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2013年3月1日
我至爱的孩子们,愿耶稣为我看守我的儿女们!
在书写3月1日这日期时,我心中无限感触,因为,随着本笃十六世辞去最高牧职,今天是教会「空位期间」(sede vacante)的第一天。自2月11日他宣布辞职後,我经常想到依撒意亚先知的这些话语:「因为我的思念不是你们的思念,你们的行径也不是我的行径……就如天离地有多高,我的行径离你们的行径,我的思念离你们的思念也有多高。」[1]
现在我们再次经历「空位期间」,这好像是清晰、必要地显示出领导教会的是护慰者。吾主需要(祂希望以这个方式)一个人作为祂的工具,好让信友团体能看见有形可见的「祂」。然而,一直是祂,耶稣最高司牧眷顾着牧者和信友:祂巩固他们的信德、保护他们免於危难、以真光启发他们、提供他们於旅世途中所需的滋养,以防他们在迈向天乡时变得软弱。
因此,主耶稣在接近祂的肉身离开此世时,对宗徒们和每个时代的门徒所说的话语立刻湧进我的心:「我必不留下你们为孤儿……我也要求父,他必会赐给你们另一位护慰者,使他永远与你们同在。」[2] 吾主不愿我们成为孤儿。在祂升天坐在天父的右边之前,师傅授予伯多禄掌舵祂那只船的权柄。这权柄仍然代代相传,从不间断,一如基督对西满的承诺:「我再给你说:你是伯多禄,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她。」[3] 基督的话永不落空。但我们要联合所有的天主教信友们,祈祷、祈祷、祈祷,这亦是我在听到这消息时,对你们的兄弟姊妹所说的话。天主指望我们为即将召开的枢密会议(枢机主教选举教宗会议)祈祷,也为因着祂的眷顾而为我们準备了的新教宗祈祷。
我现在转述给你们,我们父亲於1958年「空位期间」,所说的话:我对你们再说一次,有关即将进行的教宗选举一事。我的儿子们,你们知道我们对教宗的热爱。继耶稣和玛利亚之後,我们应以整个心灵热爱教宗,无论他是谁。因此,我们已热爱了新教宗。我们决意以整个生命服务他。
祈祷,即使连你们休息的片刻也要奉献给上主。我们甚至也把这些为即将当选的教宗奉献,正如我们在这些日子奉献弥撒圣祭,正如我们奉献……甚至我们的呼吸。[4]
当我们充满信德地等待那选举教宗枢密会议的结果时,也让我们为本笃十六世这八年来善尽教宗的职务而感谢天主圣叁,在此期间,以他的训导令人惊喜地照亮了整个教会和世界。我现在不会在此讲述他在各领域的成就。我要强调的是他邀请每一个人(信徒或外教人),以新的力量并很明确地去重新发现天主,世界的创造者和救赎者,祂是至高无上的大爱;他亦尊重依照天主肖象而造成的人类。他强调信仰和理性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可以共同合作,好能更认识天主并深入地瞭解人。他指出我们可渴求天主的友谊,强调朝拜耶稣基督,真人真天主,祂真实的临在於圣体内的深层内涵。他果断地推动大公主义,注目於期待已久的基督徒合一。他指出教会更新的途径:依循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指引,忠心耿耿地秉承教会在过去世代中的圣传和训导。
为这些和他许多不可能完全提出的服务,基督徒及所有怀著善意的男女对本笃十六世皆存感激之心,我们只能为他和他的意向祈祷以作回报,并回应他给我们所作的保證。在这时刻,我们意识到我们多麽敬爱他,并继续热爱他,因为我们只可以爱回报他对我们慈父般忠信的照顾。让我们利用目前的情况问自己:我是否每天试图实现omnes cum Petro ad Iesum per Mariam 「让我们与伯多禄一起,经由玛利亚,奔向耶稣」这短诵?在念Preces (主业团祷文) 中为教宗祈祷时,我有多麽热切和真诚?
根据宗座手谕Porta Fidei《信德之门》的建议,让我们在这信德年继续讨论信经里的信条。我邀请你们更深入地去瞭解我们每个主日宣认的信经内另一个真理。在我们宣认了圣子降生成人的信仰之後,信经引导我们追忆吾主耶稣的受难、死亡及埋葬。这历史事件不仅记载在福音里,而且还有许多其他来源也證实了它真的发生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同时,因着这些事实的意义和影响,超越了仅属历史事件的範畴,因为它是救恩史,见證了救赎者的救恩工程。
旧约所预言吾主的受难和死亡,以及祂的复活,有其独特的超性目的及意义。并非任何凡人,而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道成肉身,祂为所有人在十字架上牺牲性命,为我们赎罪。每当举行弥撒圣祭时,这独一无二和好的犠牲,都以圣事性的方式临现在我们的祭台上。每天我们举行或参与弥撒圣祭时,我们应该怀着多大的虔敬之心!
让我们平缓地默想信经的经文。我们在四旬期内特别可诵念的「宗徒信经」里宣称吾主耶稣基督:「在比拉多执政时蒙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祂下降阴府,第叁日从死者中复活。祂下降阴府,第叁日从死者中复活。」[5] 我们惯常在弥撒中念的信经,是依据早期大公会议制定的,措辞稍经更改,但是同样的。《天主教教理》指出:「耶稣的惨死并非环境不幸的巧合的偶然结果。它属於天主计画的奥秘,正如圣伯多禄在五旬节第一次讲道中,向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所解释的:『祂照天主已定的计画和预知,被交付了。』(宗2:23)圣经的这句话,并不表示那些『交付耶稣』(宗3:13)的人,只是天主预先写好的剧本的消极执行者。」[6]
耶稣曾说:父爱我,因为我捨掉我的性命,为再取回它来:谁也不能夺去我的性命,而是我甘心情愿捨掉它;我有权捨掉它,我也有权再取回它来:这是我由我父接受的命令。[7]这样,「罪恶所造的恶意的深堑,已被天主无限之爱的桥樑沟通。天主没有抛弃人类……基督的整个一生,从诞生於白冷郡起,充满了炽烈的激情,志在实现天主圣父救世的圣旨。在叁年传教生活中,祂的门徒同祂朝夕相处,经常听到祂说,祂的食粮,便是执行派遣祂的那位的旨意(参阅若3:34)。事实的确如此,贯彻始终,直到第一个受难日下午,祂的血祭大功告成之时,『祂俯下头,交出了灵魂。』(若19:3)使徒圣若望便是这样描述基督的死亡的。耶稣在人类全部罪恶的重压下,被我们罪孽的暴力与邪恶压得粉身碎骨,死於十字架上。」[8]
为了祂赐给我们无限的大爱,我们该怎样感激吾主?祂自愿地并为了爱情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不仅是为整个人类,而是为了每一个人,如同圣保禄所说:「dilexit me et tradidit seipsum pro me, 祂爱了我,且为我捨弃了自己。」[9]不仅如此,在说明基督救赎之爱是如何深奥时,同一位宗徒使用更权威的措辞:「因为祂[天主圣父]曾使那不认识罪的,替我们成了罪,好叫我们在祂内成为天主的正义。」[10]
本笃十六世在一次公开接见说道:这奥蹟不但奇妙,更是不可思议!我们永远无法充分地默想这事实。儘管祂是天主,耶稣不愿意独占其为天主的特权,祂不愿意用祂天主性的「存有」,祂的尊贵及祂的德能,作为胜利的工具而远离我们的标记。反之,「他却空虚自己,」取了一个可怜、软弱的奴僕形体。[11]
《天主教教理》教导:「天主在祂的救恩计画中,安排了祂的儿子,不但『为我们的罪死了,』(格前15:3)而且也『尝到死味』,就是在祂於十字架上断气及复活之间的那段时期经验死亡,灵魂与肉身分离的处境,基督死後的情况就是埋葬和下降阴府的奥蹟。」[12] 这样以更多的證据解释清楚耶稣死亡的真实,及向那些被拘禁在圣经称之为「阴府」 (sheol) 或「地狱」 (hell) 中的灵魂传报喜讯,因为救赎工程还未完成,在那里居住的人不能见到天主。但在耶稣「下降」阴府後则带来了不同的效果。「耶稣下降阴府,并非为救那些下地狱的人,也非为毁灭地狱,而是为拯救那些先祂而去世的义人。」[13] 然而这是天主的正义和慈悲的另一标誌,为此,我们应当珍惜和感激。
圣週即将来临,让我们设法把礼仪的情节引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缅怀追念吾主,祂为了爱我们,竟至於从头到脚,遍体鳞伤,体无完肤。 [14] 圣施礼华邀请我们,不要仓促地默想吾主在世的那些最後时刻。这苦难的悲剧,使我们自己的生活与整个人类历史,诣於成全。我们不能视圣週只是一种悼念。圣週意味着默观耶稣基督的奥蹟,把它作为继续在我们灵魂中工作不息的现实。基督徒有义务成为另一基督,成为基督其人(alter Christus, ipse Christus)。藉圣洗圣事,我们都被召成为我们生命的司铎,「通过耶稣基督,奉献中悦天主的属神的祭献。」(伯前2:5)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成为服从天主圣意的表现,从而使真天主亦真人的大司祭的使命,绵延不绝,常存於世。[15]
让我们开始作準备,好能以深切的虔诚参与复活节叁日庆典 (Easter Triduum) 的礼仪。我们每人可寻找一些具体的方式来好好的利用这几天。在众多的公开宗教敬礼中,例如遊行和忏悔礼仪等,我们不要忘记还有一个虔敬的传统,拜「十字苦路」,这传统整年为我们提供铭记十字架的奥蹟,并陪伴基督在这苦路上行走,好能於内心与祂认同。[16]
在这四旬期,让我们每人以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方式虔诚地再次体验十字苦路。最重要的是以爱与感恩之心默想吾主的苦难。从革责玛尼莊园祈祷到祂的死亡及埋葬,福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个人默想材料。我们也能善用圣人们的思考和许多灵修作者的著作帮助自己。让我们听听圣施礼华的建议:我主,我的天主,在我们圣母亲切的垂视下,我们準备陪伴祢,在这痛苦之路上行走,这成为我们救赎的代价之路上。[17] 让我们勇敢地说:我的圣母,忧苦之贞女,求妳助我重温那些妳的圣子愿意在此世渡过的痛苦时刻,好使我们这些受造於小撮尘土的人,最後也能生活於天主子女的自由与光荣之中in libertatem gloriae filiorum Dei.[18]
这样,我们让灵魂不断地开放,好能有效地接受因耶稣光荣的复活而带给我们的恩宠,同时要为下一任教宗履行教宗职务事宜作预备。我们要以祈祷和犠牲来支持参与选举圣伯多禄继承人枢密会议的枢机们,我们已全心热爱即将选出的新教宗。在这「空位期间」,这意向即是活出天主临在的关键。
最後,我要补充一下,几天前我去了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在那儿我与主业团信友与他们的朋友聚会,并前往黎明之门圣母圣像前祈祷了两次,其实在整个旅程中我不断在心中默祷,那儿的人非常虔敬黎明之门圣母。我特别把教会的现况託付给玛利亚,我也为你们祈祷。返回罗马後,在四旬期的第一週,我开始每年惯常的退省。在那些日子里我记掛着你们每一个人,为你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需求祈祷,特别为那些患病的人。要热爱并珍惜主业团的合一,并向圣若瑟寻求代祷。
结合所有的祈祷和牺牲,并在本笃十六世的支持下,我祝福你们。
你们的父亲,
+ 浩伟
──
[1] 依55:8-9。
[2] 若14:18, 16。
[3] 玛16:18。
[4] 圣施礼华,家庭聚会笔记,1958年10月26日。
[5] 罗马弥撒经书,宗徒信经。
[6] 《天主教教理》599。
[7] 若10:17-18。
[8] 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95。
[9] 迦2:20。
[10] 格後5:21。
[11] 本笃十六世,公开接见讲话,2009年4月8日。
[12] 《天主教教理》624。
[13] 同上,633。
[14] 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95。
[15] 同上,96。
[16] 本笃十六世,公开接见讲话,2007年4月4日。
[17] 圣施礼华《十字苦路》序文。
[18]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