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的信(11月)

在这信德年,监督计划写一系列书信帮助我们反思信经。在十一月信中,他提示天主是造物主和天父。

罗马,2012年11月1日

我至爱的孩子们,愿耶稣为我看守我的儿女们!

跟随着伯多禄继承人的呼吁,教会希望所有信众更肯定对基督的承诺;深入地默想天主启示给我们的真理;每日热切地更新、喜乐地跟随祂给我们指示的途径;同时更努力地透过我们的使徒工作,使人认识祂。我确定在未来的数月里,天主圣三会在我们的灵魂中倾注大量的圣宠,为此,让我们应感谢祂。我们理当回应这天上的美善。

我建议每个月,我们都参考天主教信仰的一些特定信条,好使我们每人都能于天主的临在中反省那主题,并尝试作一些实际的结论。正如教宗的建议,让我们仔细去思考信经里所有的信条。本笃十六世问:在哪里可以找到我们的信仰公式呢?在哪里可以找到那些忠实地传授给我们的真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指引的光呢? [1]然而,教宗自己给了我们答案:在「信经」中,「信仰的宣认」中,让我们与原始事件(the original event)里的那一位及纳匝肋人耶稣的历史重新连系起来,就如外邦人宗徒对格林多的基督徒所说的:「我当日把我所领受而又传给你们的,其中首要的是……」(格前15:3- 4)[2]

保禄六世于1967年宣布信德年时,圣施 ​​礼华亦邀请我们深入了解信经的内容。让我们跟随他的建议,固定地更新我们的决策。他提醒我们在主业团内,我们在所有事上总是试 ​​着与基督的教会,我们的慈母教会,想法一致(sentire cum Ecclesia)。[3]之后,更加上:为此,我希望我们现在一同以简洁和扼要的方式回想教会的信经内的基本真理:信经是天主托付给教会、启示祂自己的宝库。 [4]我坚持让我们特别在这一年里密集地发挥讲解天主教教理的使徒工作。此需求与日俱增,因为很多自认为基督徒的人,甚至天主教徒的人,却无法向那些尚未接受福音讯息的人,或对宗徒们所传授和教会忠实保存的真理缺乏认识的人,阐明自己信仰的理由。

本笃十六世表明他希望今年每一个人均可藉由黙想和反省信经内所证实的,着手去了解,并深化我们信仰的核心真理的知识,关于天主、人、教会、整个社会和宇宙的现实。我想讲清楚,这内涵或信德的真理(fides quae)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它要求生活的转变,给生活一个新的方式去相信天主(fides qua)。认识天主,与祂相遇,加深我们对祂容貌的认识,对我们是极其重要的,这样祂才可进入人类深层的动力中。 [5]

理智和意志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以理智依附信仰的真理,并以意志竭力保证真理渗透我们每个人不同的生活处境里的所有行动,即使是最小的事。正如我们父亲所写的:不仅在于圣宠的运作和光照下,也在于把所信仰的内容向外论述,我们应以极度、释放性的自由行为去服从。若是向信仰的教义提出外在和权威性的挑战,那在心灵中服从圣神的亲密行动则将受到阻碍。 [6]

那后果是明显的,我们希望并努力了解更多更好的基督教导,并将它传递给其他人。借着天主的助佑,专心默想信经的信条,我们即可达到目标。光靠理论的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明白我们所宣认的信经真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把这些真理付诸实行,因为它们一直是照亮我们生命步履前的明灯,灌溉我们干旱路途上的水,回收现今生活中的不毛之地。基督徒的伦理生活接枝于信经之上,信经是伦理生活的基础和它的理由。 [7]让我们虔诚地祈祷,并默想信经,祈求护慰者圣神的光照,好能使我们自己去爱慕、明了这些真理。

为此,让我们不断地研讀《天主教教理》或《天主教教理简编》,并在使徒工作的谈话,及在那些为主业团的朋友举办的教理课程中,善用它们。我们司铎们也应在默想和讲座里多用这些书籍。因此我们的日常生活更要能面对《天主教教理》内一些相关的要点。我时常回忆起圣施礼华反覆地研读圣碧岳五世的教理(那时《天主教教理》尚未问世),以及圣碧岳十世的教理,他亦常建议聆听他的人阅读它们。

「我信唯一的天主,全能的圣父,天地万物,无论有形无形,都是祂所创造的。」[8]信经的第一条表达出教会的信仰,相信一个有位格的天主的存在,祂是造物主,并以祂的上智掌管整个宇宙并保存万物,特别是人类。的确,当我们以纯洁的双眼观望时,万物都在高声清澈地向我们讲述着天主和创造者。吾主因伯多禄的信德而赏报他,立他为圣教会的元首(参阅玛16:13-19),祂亦以一道新光赏报基督信徒。天主的知识已显示给信众,自创世以来,祂那看不见的美善,永恒的大能和神性,都可凭祂所造的万物辨认洞察出来(参阅罗1:20)。 [9]如我最近写给你们的信内所建议的,你们当用新的信仰诵念信经,喜乐地宣讲我们的信仰,并在这些对基督徒而言,极为重要的真理中求庇护。

我们都知道,由于原罪,人性受了严重的创伤,致使不能清晰无误地借着自然的理智去认识唯一的真天主。 [10]因此,天主以祂的无限美善和慈爱,逐步地启示自我,从旧约开始,直到耶稣基督,启示才达至圆满。天主派遣祂的儿子取得肉身,清楚地向我们显示了那些不仅被罪恶蒙蔽的真理,而且还显示了祂亲密的神性生命。在同一的天主性里,圣父、圣子及圣神是彼此不同的三位,永远地存有,不可分割地结合在奇妙、无可言喻的爱的共融中。 「至圣三位一体的奥迹是信仰和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奥迹,是天主本身的奥迹。因而是所有其他信仰奥迹的泉源,是光照它们的明灯。」[11]「严格来说,圣三是一个信德的奥迹,是一个『隐藏于天主内的奥秘,除非由天主启示,是不能被人认识的。(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DS 3015)』」[12]

祂启示给我们祂亲密的内在生命,使我们因着圣宠得以分享这宝藏,这是天主赐给我们最宝贵的礼物:一份完全白白送的礼物,是祂无限美善的果实。因而我们可以理解我们父亲的建议:我们应该总是怀着钦崇的精神、慈爱的默观及赞颂来宣认信经。 [13]

我祈求圣施礼华让我们有心地说「我信」credo这两个字,他以超然的热情整天重复地说这两个字。他还建议我们:学习赞美圣父、圣子及圣神。学会特别钦崇至圣圣三:我相信天主圣父、我相信天主圣子、我相信天主圣神;我期望天主父、我期望天主子、我期望天主圣神;我热爱天主圣父、我热爱天主圣子、我热爱天主圣神。我相信,我期望,我热爱至圣圣三。 [14]他继续说:灵魂非常需要这种崇敬作为超性的操练,尽管不是用言语,却透过心灵的行动而表达出来。 [15]我们是否利用他的这些建议?我们是否如同天主期待我们般「相信」祂?对全能永恒的天主的相信能给我们安全感吗?

基督徒的信仰和行为建基于信经的第一信条。正如本笃十六世在信德年开始的前夕所说:我们应该学习(梵二)大公会议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教训:即基督宗教本质在于信仰三位一体的大爱的天主,及在于信仰个人和团体与引导和赋予我们生命意义的基督相遇。其他一切皆出自于此……。大公会议提醒我们,教会及其每一肢体均有职责、听命去传达天主圣言救恩之爱,这样我们可以聆听并接纳这个神圣的召叫,包含我们永恒的真福。 [16]

故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信仰宣认中的第一条条文。 「我信天主!」这信仰宣认中的第一项声明,是最重要和基本的。全部信经都谈论天主,即使提及人和世界,也是因涉及天主的缘故。信经的所有条文都系于第一条,激励我们更清楚地认识那把自己逐渐启示给人的天主。既然它包含这么基本的声明,我们把它传递给他人时,千万不可让它变得乏味。在这封信的开端我已提醒你们,我们绝不会缺少天主的助佑。

在这十一月期间,礼仪邀请我们以特殊的方式思考这些永恒的真理。我认同圣施礼华所说:我们不应忽视我们注定的崇高终向。 「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或者,人还能拿什么作为自己灵魂的代价?」(玛16:26) 我们只有一个超性的最后终向,它包括、完美化、改善和提升我们的自然终向,因为圣宠假设、 ​​包括、治愈、提升我们的本性。 [17]

让我们深信,只要按照信经生活,把它整合于我们的全部生命里,我们便可更清楚地了解,及热爱我们对天主美好的依赖,更懂得体验我们是祂的子女的无比的喜乐。 《天主教教理》提醒我们,信仰会对我们的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首先,它鼓励我们藉由钦崇祂认识天主的伟大和威严;称谢祂赐给我们的一切恩佑;珍惜所有按照天主的肖象和模样造成的男男女女真正的尊严,他们应受到敬仰和尊重;善用一切吾主给我们使用的受造物;在任何情况中信赖天主,即使在逆境中也不例外。 [18]

在结束之前,我要求大家为几天前已结束的「新福传」世界主教会议加倍祈祷,好使它果实丰盈。让我们希求师保圣神的气息能传遍天涯海角,感动天主教徒的心去积极地参与本教宗不断地在促成的信仰之春。

特别为那些于本月3日在圣尤金大殿领受执事职的弟兄们祈祷。我们将在11月28日那天庆祝主业团被立为属人监督团三十周年纪念,让我们加倍感恩至圣圣三。自从那时开始,我们获得多少属灵的果实。当我们父亲的「特殊意向」实现时,一如我们钟爱的欧华路主教写信保证我们说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随着它而来! omnia bona pariter cum illa! [19]

让我们借着圣母,并通过圣施礼华的第一任继承人的代祷,使我们的感恩高达天庭。欧华路主教曾祈祷、受挫折并千辛万苦地工作,为了要完成我们创办人托付给他的任务(特殊意向)。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具体、独特地表达这份谢意:我们要坚定地信赖天主,为了更亲近祂,我们要每天不停地努力重新开始。

我以深情祝福你们,

你们的父亲,

+浩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本笃十六世,公开接见讲道,2012年10月17日

[2] 同上

[3] 圣施礼华《书信》1967年3月19日,5号

[4] 同上

[5] 本笃十六世,公开接见讲道,2012年10月17日

[6] 圣施礼华《书信》1967年3月19日,42号

[7] 本笃十六世,公开接见讲道,2012年10月17日

[8] 罗马弥撒经书,「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

[9] 圣施礼华《书信》1967年3月19日,42号

[10] 参阅《天主教教理》36–38

[11] 《天主教教理》234

[12] 同上,237

[13] 圣施礼华《书信》1967年3月19日,55号

[14] 《链炉》556

[15 ] 同上

[16] 本笃十六世,公开接见讲道,2012年10月17日

[17] 圣施礼华《书信》1967年3月19日,59号

[18] 参阅《天主教教理》222–227

[19] 智7:11。参阅《书信》1982年11月28日,4号(Family Letters, 2,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