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人共融的生活
欣赏那将我们与其他人联系在一起的事物
多样性彰显出天主的完美
门徒们仍然觉得很难理解耶稣,尤其是当祂谈到祂将要面对的苦难和死亡时。 他们仍然保持着人性化的视野。 毫无疑问,他们爱基督,但并不是无条件地爱祂。 他们将自己那世俗化的期望投射到祂身上。 然而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学习。 他们简单而清楚地将自己的想法和困扰向耶稣提出。 他们把互相之间的谈话告诉耶稣,并讲述他们做使徒工作时遇到的事情。 有一次,「若望向耶稣说:『师傅! 我们见过一个人,他因祢的名字驱魔,我们禁止了他,因为他不跟从我们。』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没有任何人,以我的名字行了奇迹,就会立即诽谤我的。 因为谁不反对我们,就是倾向我们。'(谷9:38-40)」
我们可以想象耶稣在做出这个纠正时的耐心态度。 祂甚至可能对祂拣选了要成为宗徒的这一小群人早期的蹒跚步伐而发笑。 门徒的初衷是好的,可是他们仍然需要对事物有更好的理解,需要从天主的角度来看事物。 他们仍然以非常肤浅、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现实。 然而耶稣却向他们指出,现实是多姿多彩的,那个以祂的名字行善的人,与祂的距离其实并不是像看起来那么遥远。 圣女大德兰惊叹地说:「理解一个灵魂,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1] 任何一个渴望行善的人都值得我们付出体贴的尊重、关注、同情和爱情。 「由于我们是按照天主的肖象和摸样而受造的,而天主是共融和坦白真诚的,所以我们的内心常常会怀有一股与人共融地生活、属于一个群体的渴望。 圣巴西略说:'在我们的本性中,没有什么比这更加特殊的,就是彼此建立一种关系,和彼此需要。'」[2]
圣奥思定写道:正如「(在天主教会中)可以找到非天主教的东西一样,在天主教会之外,也可能存在教会的东西。」[3] 美善在世界上的每一种表现,对于那些热爱一切美善之「源」的人来说,都是喜乐的理由。 在我们正在默想的这段福音中,耶稣的门徒的这个态度是非常人性化、非常普遍的,而我们可以在各个时代的基督徒团体中找到它,或许也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到它。 出于真诚和热忱,人会保卫某一个经历的真实性...... 这样,人就很难会欣赏别人所做的好事。」[4]
圣施礼华在对一个居住在很少天主教徒的地方的人谈话时说:「在你的地方,有很多人不是基督徒,但由于他们的正直和善心,他们在某程度上也是属于教会的。 我确信,假如他们知道天主教的信仰是什么,他们就会想成为天主教徒......我们属于教会的身体:我们是这个奇妙身体的一部分。 而他们,如果他们遵从自然律,就会有愿洗的一点儿。」[5]
共融的精神会使我们专注于一切使我们与他人团结在一起的,不是使我们彼此分离的事物。 耶稣邀请祂的门徒「不要敌我分明、界限分明、自己人或外人、我的或你的,而是要超越这一切,敞开心扉,即使在不寻常和无法预料的环境中,不在我们圈子里的人中,也要认出祂的临在和行动。 重要的是要更加专注于所做的事的真、善、美的真实性,不是做这些事的人的名字和其出身。」[6]
按照自然律,天主创造了无数的天使、许多的星系和行星,以及无数品种的动物、植物和矿物。 在超自然的秩序中,圣神自古至今都感召了无数的神恩,奇妙地丰富了祂的教会,这是毫不令人惊讶的。 显然,上主喜爱多样性,可能是因为这无数的神恩,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有形的受造物一样,以多样化的光芒反映祂那无限的完美。
按照天主的肖象,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热情地热爱多元化和多样性。 像大家庭一样,我们为这么多团体所结出的圣德的果实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这些团体彼此截然不同,在教会的历史上留下了广泛而深刻的印记,并在许多方面塑造了社会。 毫无疑问,这些教会实体发展了并继续进行着的工作,以及较为近期的实体所做的工作,全都是天主赐给世界的恩物。 这就是为什么圣施礼华建议我们:「当你看到别人的使徒活动做得很好时,应欢欣庆幸。 为他们祈求很多天主的圣宠,及对那些圣宠的回应。」[7]
我们可以祈求圣母玛利亚帮助我们常常对圣神的德能的广阔视野保持开放,好使我们「能够彼此欣赏,并赞美天主在教会中和在世界中行动所展现的无限创造力。」[8]
[1]圣女大德兰,《圣女大德兰自传》,星火文化有限公司(2019),23.17
[2]教宗方济各,2 019年1月24日的讯息
[3]圣奥思定,《论洗礼──驳多忒徒主义》,PL 43, VII, 39, 77
[4]教宗方济各,2018年9月30日三钟经前的讲话
[5]圣施礼华,1970年2月22日一个家庭聚会的笔记
[6]教宗方济各,2018年9月30日三钟经前的讲话
[7]圣施礼华,《道路》,965
[8]教宗本笃十六世,2012年9月30日三钟经前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