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若9:1, 6-9, 13-17, 34-38)
那时候,耶稣前行时,看见了一个生来瞎眼的人。(……)耶稣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了些泥,把泥抹在瞎子的眼上,对他说:「去,到史罗亚水池里洗洗吧!」—— 史罗亚解说「被派遣的」—— 瞎子去了,洗了,回来就看见了。
于是,邻居和那些经常见他讨饭的人,就说:「这不是那曾坐在这里讨饭的人么?」有的说:「就是这人,」有的说:「不,是另一个很相似他的人。」那人却说:「就是我。
(……)他们便将那先前瞎眼的人,领到法利塞人那里。耶稣和泥开了他眼睛的那天,正是安息日。于是,法利塞人又盘问他怎样看见了。那人就向法利塞人说:「他把泥抹在我的眼上,我洗了,就看见了。」
法利塞人中有的说:「这人不是从天主来的,因为他不遵守安息日。」有的却说:「一个罪人怎能行这样的奇迹?」他们中间便发生了纷争。于是,他们又问瞎子说:「对于那开了你眼睛的人,你说什么呢?」瞎子说:「他是一位先知。」
(……)法利塞人却向他说:「你整个人都生于罪恶之中,竟来教训我们?」便把他赶出去了。
耶稣听说法利塞人把他赶了出去,后来遇见了他,就给他说:「你信人子么?」那人便回答说:「主,是谁,好使我去信他呢?」耶稣对他说:「你已看见他了,和你讲话的就是!」那人于是说:「主,我信。」就俯伏朝拜了耶稣。
释义
神圣的福音说:「耶稣前行时,看见了一个生来瞎眼的人。」刚经过的人是耶稣。圣施礼华说:「对天主的仁慈如此质朴的描述,使我屡次大感惊异!耶稣正在前行,却仍然立刻察觉到人的疾苦。」[1]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耶稣的处事方式:对祂遇到的人的需求,祂是从不漠不关心的。
基督为这个瞎子恢复了视力的行动是充满着象征意义的。首先,他将泥土与唾沫混和,并用泥浆涂抹他的眼睛。这个行动让人想起创世纪中的一段话,其中讲述了创造人类的故事:天主将生命吹入了一个灰土的形体中(参阅创2:7)。耶稣在医治那个人时正是作出一个新的创造。这个生来就瞎眼的人需要重生,开始一个新的生活,因为他现在可以看见了。
耶稣叫他去史罗亚水池里洗一洗,而当那人这样做了时,他就恢复了视力。清洁他眼睛的池水是洗礼之水的象征,它使我们能够以信仰之光去看见。福音指出,对那些非希伯来人的读者来说,史罗亚的意思是「被派遣的」。耶稣是被天主派遣来的那一位,当我们转向祂时,尤其是当我们在洗礼的水中与祂的死亡和复活结合时,祂使我们能够看见。
「借着这个奇迹,耶稣显现了自己,而祂向我们显现了自己为世界之光。那个生来就瞎眼的人代表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被创造是为了认识天主;但却因犯罪而失明;我们需要新的亮光;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新的亮光:就是耶稣赐给了我们的信仰之光。」[2]
耶稣所施行的医治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因为耶稣在安息日做了这件事,按照法利塞人的说法,这违反了「法律」的规条。法律的学者们虽然看到瞎子身上的光芒,但被他们的自以为是所影响,无法向真理敞开心扉,因而将自己进一步沉浸在黑暗中,决心地去否认一切证据。他们否认这个人生来就是瞎眼的,并且拒绝承认耶稣是那个使他复明的人。当我们坚持自己的个人观点或行为方式,而没有真诚地接受真相时 --这种内心盲目的戏剧性事件会影响到许多人,包括我们在内-- ,这是可能会要求高的,并需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向。
与此相反,瞎子开始走上一条信仰成长之路。起初,他对耶稣一无所知。然后,他对自己的视力恢复感到惊讶,首先他会对那些问他的人说;「他是一位先知」(第17节)。后来,面对审问他的人的坚持,他简单地回答说:如果耶稣被天主听到了,那是因为「(……)天主(……)只俯听那恭敬天主,并承行他旨意的人」(第31节)。最后,当耶稣打开他的眼睛去相信,对他说:人子就是和他说话的人(第37节)时,瞎子喊道:「『主,我信。』就俯伏朝拜了耶稣。」(第38节)。
我们今天所反思的福音情景邀请我们去思考自己的态度:是否像博学的学者们以他们的骄傲去判断他人,或是像瞎子以深知自己的需要和有限去接受耶稣对他的一切要求,以便向祂的恩典和信仰之光敞开自己。
[1] 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第67号。
[2] 教宗方济各,三钟经,2017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