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一):天主子女的皈依

節錄自載於《基督剛經過》書中,聖施禮華於1952年3月2日四旬期第一主日題為《天主子女的皈依》的講道

我們剛進入四旬期,一段補贖、淨化和皈依的良辰。要好好的度過四旬期,不是一件易事,因為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本非一條舒適的大道。只是在教會內,任憑歲月蹉跎是不夠的。在我們生命中,在基督信徒生命中第一次皈依——相信對那獨特的時刻,我們記憶猶新,清楚地知曉上主要求我們的一切——當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日後不斷地皈依更重要,也更困難。為了使聖寵在這些持續皈依的運作中幫助我們,我們的靈魂要充滿朝氣和活力,向上主呼求,學習如何聆聽祂,懇求祂寬恕我們的過錯。

上主說:「你若呼求我,我必應允。」 [1] 這是我們在今天禮儀中讀到的一句話。請默想這美妙的事,天主不但照顧我們,還隨時準備好聆聽我們,更在每一時刻關切人們的傾訴。祂永遠願意聆聽我們,現在更是如此,因為我們已妥當地預備自己的心靈,決定趁此四旬期潔淨自己,祂決不會輕視一顆「痛悔和謙卑的赤心」 [2] 的祈求。

天主聆聽我們,因為祂會主動地參與、介入我們的生命,使我們不陷於兇惡,而滿溢美善。祂曾對人說:「我必拯救他,也必光榮他」 [3],因此,像以往一樣,我們已獲得天主光榮的希望,正是我們內在驅策力,即靈修生活的開端。渴求光榮的望德,會引領我們的信德,鼓勵我們的愛德,於是我們能好好運用這激勵起我們肖似天父的三種超性德行。

甚麼才是開始四旬期的最好方法呢?重發信、望、愛三德吧!這就是補贖精神和淨化慾望的泉源。倘若我們認為四旬期只不過是增加做一些外在克己的機會,我們就誤解了它對基督徒深刻的意義,因為,我重覆,外表的克苦實在是內心信、望、愛三德的成果。

基督徒冒險的安全感

「你這在至高者護佑下居住的人,你這在全能者蔭庇下居住的人。」 [4] 這就是一個基督信徒冒風險的安全感。我們必須肯定天主關心我們,聆聽我們,因此感到非常平安。毫無疑問,和天主生活在一起是有冒險性的,因為上主不滿於和人分享,要佔有全部。要我們接近祂一些,意味着甘心接受一個新的轉變,找尋一個新的方向,更仔細地傾聽祂給我們的靈感——祂在每一個生靈中激發起的神聖欲望的靈感,並將它付諸實行。

自從我們第一次清醒自覺地立下主意要認真的跟隨基督的教導時起,在忠於祂言行的道路上,無疑地我們有了可觀的進步。可是,要做的事不還剩下很多嗎?尤其是驕傲,不還剩下那麼多?很明顯的,我們需要不斷的改進,更圓滿的忠誠,更深切的謙遜,好使自己不再那麼自私,讓基督在我們內心成長,因為:「祂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 [5]

我們不能止步不動,必須繼續往前,再接再勵,朝着聖保祿的目標:「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 [6] 這個意欲和基督聖德認同的願望,是極為崇高,神聖的。如果我們要切合天主在領洗時,在我們靈魂內種下的超性生命,我們唯有的選擇就是往前進,在聖德上邁進。如躲避聖德,即暗示我們對基督生活自然成長的一種抗拒。愛天主的火焰,必須加以維護,添加燃料,它不但不會熄滅,而且不斷增強,在我們靈魂內茁壯;火焰如有新燃料會繼續燃燒;如它不散開擴大,它會自行熄滅。

記得聖奧思定曾經說過:「如果你說『夠了』,你便失落了。走罷,繼續往前,不要滯留在同一地方,不要後退,也不要離開正路。」 [7] 現在四旬期帶給我們這幾個基本的問題:對基督的忠信,對聖德的切望,在日常生活中做使徒工作的慷慨,和同事並肩的日常工作,我是否有進步?

悄悄地,我們每一個人都該在內心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會覺悟到,若要基督生活在自己內心,若要在言行中反映出基督的肖像來,再度改變自己是必須的。「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天天背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 [8] 基督再一次在我們耳邊細訴每一天的十字架。就如聖熱羅尼莫所說的:「不僅在受迫害時,或有殉道的危機時,而要在一切環境中,在我們思、言、行為工作中,棄絕過往的我,明認現在的我,因為我們已在基督內重生。」 [9] 其實,這些思潮正回應聖保祿的勸言:「從前你們原是黑暗,但現在你們在主內卻是光明,生活自然要像光明之子一樣;光明所結的果實,就是各種良善、正義和誠實,你們要體察什麼是主所喜悅的。」 [10]

皈依是一瞬間的事,成聖則需花一輩子的功夫。天主在我們的靈魂內播下了愛的種子,它渴望着成長,要在行動中表現出來,要結出在每一時刻中能切合上主要求的果實。所以,我們必須準備再開始,在我們生命中各式各樣的新環境裡,再度尋找我們初次皈依的光明和激勵。而這就是我們應該以深入的檢討好好準備自己的原因,懇請上主的幫助,使我們更加認識祂,認識自己。如果我們要再次皈依,除此便沒有其他路徑了。

悅納的時候

「我們與天主合作的人,也勸你們不要白受天主的恩寵。」 [11] 是的,在這四旬期,我們不要關閉心扉,因聖寵將會充滿我們的靈魂,我們要好好準備,下定決心要真正的改變,不要與聖寵開玩笑。

我不喜歡用「畏懼」兩字,因為基督徒是為天主的愛心所感動,基督顯示給我們祂父的愛心,也教我們去愛所有的人,和一切受造物。然而,我們應該談及責任心和認真的態度,「你們切不要錯了,天主是嘲笑不得的。」 [12] 保祿宗如此勸告我們。

我們必須要有取捨;同時點燃兩枝蠟燭——一枝獻給聖彌額爾,一枝給魔鬼——是不對的,我們要熄滅給魔鬼的一枝,而將整生命全心全意地為上主服務。假如我們成聖的意願是誠摯的,我們馴服地把自己交付給天主,一切事情都會進行得很順利。因為祂隨時都準備賜給我們恩寵,特別是在此期間,一種新的皈依的恩寵,使我們基督信徒的生活邁步前進。

我們不能視這四旬期為一循例,或另一個禮儀季節而已,它是一個很特別的時期,天主藉此給我們神聖的助佑,耶穌走近我們的身旁,希望我們突飛猛進,今天,現在。

「如今正是悅納的時候,如今正是救恩的時日。」 [13] 我們再次聽到善牧的吹哨聲溫柔地催喚:「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 [14] 祂用小名召叫了我們每一個人,只有愛我們的人才會用這麼親切的名字來稱呼我們,耶穌對我們的溫柔是難以用字句來形容的。

試想一下天主的愛的奇妙,我主親自出來迎接我們,等待我們,站在路旁使我們不得不看到祂,祂召喚了我們每一個人,與我們談論關於自己的事——祂完全視它們為自己的事。祂激發我們的憂傷,開啟我們的良知使自己更慷慨,銘刻於我們靈魂上忠信的切望,好使自己能稱為祂的門徒。當我們聽到這些親密的聖寵的耳語,和深愛的責備,我們立刻明白,在我們因犯錯而忽略祂時,我主並沒有忘記我們,基督以蘊藏在祂聖心的無限的溫情愛我們。

看祂怎樣堅持不變︰「在悅納的時候,我俯允了你,在救恩的時日,我幫助了你。」 [15] 既然祂已承諾了給你光榮和祂的愛,且在適當的時候給了你,召喚了你,而你呢?你能送給天主什麼做為回報?你和我如何回應,在我們身邊經過的基督的愛情?

救恩的日子就在我們面前,善牧的呼喚傳到耳邊:「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因為以愛還愛,我們必須回答:「你叫了我,我在這裡。」 [16] 我已經下定決心,好好過這四旬期,不像雨水沖石,一絲痕跡未留般地虛度。我要讓它浸透我,改變我,我要皈依,重新轉向天主,以祂所盼望的愛來愛祂。

「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 [17] 聖奧思定評論說:「祂說『完全的』。創造了你的祂,要求你完全地獻出自己,你的心裡還有餘地愛自己?你的靈魂呢?你的心神呢?」 [18]

在我們發表了這些愛的「抗議」後,亦必須表現出我們是愛天主的人,「我們在任何事上,處處表現我們自己,有如天主的僕役。」 [19] 如果你按照祂的意願付出自己,恩寵的影響,會在你的職業態度、你的工作、你聖化世物的努力中,不論大事或小事裡,表現無遺,因為「愛」給一切事物開拓新的空間。

但是,在這四旬期內,讓我們切勿忘記,要成為天主的僕役並非易事,本主日的書信中,聖保祿提醒我們這些困難:「有如天主的僕役,就是以持久的堅忍,在艱難、貧乏、困苦之中,在拷打、監禁、暴亂之中,在勞苦、不寢、不食之中,以清廉,以明智,以容忍,以慈惠,以聖神,以無偽的愛情,以真理的言辭,以天主的德能,以左右兩手中正義的武器。」 [20]

在生活變化多端的時刻,在各種情況之下,我們必須表現為天主的僕役,知道祂與我們同在,我們是祂的子女,必須意識潛伏在我們生命中神聖的根源,而相應地行動。

聖保祿宗徒寫的這些話令我們很快樂,因為它證實了我們身為世俗中普通教友的召叫,和同儕們分享人生的熱望、工作與歡樂,這一切就是通往天主的道路。上主對我們盼求的,也就是要我們在任何時間在行為上表現出自己是祂的子女和僕役。

然而,只有我們真正改變自己,付出自己時,這些生活中平凡的時刻和狀況才會成為一條神聖的道路。聖保祿對我們說的話語重心長,他承認基督徒的生活是艱苦的,冒險的,會有不斷的壓力。誰若想過一個安逸又舒適的生活時,其實已歪曲了基督徒的形象!但是,另一方面,誰若認為這有意義、嚴肅、生動經歷人世間種種困苦的生活,是苦惱,迫害與恐懼的生活,那也是歪曲了現實的。

基督徒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由於他對超性和人性的領悟,使他對人生各方面都有深刻的感觸,悲傷和歡樂,自己和別人的痛苦,肯定和疑惑,慷慨和自私。這一切,他都經歷,而且以他充滿人性的剛直,與由天主恩賜的力量,面對這些挑戰。


[1] 詠90:15(彌撒進堂詠)

[2] 詠50[52]:19

[3] 詠90:15(進堂詠)

[4] 詠90:1

[5] 若3:30

[6] 迦2:20

[7] 聖奧思定,Sermo 169, 15 (PL 38, 926)

[8] 路9:23

[9] 聖熱羅尼莫,Epistola 121, 3 (PL 22, 1013)

[10] 弗5:8-10

[11] 格後6:1(彌撒讀經)

[12] 迦6:7

[13] 格後6:2(彌撒讀經)

[14] 依43:1

[15] 格後6:2(彌撒讀經)

[16] 撒上3:6

[17] 瑪22:37

[18] S 34, 4, 7 (PL 38, 212)

[19] 格後6:4(彌撒讀經)

[20] 格後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