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福八端中,耶稣基督送给我们打开天国之门......以及通往尘世幸福的大门的钥匙。」 [1] 我们的心抗拒在贫穷、饥饿、悲伤或迫害中找到幸福的想法。 但耶稣强调:「几时......人恼恨你们......你们纔是有福的......那一天,你们欢喜踊跃罢! (路6:23)」
这句看似悖论的说话「邀请我们反思拥有信德的深刻意义,信德在于我们完全信赖上主。 它关乎摧毁世俗的偶像,以便向真实与生活的天主敞开自己的心扉。 只有祂才能给予我们那深切渴望、却又难以获得的丰盛生命。 兄弟姐妹们,确实,在我们这个时代,也有许多人自称是分施幸福的人......在这方面,人很容易不知不觉地陷于干犯第一诫,即偶像崇拜,用一个偶像来取代天主。 偶像和偶像崇拜看似是另一个时代的东西,但实际上它在每个时代都有!」[2]
主业团的监督写道:「天主要为我们打开一幅美丽的全景图,尽管我们的眼睛可能看不见它。 我们需要信赖祂,需要更加接近祂。 当我们接近基督时,我们需要放下对错过其他美好事物的恐惧。 祂给我们带来惊喜的能力比我们期望的还要大。」 [3] 基督化的生活并不是指要在世上积累痛苦,好能日后能够在天堂享福。 耶稣要我们在这里也快乐,可是祂不想我们的快乐建基于短暂易逝的事物上。 祂要把这快乐扎根于真理上,而只有真理才能解我们的渴。
当我们反思总领天使加俾额尔向玛利亚报喜时,我们意识到「新约圣经的第一个字就是邀请人去欢乐:『喜乐吧』、『欢欣吧』。 新约确实是带给我们欢乐的'福音'、是一个'好消息'。 天主不是离开我们很远,祂不是未知的、神秘的,或许是危险的。 天主与我们很接近。」 [4] 这股在世上川流不息的新喜乐,渗透在整部福音里,并在真福八端中破土冒出来。
当我们回想令自己最开心的事时,会意识到并非所有的开心事都是来自财富或逸乐。 「快乐不是短暂的陶醉:它是与此截然不同的! 真正的快乐不是来自物质或拥有物质,不! 它诞生于与他人的相遇,与他人的关系,它诞生于自己感觉到被人接受、被理解和被爱,和自己去接受、理解和爱他人。」 [5] 有时候,我们视耶稣应许给了我们的喜乐为将来才会实现的事,然而祂的说话其实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已经出现了。 一个信赖天主的人,经常会视挫折为一个提醒自己真正的幸福是来自天主的机遇。
身为天主按照祂的肖像所创造的子女,我们期望的不仅是有限的、易逝的幸福:我们想分享天父的喜乐。 耶稣告诉我们,祂愿意祂的喜乐存在我们内,使我们的喜乐圆满无缺(参阅若15:11)。 天主比我们自己更关心我们的幸福。
我们的信仰告诉我们,罪过是唯一能导致真正悲伤的邪恶。 它是喜乐的主要障碍物。 所有其他的不幸都只是乍看之下的邪恶,因为我们还没有从天主的角度来看它。 圣施礼华说:「我主要我们快乐。 当我看着我的孩子们时,我看到他们都很快乐,带着一种超性的喜乐,它是如此之深,以至可以与我们在世上生活的所有忧伤和挫折兼容。」 [6] 圣金口若望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即使喜乐也可能会以悲伤作结;但对于一个以基督作为生命之本的人来说,即使忧伤也会带来喜乐。」 [7]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于相信我们活该感到悲伤,因为我们没有回应天主的恩宠。 这种思维方式建基于我们以为只有当自己完美地进行所有项目时,幸福才会到来。 在我们与耶稣基督认同的旅程中,上主召叫我们去喜乐,这种喜乐「不是基于我们的美德;不是空虚的自满,而是建立在我们人性的软弱和脆弱之上。 认识到自己的软弱,体验内在的分歧,可以并且应该能够让喜乐出现。」 [8] 正如主业团创办人圣施礼华所强调的:「请坚信天主不想我们做可怜虫,但祂深知我们的卑劣,会使我们在软弱中成圣。」 [9]
天主那无限的、无偿的爱就是我们喜乐的泉源。 我们的母亲玛利亚全心全意、无条件地迎接了上主。 这就是为什么她可以充满谦卑地说,万世万代都要称她有福(参阅路1:48)。 我们可以请求圣母玛利亚帮助我们去体验同样的喜乐。
[1] 范康仁蒙席,In the Light of the Gospel,p.41
[2] 教宗方济各,2019年2月17日三钟经前的讲话
[3] 范康仁蒙席,2019年1月25日Letting oneself be surprised by a good Father
[4] 教宗本笃十六世,2005年12月18日的讲道
[5] 教宗方济各,2013年7月6日与修院修生和初学生会面时的讲话
[6] 圣施礼华,1974年5月26日的讲道
[7] 圣金口若望,关于若望福音的讲道,79
[8] 范康仁蒙席,In the Light of the Gospel,p.109
[9] 圣施礼华,《天主之友》,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