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罗马 我至爱的孩子们,愿耶稣为我看守我的儿女们!
在过去的几个星期,由于教宗的呼吁,为世界和平及人们的良知恒久地祈祷,由世界上达天庭。最近我回想起圣施礼华于1952年建议我们常念的短诵:耶稣至圣之心,赐给我们平安! Cor Iesu Sacratissimum, dona nobis pacem!数年后,为了恳求每人内心的和平,及拥有天主的平安,及拒绝国际间战争与暴力的人性和平,于是他在向至圣及至慈悲的耶稣之心的短诵中间加上及最慈悲的et Misericors(耶稣至圣及最慈悲之心,赐给我们平安!)。若望保禄二世及本笃十六世也曾为世界和平祈祷,亦邀请众人作同样的祈祷。
当教宗宣布为叙利亚及世界和平举行祈祷和守斋日时,他指出若人灵不努力追求和保存与天主之间的和平(是努力奋斗远离罪恶的结果),追求社会的和平将是徒劳无功。当我们为消弭战争、积怨、仇恨祈祷时,我再次记起圣施礼华在他早年的神父生涯中所写的:一项秘密,一项公开的秘密:这些世界的危机就是圣人的危机。天主要一批「属于祂」的人,来做每一件人性的活动。而后,基督的平安在基督的王国内,pax Christi in regno Christi.[1]
这些回响,在创会周年纪念日的前夕带来特别的意义。在1928年10月2日的那天,无限仁慈的天主让我们父亲「看见」祂的圣意:提醒世上的众人皆被召成圣。同时,祂把Opus Dei(天主的事业)放在他的手中,他的灵魂和他的心中,那是一条在职业工作和日常生活的每一情况中圣化自己的途径,并赐予他适当的使徒工作精神和方式以达到目的。
八十五年过去了,因着上天的善意,主业团一直按照天主的旨意为教会和人灵服务:我们要时常留意并要忠心地履行这神圣任务。我们的创办人在多年前曾写道:我们可以一点也不夸张的说,天主的事业(主业团)在世上以圣召的方式开辟了许多成圣的道路。 [2]让我们举心向上,感谢至圣圣三和我们的母亲圣母玛利亚,天上所有的圣宠皆透过她而赐予我们。同时让我们细想:如何能使这讯息更深地扎根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我是否真的可以祈祷多些,奉献更多克己牺牲,以正直的意向更专注地工作,寻找更多机会去认识并服务他人?
在过去的几个月,我们已反思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的奥迹。然而,教会也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慈母圣教会,因为圣神在教会内生了我们,给了我们成为天主子女的新生命。教会则是我们美好和慈爱的母亲,不断地照顾她的子女,直到我们众人都达到对于天主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认识,成为成年人,达到基督圆满年龄的程度。 [3]
然而,有一种忧伤重压着我们,有些人(包括天主教徒)冷漠地谈论着教会,甚至因为我们(她的子女)行为上的过错和缺失而责备她。要知道,尽管我们有着尊严,我们仍是可怜的,倾向于罪恶的男女。但教父们,或那成千上万的因教会领导而升天的有福的生灵,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例如,圣奥斯定曾规劝说:「让我们爱上主我们的天主;让我们爱祂的教会。让我们爱祂有如我们的父亲,爱她有如我们的母亲。」[4]而在他之前两个世纪的圣西彼廉则已铿锵有力地说:「除非有教会为母,没有人能有天主为父。」[5]
最近教宗方济各再一次阐述了我们信仰的这一真理。 「信仰是一份礼物,是天主借着教会并在教会内赐给我们的恩典。在洗礼中教会给予我们信仰的生命,那是她让我们如同天主子女般出生的时刻。」[6]我们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及因至圣圣三的德能在洗礼的水中重生的那一天,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让我们和教宗一起问问自己:「我如何认知教会?如同我感激生育我的父母,我感激在洗礼中给予我信仰生命的圣教会吗?」[7]感谢天主和圣施礼华的照顾,在主业团内,我们活生生地意识到这事实,使我们感激不尽。一如教宗保禄六世在49年前的今年写给圣施礼华的亲笔信中强调:主业团诞生在我们这年代,「是教会永远年轻、充满活力的体现。」[8]我们联同我们创办人圣施礼华,及其他已达天乡的众多主业团信友,一起高呼:这是何等痛快的事,我能真心诚意地说:我爱我的慈母圣教会。 [9]
根据以上所写的,我继续阐释我们的信经。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信条:「我承认赦罪的圣洗,只有一个。」[10]这信条展现在信经的末段的理由是有意义的。 「宗徒信经把赦免罪过的信理不但与圣神的信理,也与教会以及诸圣相通的信理连系起来。复活的基督给宗徒派遣圣神时,将自己赦罪的神圣权柄授予他们:「你们领受圣神吧!你们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你们存留谁的,就给谁存留」(若20:22-23)。 」[11]
教会忠实地看守着耶稣基督建立的各项圣化途径。吾主在祂尘世生活的所言所行均充满了救赎的内涵;难怪(事实上对我们说来也是合情合理的)群众跟随耶稣,为听祂讲道及触摸祂,「因为有一种能力从祂身上出来,治好众人。」[12]这些言行宣告并提前了逾越奥迹的力量,祂以这力量战胜魔鬼、罪恶和死亡,这些言行也「宣告并准备,祂在完成一切时所要赐给教会的救援。基督生平的每个奥迹,皆构成基督现在借着祂教会的仆人,在圣事中所分施的一切的基础,因为『在我们救主身上有形可见的一切,都已通传到祂的奥迹中』」[13]
所有圣事皆赋予该圣事所特具的恩宠。我们父亲在1967年时写道:圣事是什么?是圣言降生成人的足迹,清楚地显现天主所采取的方法(除祂以外,无人办得到),选择了并决意圣化我们,并带领我们到达天国。吾主利用我们感官可辨识的工具,赐给我们每件圣事所示意的真实圣宠。 [14]
我们该如何感谢我们完全忠贞于耶稣基督的慈母教会,她忠实地保护这些宝藏,并授与我们!我们又该如何努力去保护和捍卫它们的完整性呢!我们为圣洗圣事要特别感谢天主,因为它引领我们加入天主子女这奇妙的家庭。最重要的是得尽快领受此圣事(即使是暗地里,也要渴望它),它是得救必需的:耶稣对尼苛德摩说:「人除非由水和圣神而生,不能进天主的国」[15],肯定的是,一如教会的教导,圣神可以行动,也可在教会可见的范围以外行动。但天主创立这平凡的方式来让我们分享基督的死亡和复活,让我们得救,这就是经洗礼加入了教会的效果,因此「为婴孩施洗,是教会自古以来的传统。」[16]我们也在《天主教教理》中看到:「婴孩洗礼尤其显示出天主无条件地施予的救赎恩宠。如果教会和父母不在婴孩出生后尽快让他接受洗礼,便剥削了婴孩成为天主子女的无价恩宠。」[17]最后并说:「基督徒的父母体认到让婴孩受洗,正符合他们身为抚养者的职责,即养育天主所托付给他们的生命。」[18]
圣洗圣事不但只宽赦罪过,更赋予首要恩宠,更是其他圣事的必经之门,而使基督徒可以更忠诚地肖似基督,直到与基督彻头彻尾的认同。所有的受洗者,不论孩童或成人,在领洗后皆需要增进信德、望德和爱德;这成长是在教会内进行,如我前面所说,教会受托为救赎的途径。教宗在上月的要理讲授时这么说: 一位母亲不会因孩子生下来了而停止,她会小心翼翼地照顾孩子的成长,给他们喂奶、喂食,教导他们生活方式,总是以关心、热情、爱心陪伴着他们,即使他们已长大成人。当中,她知道如何去纠正、原谅和了解他们。当他们生病或受苦时,她也懂得如何接近他们。 [19]同样,教会也是这样对待 因洗礼而成为她子女的信众。 她陪伴着我们成长,传授天主圣言给我们……施行圣事。以圣体圣事滋养我们,借着忏悔圣事引导我们得到天主的宽恕,以病人傅油在病痛中帮助我们。教会隌伴着我们整个的信仰生活,整个的基督徒生活。 [20]
我们的天父的仁慈是何等伟大啊!祂知悉我们的软弱,尽管我们怀着好意,仍会一而再的陷于罪恶和过错,祂把赦罪的圣事赐与祂的净配,「是为了祂教会所有犯罪的肢体;首先是为那些在领洗后,犯了严重的罪过,因而丧失了圣洗的恩宠并伤害教会共融的人。」[21]这圣事也赦免小罪和过错,赋予新的力量帮助内心的奋斗,因此教父们把这圣事形容为「覆舟后──丧失恩宠后──的第二块救生板」[22]
我记得圣施礼华对告解圣事的热爱,他喜欢称它为喜悦的圣事。同时他怎样鼓励别人勤办告解,并恒常地推动「告解的使徒工作」。在此我仅引用他在一场有许多人参加的教理讲授聚会中所说的话语。
去办告解,去办告解,去办告解!基督把祂的仁慈倾注在我们(祂的受造物)身上。若事情不顺利,是因为我们没有求助于祂,好能洗涤、净化、灼热我们。人们大谈洗净、多做运动,好极了!但有关我们灵魂的运动又怎样呢?还有那些使我们重生的淋浴,洗涤、净化和灼热我们的淋浴呢?为什么我们不去领受天主的恩宠?去,去,快去领受忏悔圣事和领圣体。但是,除非确定你的灵魂是洁净的,否则不要去领圣体。 [23]
在另一个场合中他强调:「孩子们,带领你们的朋友、亲戚、所爱的人去办告解。然而,他们没有理由要害怕。倘若他们必须切除某个东西,他们一定会切除的。告诉他们只去办一次告解是不够的,他们要去办好多次,经常去。就如人到了某个岁数,或患了病,他不会只去看一次医生,而是去询问他好多次,他们会替你量血压,作测验。那么,对灵魂也是一样……
天主在等待许多人领受忏悔圣事以便好好的洁净自己!祂并且为他们准备了一个盛宴,一个婚宴,弥撒圣祭的盛宴:盟约和信实及永无止境友谊的戒指。让许多人去办告解……但愿许多人去接受天主的宽恕![24]
在即将来临的10月6日,我们会庆祝圣施礼华列圣的周年纪念。在那天平凡事务中成圣这召唤(的钟声)会以崭新的力量响彻教会及全世界。为我们提供一个好机会去提醒许多人这事实,邀请他们去领受天主慈悲的圣事(修和圣事)。而在10月26日则是另一周年纪念,我们父亲于1952年的那天将主业团奉献给耶稣至圣及至慈悲的耶稣之心,他期望我们每年在基督君王庆节日重新做此奉献。
就此搁笔。让我们继续亲密地与教宗的意向结合,每天为他的心愿,并为所有协助他管理教会的人员,为人们良心的平安,以及为整个世界的和平祈祷。让我们一心一意,更殷切地恳求,让我们的祈祷与日俱增。
我以深情祝福你们,
你们的父亲,
+浩伟
[1] 圣施礼华,《路道》,301。
[2] 圣施礼华,《书信》1953年8月15日,12号。
[3] 弗4:13。
[4] 圣奥斯定,《圣咏阐释》88, 2, 14 (PL 37, 1140)。
[5] 圣西彼廉,《论教会的合一》6 (PL 4, 519).
[6] 教宗方济各,公开接见讲道,2013年9月11日。
[7] 同上。
[8] 教宗保禄六世致圣施礼华的亲笔信,1964年10月1日。
[9] 圣施礼华,《路道》,518。
[10] 《罗马弥撒经书》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
[11] 《天主教教理》,976。
[12] 路6:19。
[13] 《天主教教理》,1115。圣良一世,讲道,74, 2 (PL 54, 398)。
[14] 圣施礼华,《书信》1967年3月19日,74号。
[15] 若3:5。
[16] 《天主教教理》,1252。
[17] 同上,1250。 See CIC, can. 867。
[18] 同上,1251。
[19] 教宗方济各,公开接见讲道,2013年9月11日。
[20] 同上。
[21] 《天主教教理》,1446。
[22] 同上,引用特伦多大公会议及戴都良。
[23] 圣施礼华,聚会笔记,1974年7月2日。
[24] 圣施礼华,聚会笔记,1974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