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二十五周星期六

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在常年期第二十五周做祈祷的反思。

对基督的敬慕与默观
十字架永远在身旁
生活在与天主的对话中


对基督的敬慕与默观

圣史路加告诉我们:「众人惊奇耶稣所作的一切。 (路 9:43)」不难想象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一方面,祂的说话充满权威,祂的魅力也吸引人群。 然而祂的教诲不仅仅是言语上的,也总是伴随着行动。 耶稣所行的神迹证实了祂来自天主,而祂的生活方式也反映天主的怜憫。 任何人看到耶稣都会对祂丰富的个性和祂说话里的宝藏做出反应。

耶稣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和祂给祂第一批追随者留下的印象一样深刻。 靠着天主的恩宠,这种感觉有时会再度出现在我们身上,但我们希望它常常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敬慕意味着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所爱的,因为所有的爱情都有一些新颖的东西。 恋爱中的人永远不会厌倦于想念所爱的人,不是出于好奇,而是因为我们想继续欣赏他们的丰盛。 这正是默观生活所需要的:我们知道耶稣就在身边,而我们永远不会厌倦进入祂的奥秘中。

就像任何人际关系一样,祈祷的生活是一个一点一滴地前进的旅程。 「一个接着一个的短诵...... 热心好像永远不足够,因为语言是多么贫乏......」[1] 我们的目标是将自己交托在祂的手中,让祂征服我们的心,「凝视天主,不眠不倦,生活得像囚犯。 当我们尽力完成所交付的责任(虽然我们有很多错误限制),而灵魂渴望逃避,奔向天主犹如铁块被磁石所吸引。」 [2]

十字架永远在身旁

我们可能会对耶稣因着人群的敬慕而作出的反应感到惊讶。 祂没有因他们的惊叹而沾沾自喜,反而开始向他们谈论十字架,仿佛要表明真正的默观与内心的净化是分不开的:「你们应谨记这些话:人子将要被交于人手中。 (路 9:44)」

基督一次又一次地坚持:「信德不能被低估为一种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味的甜味剂。」 [3]也许有些人跟随耶稣,是希望祂能保证他们能够过上更舒适的生活,或者只是为了感受自己是由一个名闻遐邇的先知所领导的群体的一分子。 然而这并不是基督的信息:真正的爱,与真理、现实是密不可分的,而且也不能忽视痛苦。 圣施礼华警告我们:「不要忘记与耶稣一起难免会碰到祂的十字架,当我们弃绝自己,把自己交付于天主手中,祂让我们尝试到忧伤、孤独、反抗、诽谤、中伤、嘲讽,内外夹攻,因为祂想以祂的肖像塑造我们。」 [4]

默观基督的面容并深入研究祂爱的奥秘,意味着找出祂的圣伤中的信息,和向祂心中的痛苦敞开自己的心扉,这颗心也拥抱着身在我们周围的所有正在受苦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那「灵魂的和生命的呼吸」[5] 的默观祈祷需要内在的克己,平静而坚定地努力保持我们的感官的自由,以便将它们置于耶稣之中,并以祂的方法来体验一切。 如果我们的祈祷把我们与基督联合起来,它也会把我们与世间的问题联合起来,并从天主的角度去理解它们。

生活在与天主的对话中

「但他们不明了这话,这话为他们还是蒙蔽着,不叫他们了解(路9:45)。」 当围着耶稣的人群听到祂谈论十字架时,他们感到很困惑。 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展现出如此伟大的能力,甚至能够起死回生的人,会谈到自己的痛苦的结局。 祂在胜利中谈论失败,使他们感到很困惑。 在一片欢乐和希望的气氛中,祂的说话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然而人们并没有将他们的困惑向耶稣说明,而是怕问祂这话的意思。 (路9:45)」他们对耶稣的敬慕往往是肤浅的认知再混上虔敬的恐惧。 然而耶稣邀请他们确保自己的默观不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印象、一个暂时的冲动,而是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改变。 祂让他们明白,他们的整个存在都可以是与天主的对话。

我们的心与基督的心的结合使我们能够以新的眼光去默观世界。 即使在历史的阴影和我们自己一生的故事中,我们也会瞥见天主的光。 「耶稣是这种凝视的大师。 祂的一生从来不缺乏时间、空间、静默和爱的交流,让一个人的存在不会被无可避免的考验所摧毁,而能保持美丽和完整。」 [6]圣母玛利亚,祈祷之师,能为我们求得一颗像她一样的、善于默观的心的恩赐。

[1]圣施礼华,《天主之友》,296

[2]同上

[3]教宗方济各,2021年9月15日的讲道

[4]圣施礼华,《天主之友》,301

[5]教宗本笃十六世,2012年4月25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6]教宗方济各,2021年5月5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