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三):耶稣奉行了祂天父的圣意

节录自载于《基督刚经过》书中,圣施礼华于1963年12月24日圣诞节题为《基督藉谦逊而得胜》的讲道

当我告诉你,耶稣仍然在我们的心内找寻一个休憩之处时,绝没有夸大其词。我们必须恳求祂宽恕我们个人的盲目和忘恩负义。我们必须请祂赐给我们恩宠,使我们永远不再拒祂于我们灵魂门外。

我主清楚表明,祂对天主圣意的绝对服从,需要弃绝自我和牺牲。这爱不为自己争取权利,只寻求服务的机会。耶稣已经以身作则了,祂是如何服从呢?「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1],你要否认自我,为了爱天主和爱所有人灵,你要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复杂,甚至丧失生命。「你打算过一个平静的生活?可是天主的意愿却不然。两个意愿不能同时存在,你应该改变你的意向,使它与天主的旨意吻合。你不可修正天主的旨意,来迁就你自己的意愿。」[2]

主,我很高兴看到无数的人灵,像祢一样「听命至死」,一生努力实践天主对他们的要求,。他们为了服务教会而奉献了自己个人的理想、职业,而使众人得益。

让我们学习服从,让我们学习服务。除了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为别人费心尽力之外,再没有更优秀的领导方式了。当傲气在内心汹涌,自以为超人一等时,也就是对自己说「不可以这样」的时刻了。我们唯一的胜利是谦逊的得胜。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愉快地和十字架上的基督认同,没半点勉强不安或忧愁。因为忘记自我的快乐,就是爱的最佳保证。

让我再回到耶稣生活的话题上,祂的坦诚和简朴。容忍我再提醒你们,祂多年的隐居生活不是无意义的,也不仅是为了准备往后数年的公开生活而已。自从1928年,我就已领悟到,天主要使基督的一生成为基督徒的典范,特别是祂的隐居生活——那一段祂和常人肩并肩工作的岁月。上主要许多人以经年累月安静、平庸的生活作为自己召唤的证明。服从天主的旨意,一定意味着弃绝自私自利,但并没有要我们自普通的工作和社会地位中退出,或与我们身份相同的人分离。

我有一个梦想,而这梦想已经成为事实,就是无法计数的天主子女,身为普通市民,分享他们同侪的理想和努力,来圣化自己。我想大声告诉他们这一个神圣的真理:如果你投身于平凡的生活中,并不表示基督忘记了你而没有召叫你。相反地,祂邀请了你留在俗世的活动和事物中,祂要你明白,你职业的召叫,你的才干,非但没有在祂的计划中被遗弃,而且祂更进一步地圣化了它们,将它们变成天父最悦纳的祭品。

对一位基督徒说,他要服从天主旨意,否则他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这道理,不但不是要他与其他人隔离。相反地,天主给了我们一条诫命,要我们爱人如同祂爱了我们一样。[3] 对一般人来说,就是与他的同侪们一起生活,在世俗中献身为主服务,好使每一个人都能明白天主的爱,并且晓得神圣的道路在世俗中巳经开辟出来了。

我们要切记,天主不仅说过爱我们,祂以事实证明了这点。耶稣基督降生成人,是为了教导我们怎样在生活中作为天主子女。你记得圣路加在宗徒大事录的序言吗?他说:「我已论及耶稣所行所教的一切。」[4] 祂像导师一般,以身作则,以行为事实来教导我们。

现在,在圣婴耶稣跟前,我们继续做个别的省察。我们是否准备好努力尝试,使自己的生活,成为我们兄弟、其他人的榜样?我们是否准备好去做另一个基督?光靠言语是不够的。我现在问你也问我自己,别人看到你——被召去作另一个基督的你,是否敢说,你到世上来是为了教人行事,以一个天主儿子的态度行事?你是否留心天父的旨意,好使你能鼓励每一个人去分享救赎工作中至善、高尚、神圣和人性的价值?你有否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的生活?

要履行天主的工作,并不只是一句美丽的话语,它是一个邀请,要我们为了「爱」而献出自己,要死于自我,在新生命重生。耶稣基督就是这样服从,地死于自我,而再造一个新生命,耶稣基督就是这样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为此天主极其举扬祂,[5] 如果我们服从天主的旨意,十字架便成了我们自己的复活和欣喜。基督的生活便会一步一步地在我们的生活中实现。别人可以这么评论我们:无论这些人有多少缺点,是多么软弱,但他们到处施恩行善,尽心尽力做天父的好儿女。

当死亡来临时——它迟早必定会来的,我们会满怀欢乐地去迎接它,就如我曾经亲眼见过无数的人,像碰到老朋友般迎接它。满怀欢乐:因为只要我们曾经仿效基督行善,以服从肩负起十字架,不管我们有多少缺点,最后,我们必像基督一样复活,因为「主真复活了」。[6]

耶稣,祂变成了婴孩,克服了死亡。想想看,藉着祂的牺牲,藉着祂的简朴和服从,祂圣化了人类每天日常的生活,天主子得胜了。

这就是耶稣基督的胜利。祂屈尊纡贵,把自己贬抑到我们的地位——人的子女,因此把我们高举到祂的地位——天主的子女。

© Fundacion Studium


[1] 斐2:8

[2] 圣奥思定,《圣咏释义》(Enarrationis in psalmos),P. 31:2, 26 (PL 36, 274)

[3] 参阅若13:34-35

[4] 宗1:1

[5] 斐2:8-9

[6] 路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