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是我们通往天主的途径
省察:辨认出天主的声音
有勇气去探讨我们的内心
圣路加和圣玛窦的福音都记述了那出众的、耶稣责备经师和法利塞人言行不一致的「祸哉,你们」的训诫。 师父耶稣严厉指责他们,因为他们关心外在的行为多于按照真理而生活。 「祸哉,你们这些法学士! 因为你们加给人不堪负荷的重担,而你们自己对重担连一个指头也不肯动一下。 祸哉,你们! 你们修建先知的坟墓,而你们的祖先却杀害了他们......祸哉,你们法学士! 因为你们拿走了智识的钥匙。 (路11:46-47, 52)」
耶稣基督的话语不但没有软化他们的心,反而令他们开始严厉追逼他,盘问他......窥伺他(路11:53-54)。」 的确,主耶稣以严厉的言辞遣责他们。 然而倘若他们稍微有一点勇气和诚意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他们就会意识到耶稣的指责是公正的。 谦卑使我们能够接受纠正,并踏上天主要求我们走的皈化之路。 「谦卑是我们通往天主的唯一途径。 同时,正因为它引领我们走向天主,谦卑也引领我们走向生命的本质,走向生命最真正的意义,走向为什么生命是值得活出的、最可靠的原因。 只有谦卑才能开启我们对真理、对真正的喜乐、和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体验。 没有谦卑,我们'被脱离',我们脱离对天主的理解,我们也脱离对自己的理解。”[1]
福音的其他章节敍述耶稣如何被走来接近祂的孩子的纯真所感动;这些孩子连说谎也未学会。 耶稣也被痲疯病人的脆弱境遇所感动;他们前来求医,絶不担心他人的闲言闲语。 耶稣还被那些向祂问道的人的诚恳所感动;他们是出于真诚和对真理的渴望而提问。 耶稣重视朴实和诚恳。 因此,祂在另一次讲道中说:「你们的话该当是:是就说是,非就说非;其他多余的,便是出于邪恶。 (玛5:37)」
这一次,我们在经师和法利塞人身上看见的、人想表示自己理直气壮的欲望,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 当天主询问亚当关于他披在身上的无花果树叶,问他是否吃了那棵树上的果子时,他砌词狡辩说:「是祢给我作伴的那个女人给了我那树上的果子,我才吃了。 (创3:12)」他责备厄娃,以求减轻自己良心的重担。
蔡浩伟主教在忆及圣施礼华时说,他「经常与防碍他履行职责的任何借口作斗争,即使这些借口不是严重的冒犯天主行为......爱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中。 这就是为什么他彻底地抗拒五种推理的方式,他毫不犹豫地称它们为魔鬼:'只是因为......'、'我以为......'、'我假设......'、'明天吧'和'迟些吧'。」 [2] 对能够有一个敏锐、警觉的心的渴望,令我们在这些细微的奋斗中听到天主的声音。
省察是一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每天辨识到天主的呼召的工具。 如果有时我们意识到自己没有适当地回应,我们可以向主祈求恩宠,使自己能够明天重新再开始。 正如圣施礼华所说的:「我们的生活 ── 基督徒的生活 ── 必须如此平凡:尝试每一天做好我们的本份;藉着尽每一刻的小责任,完成我们在世上的神圣使命。 或者,努力完成它。 我们有时做不到,而在夜间省察时,要告诉我们的主:'我奉献给祢的不是德性;今天只能献上我的缺失。 但靠着祢的恩宠,我能够视自己为胜利者。』 」[3]
基督的呼召和我们跟随祂的方式,需要我们深切地查察我们对天主的爱。 我们必须透过真诚的省察,大胆地面对自己的弱点。 省察让我们辨识出我们弱点的根源。 真福欧华路在他的一封早期的牧函中建议我们要「认真地(conscientiously)省察我们的良心(conscience)。」 [4] 换句话说,他鼓励我们要有勇气去深入地探讨自己的内心,以找出我们弱点的根源。
努力去增长对自我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自由,因为我们会发现天主在我们的生活中持续不断的临在和行动,感召着我们去真诚地生活。 另一方面,「忘记天主在我们生活中的临在,与我们对自己的无知是息息相关的── 无视天主又无视自己 ── 对自己的个性特征的无知,和对自己最深切的欲望的无知。」 [5] 在我们的省察中,我们可以重新点燃激励我们的理想,并恳求天主赐予恩宠去帮助我们按照我们的圣召而生活。 这样,我们可以摆脱任何令人远离天主的事物,紧密地跟随祂。 当耶稣第一次召叫几个宗徒时,他们「舍弃一切,一切! 然后跟随了祂。 尽管我们有时愿意效法他们,但发现自己无法舍弃一切,心里仍有一些眷恋,生命里仍有一些过失,是我们不愿意弃绝,并将它们奉献给天主的。 难道你不愿深入反省你的心灵? 除了属于祂的以外,不应留下任何东西。 否则,不论是你或是我,都不是真正地爱祂。」 [6]
圣母玛利亚懂得如何将自己的感情引导到天使向她宣告了的使命上:就是要成为天主之母。 从那天开始,她的一生,甚至在最微小的细节中,都围绕着那个圣召。 她可以帮助我们整天都能表达我们对她圣子的、也延伸到对我们周围的人的爱。
[1] 教宗方济各,2021年12月22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2] 蔡浩伟,《对真福施礼华的回忆》Memoria del beato Josemaría
[3] 圣施礼华,《炼炉》,616
[4] 真福欧华路,1976年12月8日的牧函,8
[5] 教宗方济各,2022年10月5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6] 圣施礼华,《炼炉》,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