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释义:圣枝主日

福音(路加19:28-32;35-40)

那时候,耶稣领头前行,上耶路撒冷去。

及至临近贝特法革和伯达尼,在一座名叫橄榄山那里,耶稣派遣两个门徒,说:「你们往对面的村庄去;一进入村庄,就会看见一匹拴着的驴驹,从来没有人骑过,把牠解开,牵来。如果有人问你们说:你们为什么解开牠?你们就说:主要用牠。」

被派的人去了,所遇见的,正如对他们所说过的一样。

他们于是把驴驹,牵到耶稣面前,把他们的外衣,搭在驴驹上,扶耶稣骑上去。前行时,人们把自己的外衣,铺在路上。当耶稣临近橄榄山的下坡时,众门徒为了所见过的一切奇能,都欢欣的大声颂扬天主说:「奉上主之名而来的君王,应受赞颂!和平在天上,光荣于高天!」

人群中有几个法利塞人,对耶稣说:「师父,责斥你的门徒吧!」

耶稣回答说:「我告诉你们:这些人若缄默不语,石头也就要喊叫了!」


释义

在教会的礼仪年里,这个主日被称为「主的苦难圣枝主日」,因为它纪念基督为了成全衪的「逾越奥迹」而进入耶路撒冷。因此,在教会生活很初期的开始,在这一天就会诵念两篇福音。正如教宗方济各解释说:「今日的庆典可以说是甘的也是苦的。它既是欢欣的又同时是痛苦的。我们庆祝当主进入耶路撒冷时,称祂为王的门徒的踊跃欢呼。但我们也庄严地宣告在福音中对祂受难的描述。在这尖锐的对比中,我们的心能轻轻地体验到耶稣在那一天必然亲身经历过的感受,正如祂与祂的朋友们一起地欢乐,但也为耶路撒冷而痛哭。」(教宗方济各,讲道,2017年的圣枝主日)

本笃十六世指出,基督光荣的进城是「充满着奥秘的暗示。」(本笃十六世,《纳匝肋人耶稣,圣周:从进入耶路撒冷到复活》,依纳爵出版社2011年,第三页)在圣路加的记载中,我们可以聚焦于其中几点。耶稣从橄榄山下来,是从贝特法革和伯达尼来的,这应验了默西亚从那里进城的地方。借着衪对于驴子精准的指令,耶稣以获取个人坐骑的方式宣认了祂作为君王的权利。达味曾命令人让他的儿子撒罗满骑着他自己的骡子去受傅为王(参列上1:33)。驴驹将被拴着,正如雅各伯曾预言的那样,犹大的统御者的权杖,将拴着驴子(参创49:11)。

人们把自己的衣服 —— 像地毯一般 —— 铺在耶稣要走的路上,这正是耶路撒冷为光荣君王的传统做法(参列下9:13)。而大群的门徒 —— 怀着极大的欢欣 —— 开始高呼圣咏第118篇的话:「奉上主之名而来的应该受赞颂!」以及:「和平在天上,光荣于高天!」 —— 当耶稣在白冷 —— 在达味王和默西亚的城 —— 诞生时,这句话回响着天使的歌声(参路2:14)。

那时正在发生的、应验了关于默西亚预像的事,而这件事当然没有逃过法利塞人的眼目,但他们却觉得这是亵渎的事,于是请耶稣斥责衪的门徒。但师傅的反应将他们的心硬清楚地显现出来。默西亚来到的标记是如此的清晰,所以就算他们能使祂的门徒静下来,石头也会为祂的荣耀而喊叫起来。正如一个教会的教父说过:「当主被钉在十字架上时,而那些认识祂的人因为恐惧而缄默不语,岩山和石头就起来赞美祂。因在祂断气那时,地面振动,岩石裂开和坟墓也打开了。」(圣伯达,《Catena Aurea》)

本笃十六世说:「正当主骑着驴子进入圣城时,教会也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衪以酒饼谦卑的形状来到。」(本笃十六世,《纳匝肋人耶稣,圣周:从进入耶路撒冷到复活》,依纳爵出版社2011年,第十页)因此圣枝主日的场景在我们生活中以另一些形式正在重复着。借着谦卑地隐藏在日常生活中,耶稣来到我们灵魂的深处:在圣事的简洁中;或在温柔的建议中,就如圣施礼华在这一节日的讲道中道出:「要准时完成任务。对需要鼓励的人,要笑容可掬,尽管你们自己心有忧苦。要拨出必要的时间善事祈祷,切莫苟且敷衍。对任何有求于你们的人,要去帮助。力行正义,并超越正义,辅之以爱德的圣宠。」(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第77号)

我们也可以与圣施礼华一起去细想一下在这场景中的驴子的含义:「天下有成千上万的畜牲,长得更俊俏,更机灵健壮。但是当基督面对群众欢呼拥戴祂为王的时候,祂却挑选一头驴驹作乘骑。因为耶稣不屑于苛求细算,不屑于趾高气扬,不屑于心狠手辣,不屑于效颦献媚。祂所喜爱的是青春之心的明朗欢快,是向前跨出的普通一步,是真情流露的呼声,是纯洁明净的双眸,是对祂苦口婆心的虚心领教。此即基督在人灵内的统治之道。」(同上,第181号) 任何以谦卑和简朴的心去迎接耶稣的人,都能将祂带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