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释义:浪子的比喻

四旬期第四主日的福音(丙年)及释义。

福音(路加15:1-3;11-32)

那时候,税吏及罪人,都来接近耶稣,为听他讲道。法利塞人及经师窃窃私议,说:「这个人与罪人交往,又同他们吃饭。」

耶稣于是对他们设了这个比喻,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那小的,向父亲说:父亲,请把我应得的一份家产,分给我吧!父亲于是把产业,分给他们。过了不多几天,小儿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来,就往远方去了。他在那里荒淫度日,耗尽他的钱财。

「当他把所有的,都挥霍尽了以后,那地方正遇着大荒年,他便开始穷困起来。他去投靠当地一个居民;那人打发他,到自己的庄田里,去放猪。他恨不得拿猪吃的豆荚,来果腹,可是,没有人给他。

「他反躬自问:我父亲有多少佣工,都口粮丰盛,我在这里,反要饿死!我要起身,到我父亲那里去,并且要给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称作你的儿子;请把我当作你的一个佣工吧!他便起身,到他父亲那里去了。

「他离的还远的时候,他父亲就看见了他,动了怜悯的心,跑上前去,拥抱他,热情地亲吻他。

「儿子向他父亲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称作你的儿子!

「他父亲却吩咐自己的仆人,说:你们快拿出上等的长袍,给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给他穿上鞋,再把那只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应吃喝欢宴,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生,失而复得了。他们就欢宴起来。

「那时,他的长子,正在田里。当他回来,快到家的时候,听见有奏乐及歌舞的声音,于是叫一个仆人过来,问他这是什么事。

「仆人向他说:你弟弟回来了。你父亲因为见他无恙归来,便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长子就发怒,不肯进去。他父亲于是出来,劝解他。

「他回答父亲说:你看,这些年来,我服事你,从未违背过你的命令,而你从未给过我一只小山羊,让我同我的朋友们欢宴;但你这个儿子,同娼妓耗尽了你的财产,他一回来,你反而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

「父亲给他说: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因为你这个弟弟,死而复生,失而复得,我们应当欢宴喜乐!」


释义

耶稣拯救所有人的愿望也包括那些被公开称为「税吏和罪人」的人。祂对他们的开放和充满希望的态度引起了法利塞人的嫉妒和抱怨。因此,耶稣在圣路加福音中为我们提供了多个著名的慈悲比喻,当我们带着痛悔的心回到祂身边时,这些比喻揭示了天主的无限喜乐。

在讲述了一个带着一百只羊的牧羊人如何为找回那只走失了的羊而欣喜若狂,和那个拥有十枚硬币的女人如何高兴地找到她在家中遗失了的一枚硬币之后,耶稣在本主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的美丽比喻::一个儿子迷失在外面,在一个遥远的国家,而另一个儿子迷失在里面,在自己的屋子里。两个儿子的故事都告诉我们:有需要忏悔和体谅。在父亲的仁慈中,我们发现了对他人的自由要有宽宏大量的爱和对救赎的可能性要抱有安详的希望。

浪子的故事,以不可思议的简单性,向每个人提出了挑战。将快乐与放纵欲望的满足混为一谈的经典人为错误发生在小儿子身上,他被称为「浪子」是由于他父亲事业的兴旺。他让他那颗可怜的心自由地支配着它所有--无论是否正直--的欲望,他希望不受到他父亲家中的稳定所洐生的限制。他的内心缺乏自制力,而在家中他感到压抑。但是由于在遥远的地方浪费了他的遗产,他很快就意识到他在家外的自由是远远低过在家中。沦为照顾别人的猪,当饥荒来临时,他渴望用给这些--在犹太人看来是不洁的--动物喂饲的食物来充饥。就在那时,他父亲多年来对他所有的爱,在他内心的黑暗中激起一种对回家的渴望,而导致他卑微的皈依。于是他「恢复了他的理智」。

在这四旬期期间,我们都可以看到自己被描绘成需要悔改和宽恕的儿子。圣施礼华说:「人生,好比不断地回归天父的家。我们的回头,是借着痛悔和内心的转变而实现的,意味着改过的欲望,立志以牺牲和忘我的精神改善自己的生活。通过和好圣事,我们与天父重修旧好。当我们告明罪过时,我们再度穿上基督,成为祂的兄弟,天主大家庭的一份子。」(基督刚经过》,第64点)

耶稣也邀请我们去显示出比喻中的父亲所有的理解和怜悯。对他的举止和态度的描写是十分感人的,既体现了天主的慈父之心,也道出了一个优秀教育家所需的美德。那个父亲尊重他儿子的自由,他不试图操控他,因这可能会导致儿子更加疏远他。他以英勇的耐性去信靠他在抚养儿子时倾注的温情和关怀,并且他每天都焦急地审视着地平线,等待儿子的回归。作为对他宽宏大量的奖赏,那个父亲重新获得了他心爱的儿子。当他的儿子乞求宽恕时,他打断了他,并以亲吻覆盖了他。而他安排了一个欢庆会,并乐意地恢复他儿子失去了的地位。

如果我们也学会经常「扮演浪子的角色」,我们就会得到天主的怜悯。而我们会学习如何对他人有怜悯的心,并爱他们的自由,正如比喻中的父亲一样。我们也要避免像大儿子那样,对他父亲的家缺乏了解和充满热忱:但是是一个苦涩的热忱,就像我们在弟弟身上所看到的同样缺乏自由。正如教宗方 济各说:「这个比喻是末端开放的:我们不知道大儿子决定做什么。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这段福音教导我们,我们大家都需要进入天父的家和分享祂的喜乐,分享祂的慈悲和兄弟情谊的盛宴。兄弟姐妹们,让我们敞开心扉,好使我们能『像天父一样的慈悲!』」(教宗公开接见,2016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