看待自己和看待我们的弟兄姊妹的方式。
[1] 教宗方济各,2017年11月13日的讲道
[2] 教宗方济各,2015年10月14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3] 圣施礼华,《天主之友》,90
[4] 教宗本笃十六世,2012年4月30日的讯息
[5] 金口圣若望,《论犹达斯负卖耶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