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他的儿子被恶魔附身一段时间了。 魔鬼会抓住他,把他摔倒在地,他就口吐白沫,身体僵硬。 有时,他甚至使他跳进火里或水里。 父亲可能已经尽一切努力寻找治愈方法,却不成功。 然而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个老师,这个老师的门徒们似乎正在行伟大的奇迹。 于是他带儿子来到他们跟前。 可是门徒们却束手无策。 他们尝试,却无法驱逐这个恶魔(参阅玛17:14-16)。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父亲的忧伤。 门徒已经行过各种各样的奇迹,可是他们在试图治愈这个男孩时却失败了。 这个父亲也许会反问自己:「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呢? 为什么他们可以治愈其他人,却不能治愈我的独子呢?」我们或许也曾经面对过类似的处境。 我们认识的人向天主祈求并一且得到了恩惠 -一份工作、一个问题的得以解决、一个家人的需要──而我们的请求却似乎没有任何效果。 我们可能会像那个男孩的父亲一样反问自己:「为什么天主帮助别人而不帮助我呢?」
这个问题是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的。 然而天主有时会容许这种表面上的沉默,好能增加我们的信德、望德和爱德。 在圣经中,我们也看到许多人的祷告似乎都没有得到天主的回应。 可是他们却坚持下来,让自己一天一天地得到改变,接受了天主的圣意,无论它是什么。 很多时,这种改变本身就是他们所获得的主要成果:就是学习如何全心全意地热爱天主给他们的安排。 就像这个男孩的父亲,在即将放弃的时候,在那一刻,天主会赐给我们一个新名字,它包含着我们整个生命的意义;祂会改变我们的心,并且赐给我们只留给那些让自己被祂改变的人的祝福。 祂知道怎样做这一点,因为祂了解我们每一个人。」[1]
当这个父亲看到连宗徒们都无法治愈他的儿子时,便尝试一个最后的办法:去找耶稣。 他并没有抱着太大的期望而去,因为他不想再次失望于这个似乎是不可能出现的治疗:「祢若能做什么,祢就怜憫我们,帮助我们罢!」基督知道他抱着怀疑的态度,答说:「『祢若能』,为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谷9:22-23)「那个人的信德依旧动摇,害怕因为自己缺乏信心而防碍了儿子的治愈,所以哭泣起来,不要让我们以这样的泪水羞耻,是我们爱主的果实,痛悔的祈祷和谦逊的果实。」[2] 主耶稣在这里行了的第一个奇迹就是:帮助那个父亲变得更加谦卑和恢复他对天主的信赖。
耶稣听到那个人的恳求,就「叱责邪魔说:『又聋又哑的魔鬼,我命你从他身上出去! 再不要进入他内!』魔鬼就喊叫起来,猛烈地使那孩子拘攣了一阵,就出去了。」(谷9:25-26)当宗徒们问祂为什么他们未能把魔鬼赶出去时,主耶稣有力地回答:「由于你们缺少信德。」(玛17:20)也许当门徒们看见这个邪魔如此残酷地折磨孩子时,他们非常恐惧,感到自己无能力去行一个如此大的奇迹。 凭着信德去生活并不意味着永远不会感到害怕,而是谦卑地承认自己需要天主和承认祂计划的伟大。 「信德使我们能够带着希望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甚至帮助我们接受失败和苦难,意识到邪恶从来都不是、也永远不会拥有最终的话语权。」[3] 耶稣有能力克胜一切邪恶。 祂只需要我们像那个父亲一样,有一个忍耐和谦卑的灵魂,好使祂能以我们可能无法想象的方式将祂的力量倾注在我们身上。
主业团创办人圣施礼华经常说,满怀信德地把一个请求托付天主,并不表示我们可以不竭尽全力地去使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 信赖天主并不意味可以忽略那些为了实现目标而必须做的适当的事。 在任何事工中,除了借助超性的方法之外,也必须常常使用我们力所能及且高尚的人为方法。 如果这些方法失败了,我们就会寻找其他方法,并且怀着同样的信德去使用它。」[4]
同时,在圣施礼华自己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祈祷的重视,因为他认为祈祷是精神堡垒的地基。 [5]当他有一个他想推进的项目,或一件令他担心的事情时,他会要求他的子女们更加热切地祈祷。他坚信祈祷总是有成效的。 即使他并不总是能够直接地察觉到祈祷的成果,他也知道,无论如何,祈祷都会在祈祷的人身上结出果实,因为祈祷总能让我们更加接近天主。 此外,它还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一个未知的地方或未知的人身上产生可见的影响。
耶稣告诉我们要使祈祷发生效力的条件:就是信德。 这就是宗徒们能够使不可能的事情得以实现的原因:「假如你们有像芥子那么大的信德,你们向这座山说:从这边移到那边去! 它必会移过去的。」(玛17:20)圣母玛利亚满怀信德地接受了天使的说话,允许天主在她的胎中取了我们的肉身而成为人。 我们可以请求她为我们代祷,好使我们能够向她的圣子提出我们的各种需要,深信无论事情结果如何,都总会结出果实的。
[1]教宗方济各,2020年6月10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2]圣施礼华,《天主之友》,204
[3]教宗方济各,2019年10月6日三钟经前的讲话
[4]圣施礼华,1937年8月27日一个默想的笔记
[5]圣施礼华,《道路》,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