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事就是爱(十二):婚姻的圣召

「建立基督徒家庭的圣召是美好的,这成圣的召唤不是次等的,而是优等的。」

伟大的事就是爱(十二):婚姻的圣召(收听普通话录音)


几乎一个世纪以前,当圣施礼华第一次谈起婚姻的圣召时,他把这两个概念连结在一起,即使不会令人发笑,也会使人感到不安;就像在谈论一只没有翅膀的鸟或者一个方形的轮子。「因为我说你有『结婚的圣召』,你觉得好笑吗?那么,你正是有这个圣召。[1] 在那个时代的心态中,甚至在现世,「有圣召」意味着放弃正常的生活,以便能够服事天主和教会。对大多数人来说,正常的是指有家庭、孩子、房子、工作、购物、账单、洗衣机、冰箱里的剩菜……。

这个清单,就像生活本身一样多变和无法预测,不仅符合「方形轮」的婚姻,而且找到了最佳的表达方式。「婚姻是天主真正的召唤」[2] 的观点直接源于这样的信念:天主祝福正常的家庭生活,并想「居住」在那里。「但是你居于圣所,作以色列的荣耀!」(咏22:4)耶稣在十字架上默祷的圣咏。天主,这位神圣的天主,想要居住在最正常的家庭生活的中间。通过在家庭生活里表达的情感,生命被召唤,去赞美祂:成为一个「天堂」,尽管我们此世这个暂时、俗世的生活有种种不可避免的缺陷。

祝你旅途愉快

那个年轻人听到「婚姻的圣召」这句话时,笑了起来,但他也开始思考。有人给了他一些具体的建议:「把自己托付给圣辣法耳天使,就像他引领多俾亚般,让他保守你的纯洁直到旅途的尽头。」[3]

圣施礼华在这里提到《圣经》中唯一有关这位总领天使的故事,他对这位天使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他很早就把他对年轻人的使徒工作委托给了圣辣法耳。[4]「多俾亚传很迷人,」他曾经说过。[5] 虽然整本书是个旅程的叙述,但让我们深入到两个家庭的生活,并见证了第三个家庭的诞生。即使旅程本身也有一种「家」的氛围,几世纪以来,艺术家们一直注意到一个小细节。这本书是圣经中我们唯一能看到一只狗的故事,牠全程陪伴着多俾亚和圣辣法耳。(参多6:1;11:4)

当多俾亚要离开的时候,他的父亲祝福他说:「愿天上的天主使你们一路平安,愿他的天使与你们同行,救助你们!」(5:16)圣施礼华在祝福那些要踏上旅途的人时,释义了这句话:「愿上主使你一路平安,愿祂的天使与你同行。」[6] 真正的旅程,最有决定性的一个,是生命的道路,当丈夫和妻子在婚姻中互相奉献自己给对方,响应天主的梦想,于是回到世界的起源。[7] 因此,是多么重要去帮助年轻人发现,并在多年的旅程后重新发现,「建立基督徒家庭的圣召是美好的,」[8] 这成圣的召唤不是次等的,而是优等的。

当生命真正开始

一个人的圣召始于一个简单的发现,并会带来许多后果:我们坚信生活的意义和真理并不在于为自己、为自己的利益而活,而在于为他人而活。我们发现自己在生活中得到如此多的爱,我们也被召唤去做同样的事:给予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给予爱,不仅是在我们空闲的时候,让我们的良心平静下来,而是让爱成为我们生活的核心目标,成为我们所有在意之事的重心。

在他和撒辣结婚之前和之后,多俾亚得到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劝言,诉诸他内在最崇高的事物。他的父亲托比特送他去旅行,为他们未来的钱财着想,(参多4:2)首先想把他一生中最珍惜最重要的遗产传给儿子,「孩子!我若死了,你要好好安葬我;要孝敬你母亲,在她一生的日子里,不可离开她;要履行她喜欢的事,在一切事上不可使她伤心。……永远要记得上主我们的天主,孩子!要遵守诫命,戒绝一切淫行……。对一切穷人不要转面不顾,这样天主也总不会转面不顾你。若你多有,就该多施舍;若你少有,也不要怕少施舍……。 你该时时赞美上主天主,求他使你的道路正直,使你的前途与计划顺遂。」(多4:3-19)。最近结婚的多俾亚,过了几周以后,想要回去父母家的旅程,他的婆婆厄得纳,做了一个离别的要求:「亲爱的孩子和兄弟!愿上主护送你们回去!巴不得我生时,能看见你和我女儿撒辣的子女,好使我在上主面前得到慰藉。我把我的女儿托付给你,你一生不要使她难受。」(多10:13)

天主呼召丈夫和妻子互相保护,互相关心,为彼此倾注他们的生命:从这产生他们个人成就的秘密-从此绝不再仅仅以自我成就为成就。生命最深刻的意义是给予生命。这就是我们在耶稣的生命中所看见的:「我来,却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若10:10)。圣若瑟和圣母就是这样生活的,他们怀着世上最谦卑、最温柔、最细腻的、可见的爱,彼此关爱,尤其是关爱那道成肉身的生命。天主也希望祂的门徒这样生活,无论我们在哪里,都会散发出祂的喜乐、祂对生命的渴望。这是我们基督徒使命的核心意义。

「因缺乏爱情和微笑,已经把我们的城市变成了沙漠。那么多的娱乐,那么多浪费时间、制造欢笑的东西,但是缺少爱情。家庭的微笑可以克服我们城市的沙漠化。这是亲情的胜利。任何经济和政治工程都无法替代家庭的这种贡献。巴贝耳工程建造的是毫无生气的摩天大楼。相反的,天主的神使荒野变为田园。」(参依32:15)[9]

「生命最深刻的意义是给予生命。」即使在青少年时期,也能有此发现,但有时只有到达晚年才会发现,标志着他从童年到人成熟的真正道路。我们可以说,只有到那时,人才真正开始成为一个人:只有到那时,生活才真正开始。因为「拥有伟大的梦想是生命的标志;爱-就是生活的意义。爱到能够为被爱的人奉献自己的程度;能够忘记自己,就是做自己;能够为某事而死,这就是活着。一个光想自己的人甚么也不是,是空的;只有一个能忘记自己、能付出自己、能爱的人;一句话,才是活着的。」[10]

是」的范围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婚姻的圣召与「平常所谓的爱,似乎是指餍足私我的冲动,或指满足个人嗜好的自私欲望。」[11] 相距多么遥远。当然,只有当我们能够把自己交付给别人时,我们的人格才能真正得以发展。婚姻生活也是许多满足和快乐的泉源;但无人不知,它也带来问题、要求和欺骗。然而,想要从这张不是很有吸引力的爱情之脸上逃脱是多么容易啊!

在这里,我们可以连想到一些如何精心策划的婚礼庆祝活动,不惜一切代价,要配得上家庭的社会地位,尽其可能的确保是场难忘的经历。但随后而来的,是日常生活的现实,经年累月美梦的幻灭,当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完美:问题开始出现、一方更清楚的看到配偶的缺陷、要向对方倾诉内心的感受或真心的倾听都变得很困难。然后,你就会开始忽视婚姻是项「来自天主的真正召唤」的这一个事实,这召唤要求身为父亲、母亲、丈夫、妻子……的配偶真正地奉献自己。一个天主想要它即使在困难重重中也希望能得到幸福的家庭,最终却偏离了正道,将彼此的相处仅仅满足于「将就的容忍」,这确实是不幸的。

一男一女结婚的那天,当他们被问及他们是否相爱时,他们回答「是」。但真正的答案,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以他们一起在「永远」的慢火中熬炼出来的「是」。「一个人总是用一生的功夫去回答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一个人回答什么、用什么字眼并不重要。最后,答案来自人一生的行为。你是谁?你到底想要什么?答案只能从人的一生中找到。」[12] 而这一生的「是」,每天,一次又一次地成为现实,变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真实。婚姻生活开始时,那种不可避免的天真标志,现在变成了一种充满光明的天真,没有任何玩世不恭的态度:成为一种「是的,亲爱的」,现在知道了,但仍爱着。

如果爱是真实的,那么这个「是的」的巨大深度,是无法撤销的,也是教会为何坚持她关于保留订婚时间的必要,和对生命开放的教导的原因。尽管这立场招致不开明和苛刻的指责,但她耐心地坚持,因为她知道天主在召唤她捍卫人性爱情的真理,尤其是在她的「所属之地」[13]。这样做,教会并非在捍卫一个抽象的真理,好像一个出自手册的规则。相反的,她是在保护特定生活的真相,家庭的真相;她是保护人类关系免于罹患致命的疾病:毒液以微妙的方式慢慢侵入,起初流露着浪漫和凯旋的姿态,也许只有在多年之后真面目才突然揭露开来:让配偶堕入他或她陷阱里的自私自利。

确实,生活,在一个人身上有一种耀眼的宽宏大量和快乐,当他决定:「我要享受身体所能给予我的一切,并与任何想加入我的人分享。」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可以从《创世纪》的第一章中得到清晰的呼应:青春是如此美味的水果……,为什么不充分地品尝它呢?为什么天主要剥夺我的甜蜜呢?(参创3:2、6)今天寻求过基督徒生活的年轻人也感到同样的吸引力,但他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幻觉,他们想更深入地把握真理。透过他们的努力保持他们爱的纯洁,或者万一他们失去,他们会力争的纯真,他们准备去爱,而不是「占有」另一个人、不是「消费」他们。无论如何,他们问自己:我该和谁分享内心感受到的对生活的渴望?我们是想真心相爱,还是只对彼此有欲望?他们知道,不仅要付出自己的身体,也将付出自己的心、自己整个人、自己的自由。他们知道,所有这一切都只适合一个「永远是的」回答;他们知道,自己和每个人都值得一个「无条件的是」。如果缺少这个决定,他们就还没有准备好送出这份礼物,也不会有人接受它;这份礼物会让他们内心感到空洞,尽管他们可能因随着时间的流逝才发现这一点。

同样的「逻辑」也存在于那些独身的圣召中,以及那些想要用自己的身体去爱天主的人,因为他们日复一日地把身体交付于天主。是的,婚姻和独身相互启发,彼此需要,因为它们都表达出无偿的、只有在天主的光照下才能理解的感激,从天主放在我们内的自我形象,让我们视自己为礼物,我们也视他人为礼物,我们猛然意识到自己受召是去给予生命:父母、子女、孙子女……每一个人。

当耶稣启示爱的深层含义时,祂的门徒感到困惑,以至于祂不得不对他们说:「这话不是人人所能领悟的,只有那些得了恩赐的人,纔能领悟。」(玛19:11)那些想要过基督徒生活的年轻人和父母们,虽然有时会遇到别人对他们的不理解,但应该意识到,其实有许多人在内心深处敬佩他们,尽管有时他们无法表达出理由。他们羡慕他们,因为他们以真诚的爱,清楚地表达了天主之爱的喜悦和自由,表达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无可言喻的叹息。」(罗8:26)

一颗不想受苦的心

辣法耳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天主治愈」。意思是天主看顾和照顾每一个人。总领天使介入托彼特、亚纳、多俾亚和撒辣的生活中,是个可见的表达的现实,但常常被我们所忽略:天主对家庭的保护,祂对家庭成功和幸福的重视。(参多12:11-15)天主想要亲近我们,然而我们有时拒绝让祂亲近自己,因为我们真的不想。在浪子远走他乡的故事中,(路15:13)我们不仅看到特殊的人物,也看到整个社会和文化:一个远离天主的世界,因此成为一个充满敌意、许多家庭受苦受难、有时甚至遭遇灭顶的地方。尽管如此,就像寓言中的父亲一样,天主从不厌倦的等待,总是设法出现在这些有时很悲惨的现实中,寻找每一个人,即使有很多的伤口需要治愈。

多俾亚传也告诉我们,天主对家庭的亲近和关心,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免除所有的困难,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例如,托彼特是一个义人,甚至是英雄,但天主却允许他瞎了眼(参多2:10)。结果,他的妻子不得不为家庭另找收入,有一天,在她的工资之外,她得到了一只小山羊。托彼特可能因为失明而心情不好,认为妻子偷了小山羊,无意中引起了家庭的骚动。这是托彼特亲自告诉我们的。「但我不相信她的话,我叫她把牠还给原主。我为她脸红了。她回答我说:『你的施舍在那里?你的善行在那里?看,人都知道你得到了什么报应!』」(多2:14)。面对这严厉的响应,托彼特充满了悲伤,开始哭泣和祈祷,求天主带他去祂那。(参多3:1-6)

尽管如此,托彼特仍然竭尽所能让妻子开心,尽管他并不常成功。例如,多俾亚已经幸福地结了婚,拿到他父亲要他收回的钱。可是他的母亲亚纳打开始就反对多俾亚出外,一直担心最坏的情况会发生:「我的孩子已死了,已不在人间了!……儿啊!可苦了我!你是我眼中的光,我竟把你放走了!」托彼特也是忧心忡忡,但试图安慰她:「住声,不要忧虑!他必定平安。」亚纳答说:「给我住嘴!别骗我啦!我的孩子已经死了!」但是,一个母亲的心总是反复无常,她继续暗暗地盼望儿子回来:「她每天出去向她儿子去的路上四处观望,也不吃饭,太阳落了,她才回家;终夜饮泣痛哭,不能入睡。不停地哀悼她的儿子多俾亚。」(多10:1-7)

我们眼见多少世纪以来,家庭所面临的日常挑战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叫人感动。「如果认为爱情与喜乐面临危机时,便是到了寿终正寝的关头,那就是对婚姻与人的爱情,缺乏正确认识。[14] 最初堕入爱河的经验,为梦想成立家庭,提供了所需要的力量,却往往掩饰了另一个人的缺陷。可是,在同一屋檐下生活没有几个星期,就足以让你意识到,没有人在婚礼那天是完美的,因此,婚姻生活需要结为夫妻的双方不断修改调整道路,像个一起工作的小团队一样。只要丈夫和妻子每天继续给对方一个新的机会,他们的心会每天成熟得更美丽,尽管他们的一些限度仍然存在,甚至早已定型。

有首老歌:「一颗不愿受苦的心,终其一生都在没有爱中度过。」[15] C.S. Lewis曾这样写道:「只要去爱就会变得脆弱。爱任何东西,你肯定会有揪心之痛,甚至破碎。如果你想确保它完好无损,你必须不能把你的心交给任何人,即使是给宠物。用爱好和小奢侈品把它仔细包起来;避免任何的纠葛;把它安全的锁在你自私的棺木里。」[16] 当然,新婚夫妇不会遇到类似多俾亚和撒辣一样的危险,他们俩因由一个邪灵的恶意,必须在新婚之夜面对死亡的危险。(参多6:14-15;7:11)然而,自私这个魔鬼—致命的敌人—不断的威胁着所有的家庭,诱惑着人们把「因自私心过份夸大的小磨擦,」[17]「放大成为一座大山。」

因此,丈夫与妻子之间,话一定要说清楚是多么重要,即使这涉及到困难的话题,而不是在高墙后面一点一滴地巩固自己:他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开始,让感觉成为可能的爱情。圣施礼华说:「夫妻之间,要完全避免分歧争论,是不可能的。偶尔有点小小的争论,也不失为爱情存在的证明。」[18] 水需要自由流动,否则就会被藻类覆盖,而停滞。因此,「父母应当花时间同孩子们相聚相处,同孩子们谈心。孩子是头等大事,比事业、比工作、比休息都重要得多。同孩子谈话时,要用心倾听,要集中注意力,以求了解他们的心声。要承认这个事实:有时孩子的倔强反抗,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有时甚至很有道理。」[19]

最重要的是,丈夫和妻子需要与天主交谈,请求祂赐给他们祂的光明:「你的言语是我步履前的灵灯,是我路途上的光明。」(咏119:105)。虽然《多俾亚传》中从未提及多俾亚和撒辣之间的争议,但我们很容易想象这些在托彼特和亚纳之间所发生的分歧,就跟所有家庭一样。但我们也可以想象他们的婚姻透过与天主亲密的结合而更加稳固,直到生命的尽头:「我们祖宗的天主,你是应受赞美的!」多俾亚在新婚之夜的祈求,「求你怜悯我和她,赐我们白头偕老!」(8:5、7)

* * * * * *

具有「家庭的教宗」[20] 之誉的圣若望保禄二世曾将雅歌中的夫妻之爱比作多俾亚和撒辣之间的爱情。「在雅歌中,夫妻们用热烈的语言向彼此宣称他们之间的爱情。在多俾亚传中,新婚夫妇请求天主让他们能够对爱做出回应。」[21] 将这两桩对婚姻爱情的描述结合在一起,他想提出一个问题:在这两桩描述中,哪一种更好地反映了婚姻。答案很简单:两者都是。当两颗心找到彼此的那一天,他们的圣召呈现出

清新而年轻的面貌,就如同雅歌中的夫妻一样。但在他们的一生中,每当他们俩再度迎接对爱作出响应的召唤时,这张脸就会恢复青春。然后,是的,这份爱情强如死亡。」[22]

Carlos Ayxela


[1] 圣施礼华《道路》27

[2] 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30。参第22-30条,包括在「婚姻:基督徒的圣召」讲道中

[3] 《道路》27。亦参360。

[4] 圣施礼华,参Apuntes intimos, no. 1697 (10 October 1932), in Andres Vázquez de Prada, The Founder of Opus Dei, Vol. 1, Scepter Publishers, Princeton, 2001, p.392.

[5] 圣施礼华,默想笔记,1947年10月12日,《他在途中跟我们讲话时》第31页

[6] 参同上,」「这是我选择祝福旅程的祷词,添加一句对圣母祈求:Beata Maria intercedente, bene ambules: et Dominus sit in itinere tuo, et Angelus eius comitetur tecum(通过圣母的代祷,愿你旅途愉快,愿上主使你一路平安,愿他的天使与你同行。)

[7] 圣若望保禄二世称婚姻为「原始圣事」(参一般接见,1982年10月20日和1984年5月23日)

[8] 范康仁《牧函》2017年2月14日,25

[9] 教宗方济各,一般接见,2015年9月2日

[10] Joan Maragall, “Elogio del vivir” in Vida escrita, Madrid, Aguilar, 1959, p. 105

[11] 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42

[12] Sandor Marai, El último encuentro, Salamandra, Barcelona, 2007, p. 107

[13] 范康仁《牧函》2017年6月4日

[14] 《基督刚经过》24

[15] 一首流行歌曲A los arboles altos,圣施礼华暗喻《道路》145

[16] C.S. Lewis《四种爱》第六章

[17] 《基督刚经过》23

[18] 同上,26

[19] 同上,27

[20] 教宗方济各,封圣讲道,2014年4月27日

[21] 圣若望保禄二世,一般接见,1984年6月27日

[22] 参同上,和雅歌8:6