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事就是爱(九):我们是使徒!

对一个基督徒来说,使徒身份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或每天占用一定时间所做的活动。这是一种来自于「在基督里成为一个身体,一个灵」的内心需要。

伟大的事就是爱(九):我们是使徒!(收听普通话录音)


耶稣在世上所开创的使徒冒险始于葛法翁。我们知道十二使徒中至少有四位是那个镇上的渔民。「当我主召叫首批宗徒们时,他们正在一艘旧船旁边,忙着修补破烂的鱼网。我主告诉他们要跟随祂,而他们 statim 立即,relictis omnibus 舍弃一切!然后跟随了祂。……」[1]

耶稣召唤第一批使徒的时候,明指出一条永远改变历史进程的道路:「来跟随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谷1:17)。祂没有说得更详细。他们则继续捕鱼,但从现在开始,他们将捕捉另一种「鱼」。他们也会进一步了解不同的「海洋」,但他们在工作中学到的技能仍然有用。那些顺风顺水、渔获量大的日子会到来,但也会遇到日子过得很慢,没有鱼,或者只捕到一点鱼,他们会带着空空的两手回到岸上。但决定的关键不在于鱼的数量,也不在于人们判断成功或失败的标准;重要的是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一开始,耶稣就希望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新身份,因为祂召唤他们不仅要做些事—一项美好而非凡的事业—而是要成为完成一项使命的人:成为「渔人的渔夫」。

「都是为了福音」

在回应天主的召唤时,我们的身份被重新配置。「这是一种新的人生观,」圣施礼华说。意识到耶稣亲自邀请我们分享祂的使命,即激发每个人「把他们最高尚的精力专注投入到一项活动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活动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因此,一点一点地,「在不知不觉中,圣召引导我们在生命中占据了一个位置,我们热切而快乐地护守着它直到临终。这给了我们的工作一种使命感。」[2] 随着时间的推移,塑造了我们的生存的方式、行为的方式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并使我们快乐无比。

就像范康仁蒙席强而有力地说的:「我们并非是『做使徒工作』,我们就是使徒!」[3] 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使徒的使命并没有占据一个特定的时间或地点;相反的,它影响到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触及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圣施礼华从一开始就坚持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说:「不要忘记,我的孩子,你不只是一个和其他人联合在一起去行善的人。那已经很不错了,但仍是不够。你是一个使徒,要实践基督必须服从的命令。」[4]

「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圣保禄高喊。(参格前9:16-23)这是他灵魂深处的信念。这种爱的冲动对他既是邀请,也是责任:「我若传福音,原没有什么可夸耀的,因为这是我不得已的事;」因此,他所寻求的回报,就是「传布福音时白白地去传。」因为他自以为「使自己成了众人的奴仆,为赢得更多的人。」保禄向我们敞开了他的心:他是宗徒中最末位的、当不起的、没有功绩,但他「是」位宗徒。所以他的使徒职分是无条件的:「我所行的一切,都是为了福音。」这是他的「介绍信」,以及他愿意怎样被人认识:「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禄,蒙召作宗徒,被选拔为传天主的福音。」(罗1:1)

同样地,使徒工作对一个基督徒来说不单单是一项「任务」或每天占用一定时间的一项活动,甚至也不是必须做的重要事情。这个需要来自于与整个教会「在基督里成为一心一体」[5] 的合一。成为使徒「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荣誉头衔。它具体地甚至戏剧性地涉及到当事人的整个一生。」[6] 有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鼓励和建议来努力倡导基督。但既然我们知道我们的召唤是天主的恩赐,我们就应该求祂让使徒热忱从我们心里流出来,像水从泉源流出一样自然。(参若4:14)

世界的盐、光和酵母

我主经常用比喻向门徒解释他们要在世上扮演的角色。「你们是地上的盐……,你们是世界的光。」(玛5:13-14)还有一次,耶稣对他们谈到酵母,说一点酵母使全面团发了酵。(参玛13:33)因此,耶稣的使徒必须成为:带来喜乐的盐,引导别人的光,引起众人反响的酵母。这就是圣施礼华对他的子女作使徒的预见:「天主召唤你们走上一条特定的道路:把你们放在世界所有的十字路口,同时把你们的心放在天主身上。并在那里成为酵母,世上的光和盐。为了发光、给咸味、发酵、使人奋发向上。」[7]

主业团的信徒们,像许多其他的普通基督徒一样,在世界中间,以自然和慎重的方式履行他们的使徒工作。虽然这有时会引起误解,但他们只想将这些关于我主的比喻,实现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当盐适当的调配在菜里时,是看不到的;给原本无味的食物增添了味道,即使食物质量很好。酵母也是如此;它使面团变大而不被人注意。灯「是放在灯台上,照耀屋中所有的人。」并且总是「在人前照耀。」(玛5:15-16)然而,灯并没有唤起人们对它本身的注意,而是唤起人们对它所要照亮的事物的注意力。基督徒应该享受和别人在一起,分享他们的梦想和计划。「我们是基督的盐和光,当我们周围没有人的时候,应该感到不舒服。」[8] 此外,这种开放意味着与那些与我们想法不同的人互动,怀着在他们心中留下「天主印记」[9] 的宁静渴望。我们要按圣神建议我们的方式这样做:有时为他们念个短诵;其他时候,一句友好的话语或姿势……。

一个人生命的使徒成效不能被简化为数字。许多果实仍然藏着,我们今生将永远不会得知。但在我们这边,我们需要培养不断更新的渴望,与主亲密地结合在一起生活。「我们天主教徒必须怀着天主的光、天主的盐毕生做为使徒。我们不该害怕,却该十分自在;并怀着深邃的内修生活,与主紧密结合,这样,我们将发出光亮,防止自己的腐败和黑暗,并在我们四周散播宁静的果实,和基督教理的效能。」[10] 天主自己将使我们的努力卓有成效,我们不要浪费时间去担心自己的缺点或外在的困难:人们似乎不理解我们、他们已经开始批评我们、途径非常累人、湖太大了、我无法克服这场风暴……。

自觉自发的

当我们再次考虑十二宗徒的名单时,我们意识到他们彼此是多么的不一样,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当我们念及那些被教会封为圣人的男女时,情况也是如此。当我们考虑到许多跟随我主的普通人生活,他们慎重而坚定地奉献自己。他们也都是不同的,然而他们同时都是忠诚、热爱我主的宗徒。

在把自己交给天主的过程中,我们不会失去个人的天赋和质量;相反的,因为「当上主想到你们每一个人,当祂在思索应赐给你们什么时,祂将你们看作朋友。若祂决定赐给你们某种恩宠……,必会使你们内心深处感到欢乐,且比任何其他事物更能令你们振奋。那不是因为祂赐给你们的是非凡或罕见的神恩,而是因为祂的恩赐非常适合你们,完全为你们的整个人生量身订做。」[11] 因此,那些决定跟随我主的人知道,随着岁月的逝去,恩典伴随着他们个人的努力,甚至改变了他们的性格,使他们更容易去爱和服事众人。这并非是意志力和追求完美的结果。反倒是,基督对使徒生活的热爱的结果。

在蔡浩伟蒙席当选为监督后不久,有人问他是否曾与创办人和他的第一任继承者一起生活过:「你能做自己吗?」他的回答非常感人,反映了一个人的观点,他回顾自己的一生,看到天主所做的一切。「是的,我的确过着我自己的生活。然而我做梦也无法梦到会有这样充实的生活。若我是一个人,我的视野和目标会狭隘得多……。我,作为那个时代的我,身为一个基督徒和神父,有着非常丰富的个人生活。我的心向全世界敞开,感谢我一直和两位男士(圣施礼华和真福欧华路)生活在一起,他们都有一颗超大的基督徒的心。」[12]

一个被基督差遣的人,让祂为他们的生命设定道路的人,永远不该忘记,祂期待一个「全然自由」的响应。自由,首先,出自自私、骄傲和出人头地的欲望;但是,也可以自由地把自己所有的才能、主动性和创造性奉献给祂的服务。正如圣施礼华所说:「主业团最显而易见的精神特征之一,就是热爱自由和理解他人的需要。」[13]

可是这自由的精神并不意味「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14] 就好像所有不是来自自己的东西,都是强加给我们的,我们必须让自己摆脱那些束缚。而是,以基督的精神行动:「因为我从天降下,不是为执行我的旨意,而是为执行派遣我来者的旨意。」(若6:38)如果使徒工作被简单地视为另一种「活动」,就会感受到被那些使徒工作协调者的指示所限制的风险。相反的,一个意识到自己是基督派遣来的,会感激天主透过祂的许多工具所提供的帮助和动力。以精神的自由生活的,就是让圣神来塑造和引导我们,并且善用祂所安置在我们身边的人。

当我们面对使徒使命的挑战时,精神的自由导致我们成为「自我启动器」。也就是说,这样做不是被动消极的态度,而深信这一挑战就是天主现在要求我们的,身为使徒的我们的回应。这样,在我们渺小的日常生活环境中,我们能持续感觉到圣神的「清新的微风」,推动我们「划到深处去,」(路5:4)以便继续天主对我们奇妙的爱情史。

如果我们的使命是「去做使徒工作」,当我们面对一个引人入胜的工作计划、或一场疾病时、或想请个使徒工作的「假期」时,我们就可能会受到把它搁置一边的诱惑。但是「我们是使徒啊!」-这是我们的生活!因此,当我们上街时,把福传的渴望留在家里,是荒谬的。当然,使徒的使命经常需要努力和勇气来克服自己的恐惧。然而,这种内在的抗拒不该造成我们不安,因为圣神在那些顺从祂的人的心中孕育出一个真正的使徒性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使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况都成为做使徒工作的机会。

我们要养成「在前哨站岗值班的警觉意识,」[15] 一个持续的「为爱守夜,保持清醒和警惕,努力工作。」[16] 这是「为爱守夜」,所以我们不应该变得焦虑或紧张。我们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让我们幸福,也让我们身边的人幸福。我们在上主的葡萄园里做工,确知是为祂效力。因此,如果我们感到自己的灵魂缺乏平静,过度紧张,那么此刻就应该走近祂,说道:「我这样做是为了祢;帮助我冷静地工作,确信祢会做好每一件事。」

神圣之光赐人温暖

在婚礼的比喻中,主人邀请人去赴婚筵,当主人得知一些被请的人用借口不来的时候,他就吩咐仆人把「那些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路14:21)带进来。宴会厅开始坐满了,但还有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客人。于是对仆人说:「你出去,到大道上以及篱笆边,勉强人进来,好坐满我的屋子。」(路14:23)「勉强人进来」,compelle intrare:祂的渴望到达极致。

这命令是绝对的,因为对救恩的召唤是普世的。圣施礼华说:「这不是肢体的推动,而是丰富的光亮、教义。是你祈祷和工作的精神刺激,教义的真实见证。是你所奉献的一切牺牲。你的嘴边带着微笑,因为你是天主的儿女:这份父子情义,注入你内一种恬静的幸福(尽管生活中有时不免会遇到挫折),这是别人所看到和羡慕的。再加上你的人情味和感染力,这就是「勉强人进来」的意思。[17] 因此,这不是一个强迫任何人的问题;而是祈祷与友谊、见证与慷慨牺牲的全新结合—一份共享的喜悦,一种人性的温暖,自由的吸引他人。

天主透过「吸引」来行动,[18] 借着基督徒生活中的喜乐和感召来感动灵魂。因此,使徒工作是爱的满溢。一颗懂得如何去爱的心,懂得知道如何去吸引别人:「我们用心去吸引每一个人,」圣施礼华说。「因此我要求每个人都有一颗非常宽大的心:如果我真爱灵魂,我们就能吸引他们。」[19] 的确,没有什么比真爱更能吸引人了,尤其是在一个许多人尚未感受到天主之爱温暖的年代。真正的友谊是「圣施礼华在福音陈叙中所找到的,是做使徒工作模式的中心。」[20] 斐理伯吸引了巴尔多禄茂;安德肋带来伯多禄;那些带着瘫子到葛法翁见耶稣的人,一定都是耶稣的好朋友。

「在基督徒的身上,在天主子女的身上,友谊与爱德是同样一件事。它们是圣神的光辉,散播温暖。」[21] 交朋友需要勤奋的个人接触;榜样和真诚的忠信;乐于助人,互相帮助;同理心和倾听;承担他人需求的能力。友谊不是使徒工作的工具;更确切地说,使徒工作本质上就是友谊:一种想与他人分享自己生活的慷慨愿望。当然,我们希望自己的朋友更接近天主,但我们已准备好,让这一切在天主想要的时间和方式发生。虽然一个使徒想看到好的结果,想要对别人有影响力,这是很自然的,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使徒们在几乎所有人都走开了的时候,仍然继续跟随耶稣。(参若6:66-69)随着时间的流逝,结果将会出现。(参宗2:37-41)

一个年轻人曾经问圣施礼华:「父亲,我们能做些什么让很多人『吹口哨』呢?」[22] 圣施礼华马上回答:「多多祈祷、忠诚的友谊和尊重自由。」那个年轻人不十分满意他的答案,就说:「可是,父亲,这样步调不是太慢了吗?」「不是的,因为圣召是超-自-然-的。」他强调每一个音节的回答他。「一秒钟就足以使扫禄变成保禄。他祈祷了三天,就变成耶稣基督热诚忠心的宗徒。」[23]

是天主召唤我们,是圣神打动一个人的心。使徒的角色是以祈祷和牺牲陪伴他们的朋友;当朋友不接受他们的建议,不要失去耐性;也不要因他们拒绝你的帮助而生气。一个真正的朋友会依靠别人的优点来帮助他们成长,并且尽量不做任何批评。他知道什么时候最好保持沉默,什么时候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不要老是往消极的一面想着,而要努力挖掘出每个人的优点。

总是面带微笑,静静地提出有礼貌的建议,而不要觉得是麻烦,就像我主所做的。我们心中也要常存着火热的渴望,让许多人能更认识祂。「你和我,天主的儿女,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看到他的灵魂:这是一个灵魂,我们应对自己说:一个需要帮助的灵魂,一个人需要被理解的灵魂,一个要和我们在一起的灵魂,一个要得救的灵魂。」[24]

José Manuel Antuña


[1] 圣施礼华《炼炉》356

[2] 圣施礼华《书信》1932年1月9日,9

[3] 范康仁《牧函》2017年2月14日,9

[4] 《示令》1934年3月19日27,《道路》,批判历史版,942附注

[5] 《罗马感恩圣祭》,祝圣圣体第三式

[6] 本笃十六世,一般接见,2008年9月10日

[7] 圣施礼华,默想笔记,1955年4月,Obras 1956, XI, p. 9

[8] 圣施礼华《与天主独处》273

[9] 参蔡浩伟,讲道,2010年9月5日,Romana,no. 51, July-December 2010

[10] 圣施礼华《炼炉》969

[11] 教宗方济各,劝谕《生活的基督》2019年3月25日,288

[12] Interview by Pilar Urbano with Don Javier Echevarria, Época, 20-IV-1994, cited in Alvaro Sánchez León, En la tierra como en el cielo, Madrid, Rialp 2019, pp. 349-350

[13] 圣施礼华《书信》1954年5月31日,22

[14] 范康仁《牧函》2018年1月9日,5

[15] 圣施礼华《书信》11954年5月31日,16

[16] 同上

[17] 圣施礼华《书信》1942年10月24日,9;参《天主之友》37

[18] 本笃十六世,讲道,2007年5月13日;方济各,讲道,2018年5月3日。

[19] 圣施礼华,家庭聚会笔记,1967年5月10日,Crónica 1967, p. 605

[20] 范康仁《牧函》2017年2月14日,9

[21] 圣施礼华《炼炉》565

[22] 早在1930年代的马德里,「吹口哨」是一个俚语,意思是「运作良好」。圣施礼华用这个词指某人请求进入主业团的这件事。这已经成为主业团的一个用语。

[23] 圣施礼华,家庭聚会笔记,1967年4月24日,Crónica 1967, p. 506

[24] 圣施礼华,默想,1963年2月25日,Crónica 1964, IX, p.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