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姐姐从艰苦的化疗中回来,带来了一个温馨的故事,」贝丝开始讲述她如何受到启发,为接受癌症治疗的儿童写绘本。 「我姐姐描述了医院里的一个场景,与癌症的严峻现实相悖:一群等待治疗的孩子穿着鲜艳、色彩缤纷的病号服。 年轻的战士们把病房变成了他们的游乐场,玩捉迷藏,偷看彼此用窗帘隔开的隔间。
尽管即将到来的治疗就快开始,但他们却带着纯粹、天真的快乐笑着跑来跑去。 在那些时刻,癌症治疗的痛苦和不确定性似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玩耍乐趣和家人陪伴的安慰。”
贝丝的姐姐最终在与癌症的斗争中失败了。 但她的故事仍然铭刻在贝丝的脑海中。 她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吗?
反思生命和转瞬即逝的时间,她越来越相信,一个人必须利用每一个可用的机会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将自己的热情引向善良的事物。
贝丝化悲伤为目标,开始为儿童绘本撰写手稿。 透过她富有创意的故事,设想为年轻读者打开充满重要人生教训的宝箱。 她知道,透过她的叙述,她可以传达能够捕捉简单而深刻思想的图像:价值观、文化和传统。 在编织这些故事时,她希望能够触及许多人的生活,甚至是那些她可能从未遇到过的人。
然而踏上这段旅程绝非易事。
她发现,儿童读物的写作和营销都需要大量的思考、准备和执行:从抽出时间写下自己的想法,到最终出版并成功营销这本书。 她向主业团创始人圣施礼华寻求鼓励,鼓励她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坚持下去并成长。 「你说,『请为我祈祷,让我更慷慨,更上进; 让我能有朝一日,变得有所贡献。'」(《犁痕》3)
在写作之旅中寻找内在动力时,她从已故姐姐的故事中找到了灵感。 当她意识到与癌症作斗争的儿童所面临的困难环境(尤其是那些缺乏足够社会和心理支持的儿童)时,她开始构思做出改变的方法。 她的热情促使她考虑如何在这些年轻而脆弱的癌症患者最具挑战性的时刻为他们提供安慰、分心和情感联系。
2024年5月,她组织了一些朋友参观了四家机构:菲律宾总医院、Bahay Aruga、Child Haus Ermita和奎松市乡村Child Haus U.P.—抗癌战士们进行无声却又同样真实战斗的避难所。 她和她的朋友们拿着书和她写的几个故事,让孩子们深切体会故事中的勇敢和坚韧,这些书页轻声说道:「你并不孤单。」
她精心准备了这项任务—从决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来吸引孩子们,到练习配音并以动画的方式来分享故事,再到学习安宁疗护。
当她身边坐满了坐在小椅子上,满脸带着小小笑容的孩子,当她翻着书时,她说道:「我一直以来的羞涩烟消云散了。」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期待,盯着她正在阅读的书页。 那些孩子是如此的开放和包容,令人心旷神怡。
她回忆起一名有学习障碍的患者如何被患者的一名监护人排除在小组之外。 尽管如此,贝丝还是要求邀请他。 令她惊讶的是,相较所有其他人,他是该阅读活动中参与度最高的。
有些场景令人心碎:一个孩子,她猜,还不到七岁,带着气管切开的插管,聚精会神地听着,笑着; 一个刚做完化疗的女孩,放弃睡觉只是为了加入,连同陪伴在旁支持她的父母,大家脸上都没有一丝疲倦。
这段经历对贝丝的朋友乔纳,和一名男护理学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孩子们用真诚的微笑接待了我们。 他们的积极性令人鼓舞,」乔纳说。 「这让我大开眼界:尽管我个人遇到了困难,但我意识到我的生活很幸运。」作为一名未来的健康专业人士,他明白健康是一份必须感激的礼物。 他与患病儿童的相处提醒他要对他人体现出仁慈和同理心。
贝丝知道,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深知艰辛、痛苦和煎熬的涵义。 尽管困难重重,每当她为他们表演故事时,他们的喜悦就以欢快的笑声在病房里回盪。 她也注意到,读书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也分散了他们的痛苦。 他们的笑声和幸福让在场的家人感到安慰,也让她和她的朋友们感到高兴。 每次回到家,他们都感到充满活力而非疲惫不堪。
圣施礼华的话在她心中回响:「应当向你自己要求得更多,因为你能够更多地施予,而且应该更多地施予。 思量一下吧。 」 (《犁痕》13)
贝丝与孩子们一起经历的快乐迫使她与他人分享。 去年八月,她有机会代表菲律宾参加在意大利里雅斯特举行的国际儿童图书作家聚会。 在那里,她与其他作家和年轻读者分享了她的见解和故事。
回顾这次旅行,她说:「我随身带着那些脆弱的人的声音,他们对我的启发比我对他们的启发更大。」她意识到,当一个人给别人带来快乐时,你会得到百倍的回报。
她告诉观众,「志愿服务让我们走出舒适区,将我们与他人联系起来,让我们为最有需要的人带来希望、快乐和安慰。 简单的服务行为可以引发积极改变的强大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