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命是通往幸福的途径
天主在基督内前来与我们相遇
我们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耶稣的邀请
「善师,为承受永生,我该作什么?」(谷10:17)这就是当耶稣正在路上时,一个少年跑到祂面前提问,展开他与耶稣之间的对话的开端。这个少年跪在地上而提出的问题「已被历代无数的男女向基督提出过……它是所有基督徒,都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1] 它也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这个少年所渴望的,也正是所有人都渴望的:在今生和来世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我们听到基督的回答:「诫命你都知道。」(谷10:19)首先,耶稣肯定这个少年应当留意天主在他心中铭刻了的、并且启示给了祂子民的法律之呼声。「耶稣身为细心而有耐心的老师,祂亲手拉着少年的手,逐步地引他入全部真理。」[2] 能够满足他心中对真义的渴望的路径是十分明确的:就是遵守诫命,并且将其融入日常的生活中。
诫命就是天主为祂的子女所勾划出的、通往幸福的途径。虽然部分诫命以否定的句式写成,好使我们更加容易地辨别善与恶的界线,但是它们实际上是对天主与对祂的慈爱的一声「是」,也是对他人的一声「是」,因为对近人的爱出于一颗乐于献出自我的心。最后,它们也是我们对自己的一声「是」。它们与其说是一个目标,不如说是「走向自由所必要的第一步。」[3] 天主要透过诫命来教导我们真正的自由。
「透过诫命,天主正在培育我们进入真正的自由:『主邀请我们,催迫我们选择美善,祂多么爱我们啊!』」[4]
那个少年留心地倾听耶稣,并且热切地回答说:「师傅!这一切我从小就都遵守了。」(谷10:20)此时,圣史马尔谷郑重地告诉我们:「耶稣定睛看他,就喜爱他。」(谷10:21)天主对人类的深厚慈爱,反映在基督这个平静安宁的凝视目光之中。「人也可以说,这个基督的『爱的凝视』仿佛包含并总结了整个福音的喜讯。」[5]
真正的幸福,源于我们发现天主主动地在寻找我们、并且前来与我们见面。「在祂那极大的怜悯中,祂逾越了祂与我们之间那无限的鸿沟,前来与我们见面。为了使人能够与祂相通,天主化身成人。祂不只借着法律和先知对我们说话,更亲自以成为了血用的圣言,以祂降生成为人的圣子而亲临人间。耶稣就是那伟大的『桥梁建造者』,祂在自己内,为人类与圣父之间,建造了那圆满共融的伟大桥梁。」[6]
「你还缺少一样。」耶稣接着对那少年说:「你去,变卖你所有的一切,施舍给穷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然后来,跟随我!」(谷10:21)主「从不强迫人」[7];祂只邀请人。天主永远不会厌倦于看着我们,耐心地等待着我们的回应。我们永远都会有机会接受祂的邀请。圣施礼华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说:「我要你们快乐,而我全心地为此而恳求主。但若你真想获得快乐,你就必须愿意跟随主的脚步,把你的脚步放在祂曾经踏过的地方。」[8]
可惜的是,这个富家少年并没有接受耶稣的邀请。他忧伤地离去,回到他一貫以来的生活方式。圣史们都一致地辨识他拒绝接受的原因:他「有许多产业」(谷10:22;参阅玛19:22、路18:23)。他对他所拥有的财物的贪恋,使他难以朝着耶稣踏出爱的一步。他没有自由让他能够放弃财富,以取得远胜于它的东西。「福音接着写道:abiit tristis(他忧闷地走了)。所以我有时称他为『那忧愁的孩子』。他丧失了喜乐,因为他拒绝把自由交给天主。」[9]
一个原本洋溢着喜乐的氛围,顿时笼罩着一层低沉的阴影。「只有人(我不包括天使在内)能够运用自由,与造物主结合。也只有我们可以或拒绝给予造物主应有的光荣。这种可能性就成为人类自由的光明与黑暗。这种可能性正是人类自由的光与影。」[10] 相反,圣人们让圣神感动自己,因此他们的自由被扩大了;他们不被世间事物所束缚,可以更加轻盈地与天主步调一致。
跟随耶稣,意味着效法祂朴实的生活方式。贫穷「伴随着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与祂同葬,同复活,也与祂一同升天;那些爱慕贫穷的人灵,能够在今世也获得飞向天乡的轻盈。」[11] 圣母玛利亚,充满恩宠者,亦是充满自由者。我们可以恳求她,使我们不会被其他次要的美善所羁绊,紧紧地跟随她圣子耶稣的步伐。
[1] 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1997年10月12日的讲道
[2] 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真理的光辉》通谕,8
[3] 同上,13
[4] 圣施礼华,《天主之友》,24
[5] 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1985年3月31日给世界青年的信,7
[6] 教宗方济各,2015年6月9日三钟经前的讲话
[7] 圣施礼华,《天主之友》,24
[8] 圣施礼华,1974年5月26日一个家庭聚会的笔记
[9] 圣施礼华,《天主之友》,24
[10] 同上
[11] 圣方济各亚西西,Little Flowers,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